洛阳童翼感统训练中心-专注于儿童感统训练,洛阳专业感觉统合失调培训机构。


改善孩子在学习上容易遇到的七大问题,你不想知道?

2019-1-31 邓琳 评论(0) 浏览(984)



你家孩子有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



注意力不集中,爱左顾右盼,爱做小动作;

写字容易出格、颠倒、歪扭;

阅读时容易跳行漏字,阅读速度慢;

记不住老师布置的作业,回家就忘;

回答问题语言组织差,或脑子能想到,嘴巴说不出来

写作业慢,磨蹭拖拉,常常要到很晚;

考试粗心大意,常有漏题、看错题的情况发生。



影响到学习成绩,令家长头疼。


,如果家长能够早点学习到专业的感觉统合知识,知道孩子们很多学习问题的根源其实都出在三大主要感觉系统之一——前庭觉,并积极采取适宜的应对措施,来帮助孩子改善前庭觉的功能,那么,孩子在学习的时候也就不会再那么吃力,家长自然也不必再那么着急了不是吗?



家长到底要怎么样做,才能帮助孩子发展或改善前庭觉的功能呢?


要具体回答这个问题,家长们还需要先知道,我们人类所有的感觉系统,都是通过专属的感觉接收器接收相应适宜的感觉刺激来发展和发挥功能的。


当三对半规管内的液体因头部转动产生流动压迫这种接受器的时候,就会产生感觉信息并经由前庭神经传至前庭神经核。也就是说,只要头部转动,就会刺激到前庭觉,带来前庭输入。


什么样的游戏可以非常好地刺激到三对半规管内的前庭接受器呢?


所以,老岳今天要介绍促进孩子前庭觉发展的几个旋转类游戏:

提示


以下游戏均要注意两个要点:

1.前庭敏感一转就晕的可以少转几圈,前庭迟钝久转不晕的可以多转几圈。

2.旋转结束可以让孩子上下纵跳数下,以便快速整合前庭信息,缓解晕眩感觉。


1.原地旋转


在地面上画一个圈圈,让孩子站在圈内自行旋转,要求孩子左转几圈,一定要同时右转相同的圈数。圈数的确定则以孩子稍微感觉到有些晕眩为界。


2.飞机旋转


家长将孩子抱起,双手托住孩子的胸腹部,让孩子双腿夹住自己的腰部,面朝下头抬起,双手张开作飞机状。然后家长自己旋转,带动孩子旋转。

3.乌龟旋转


让孩子以腹部为中心,俯卧在感统教具——滑板上,身体紧贴滑板,挺胸抬头,双脚并拢抬起,双手交叉控制方向带动滑板和身体进行原地旋转。


4.卷毛毯侧滚翻


将毛毯平铺于地面,让孩子双手上举,躺于毛毯一端,家长抓起孩子身下的毛毯,同时推动孩子翻滚将他的身体紧紧包住,随后再将毛毯拉开使孩子侧滚翻翻出来。也可以不用毛毯,让孩子直接躺地上进行左右侧滚翻。



5.坐旋转木马、转转杯等游乐设施


如果有机会,可以带孩子去坐坐旋转木马、转转杯之类有旋转功能的游乐设施。



最后必须要再次提醒各位家长的是,针对前庭觉的刺激,一定要视孩子的具体情况而定,因为过低的前庭刺激可能毫无效果,而过高的前庭刺激则又有可能适得其反,甚至引发孩子的不适反应(例如呕吐)。所以,如果你的感统知识还不够专业,无法准确判断出孩子的发展层次,一定不要盲目在家给孩子训练,尤其不要过度训练。最好求助权威的感统训练机构,在专业感统老师的指导下有序进行。



导致孩子感统失调的四大主因之一

2019-1-25 邓琳 评论(0) 浏览(826)

0-12岁是儿童感统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而家庭又是孩子早期成长的主战场,所以,家庭环境,直接影响着孩子感觉统合发展的状态。

有相当多的孩子,本身感觉统合的发展并没有问题,但却因为家长的错误带养,或家庭当中的一些不利因素而逐渐表现出了感统失调,甚至越来越严重。

所以,本章我们就主要来讲解一下家庭环境与儿童感统失调的关系。





【小家庭化导致
孩子感觉学习不足】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多年来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造就了无数个独生子女家庭。

这种情况,导致孩子能够接触到的人,尤其是同龄人非常有限,能够获得的感觉刺激也非常有限。

比如,以前的多子女家庭,一群孩子日日在一起嬉戏打闹,身体接触非常多,而现在的孩子,除了父母或祖父母,很少接触到外人。



尤其上班一族的父母,经常早出晚归,另外还有一些全职妈妈,常常忙于家务而无暇陪伴孩子,这些都会造成孩子早期感觉学习不足,尤其是触觉学习不足。

而我们都知道,触觉是神经体系最重要的“营养”,触觉“营养”不足,孩子很容易出现情绪方面的问题,比如胆小、爱哭、粘人、怕生、爱打人、爱咬人等等。


【家长过分讲究卫生
导致孩子感觉学习受限】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品质普遍有所提高,家长们对孩子的穿着卫生也是非常重视。但因为孩子们穿得整洁卫生了,家长就不愿意再让他们去玩耍或摆弄那些容易把他们身上弄脏的东西,比如沙土,比如水,甚至连路边的栏杆都不许摸一下。

各种各样的限制,导致孩子的感觉学习也大大受限。而在6岁之前,孩子如果没有获得大量的丰富的感觉刺激,他的大脑怎么有机会在不断整合加工处理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良好的感觉统合能力?



【家长过分溺爱过度包办
导致孩子感觉学习匮乏】

来自家人的关爱,是孩子成长的最大动力。但是,如果这关爱过了量,就会成为孩子成长的最大阻力。

比如,现在的很多家庭,几个大人一起照顾一个或两个孩子,对孩子那叫一个呵护备至。结果,孩子从感觉统合的层面来讲就是变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不爱思考,不会动手,行为迟缓笨拙的感统失调儿童!

这样的孩子,往往在进入幼儿园的时候会遇到巨大挑战,因为他自己什么都不会,什么都要依赖家长的代劳,所以一旦到了需要他独自去面对“社会”的时候,他就会表现得十分焦虑,拒绝与家人分开,拒绝入园,行为退缩。

这样的孩子也常常会因为以自我为中心,笨手笨脚,不适应集体生活,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而演变出缺乏自信,不合群,情绪暴躁等更多的身心发展障碍。



【家长过早对孩子进行认知性教育,
违背孩子感统发展自然规律】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中国家长的普遍心态,所以,不知道有多少家长在打着为孩子未来做打算的旗号,过早地(6岁之前),强迫孩子接受繁重的认知性教育。

然而,6岁之前,孩子的大脑主要是一部感觉处理的机器,孩子必须要亲身体验各种感觉信息,才能促使大脑在感觉刺激的作用下实现神经网络的连结,并顺应性地做出动作反应,也就是说,6岁之前,主要是“感觉-动作”组合发展的阶段。



只有让孩子充分地去听,去看,去做,去感受各种各样的事物,才能实现大脑感觉统合的良好运作,为日后的读书,写字奠定基础。

可是,如果孩子在六岁之前,经常都是被要求认字,学数数,背古诗,那么,他还哪里有机会去实现”感觉—动作“组合的发展?

而感觉统合是孩子一切能力发展的根本,孩子感统能力有欠缺,如何在六岁之后的学龄期更有效地进行高层次的认知活动?所以,家长过早对孩子进行认知性教育,不但无助于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反倒是违背孩子感统发展的自然规律,属于本末倒置,最终要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



【家长对孩子使用电子产品不限时间,
妨碍孩子感觉统合正常发展】

电视、电脑、手机、ipad......这些电子产品几乎已经成为现代家庭的标配,有些长时间看电视,看手机的孩子,因为眼睛一直追随屏幕上跳动的画面,眼部肌张力一直处于比较高的状态,当他转而去观看周围静态的环境时,就会不适应,容易变得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又比如,孩子看电视,看手机属于被动接收信息,时间长了,孩子的大脑就会习惯这种信息接收形式,而不能再很好地主动地去接收外部信息,如此,当然不利于大脑神经系统的发展。

总而言之,家庭是孩子早期教育的主战场,家长是孩子的首席教育官,倘若家长不能为孩子创造和谐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很容易导致孩子出现感觉统合失调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身心发展障碍。



对于孩子,你不得不知道的“注意力缺失”

2019-1-23 邓琳 评论(0) 浏览(950)

孩子冲动、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缺乏耐性、作业拖拉……


当孩子出现这种状况,几乎所有人都在告诉你,这是家庭教育不良的结果,是父母对孩子缺乏管教与惩罚导致的。


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医学界给存在上述行为问题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 “注意力缺失症”,他们的由于好奇心过强、精力过于旺盛,很容易为其它无关紧要的事分心,而无法做到专注。






注意力缺失症表现:



◆◆

活动过度

◆◆


这个表现大多开始于幼儿早期,进入小学后因受到限制,表现的更加明显。在婴儿期表现的极为活泼,常从摇篮里等往外爬,开始学走路时候喜欢以跑代走。


看书不能集中,喜欢撕书,喜欢翻箱倒柜,弄得到处都是。进入小学后上课小动作不断,屁股在凳子上扭动,把书本涂的到处都是,手闲不住,总喜欢去碰去招惹别人,常发生争吵和打架。喜欢插嘴说话而引起大人的厌烦。



◆◆

注意力集中困难

◆◆


很容易受环境影响而分散注意,注意力时间短暂,在玩一些简单游戏都显得不专心,上课听讲时间短,作业时常听不清楚,做作业出现遗漏,倒置与错误,对于来自各个方面的刺激几乎都能反应,不能有效的将无关刺激过滤掉,导致专注力很差。(常见状况)



◆◆

情绪不稳,容易冲动任性

◆◆


孩子由于缺乏克制能力,常对于一些不愉快的刺激做出过分的反应,甚至在冲动情绪下伤人或者破坏,他们想要什么非得立刻满足,情绪不稳,会无故的叫喊或者哄闹,无耐心,做事急匆匆。(核心状况)





◆◆

学习困难

◆◆


其智力水平大都正常或者接近正常。但由于以上原因造成孩子学习上的一些困难。部分儿童存在知觉活动障碍,如在临摹时,往往分不清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不能分析图形的组合,不能将图形各部分综合成一个整体,甚至分不清左右。


前者属于综合分析障碍。他们还有诵读、拼音、书写或语音表达等方面的困难,他们常未经过认真思考就回答,认知不完整,也就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一。




形成的原因



◆◆

遗传因素

◆◆


注意力缺失症孩子的近亲中常有多动症病史,如父母中也有活动过度者,孩子患病率高四倍。



◆◆

脑部器质性病变

◆◆


孕妇酗酒、吸烟、不当用药、受辐射,产前、产中、产后缺血、缺氧引起的轻微脑损伤。难产、窒息、早产、颅内出血或宫内发育不良。生后的脑外伤、高热惊厥、脑炎、脑膜炎、癫痫、一氧化碳中毒史等经历。



◆◆

神经生理学因素

◆◆


由于大脑额叶发育迟缓引起的,主要指前额叶,因一切感觉和运动功能都是在此进行分析综合和调节。还有学者对诱发电位研究认为,在接受光、声和微电流刺激时,经过眼、耳、皮肤等感受器,将信息传向大脑,引起脑皮层一连串电活动。这些活动都是与脑皮层的功能状态和复杂的心理生理因素有关。



◆◆

生化因素

◆◆


几乎一半以上注意力缺失症孩子血铅含量较高。当铅的含量过高,会导致孩子精神机能的紊乱,逐渐变得散漫,组织能力差,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学习成绩下降。在大城市里,从小吸入含有大量铅的汽车尾气,还要装修材料中也含有大量的铅,还会抑制铁、锌的吸收,而缺铁、锌也容易导致孩子的注意力缺失症。



◆◆

食品因素

◆◆


医学家们发现,含有水杨盐酸的食品(如番茄、苹果、橘子、杏等)、某些食品添加剂,如胡椒油、味精及某些食用色素,与孩子的多动症有关。另外还有含有高糖的食品,嗜糖如命的孩子容易冲动,情绪不稳,爱发脾气,睡眠不安稳。食用铝和铅过高的食物也会导致该现状。



◆◆

心理社会因素

◆◆


婴幼儿早期时期缺乏母爱以及母亲患抑郁症,家庭的教养方式,父母离异,家庭气氛紧张,过度的溺爱包办太多,导致孩子自理能力弱,缺乏客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如果家长以后望子成龙、对孩子要求过高,造成其心理的过度紧张,情感的压抑而出现异常行为。






注意力缺失症的诊断


要诊断一个孩子是否有注意力缺失症,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家长往往带孩子去多家大型医院,也不能很好的得出结论。


到目前为止,该症尚没有明显的病理变化为诊断依据,主要是以孩子的家长和老师提供的病史、临床表现为特征,以体格检查、精神检查为主要依据。




关于治疗



◆◆

定期检查

◆◆


如果发现铅超标,应及时采取措施排铅。教导孩子勤洗手,避免咬铅笔,少吃含铅较多的食品,少在马路边玩。



◆◆

注意食品健康

◆◆


多吃鱼,鱼类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对脑的发育有促进作用。多吃富含卵磷脂和B族维生素的食物,多吃瘦肉、豆制品,多补充蛋白质,多吃富含铁、锌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

认知行为治疗

◆◆


在治疗时教会孩子“停下来、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通过语言自我知道,角色排演、自我奖赏和自我表扬的方法,来改善矫正孩子的行为。





◆◆

特殊教育项目

◆◆


这种特殊教育绝不是给孩子贴上“落后”或者“学习迟滞”的标签,创造良好的环境是特殊的教育方案,甚至配合医生、心理专家的指导。目前国内的心理医生奇缺,还达不到这样的辅导水平,往往由家长经过心理医生的指导实现对孩子的特殊教育,包括行为训练和陪读。



◆◆

社会化的技能

◆◆


这些孩子不仅限于在学校班内学习,而在家庭内外也应该接受学习方法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指导。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要多让孩子与有同情心的小伙伴多接触、多玩,如参加学校运动会,既锻炼了身体技能,而且还为其提供了社会化环境。



◆◆

父母管理班

◆◆


开设这个班,以便使其了解如何以和谐的方式与孩子共处,学习如何选择合理的期望值。父母必须学会如何建立良好的方式限制某些行为,知道孩子完成一些家务劳动,并担负一定的责任。父母需要掌握正确有效的行为矫正方法。



◆◆

感觉统合训练

◆◆


采取感统训练的方式进行干预治疗,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孩子可以在感统训练中学习控制冲动和攻击行为,使他们听从指导,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当运动能力和感觉处于良好的状态时将会改善他们的过度活动。





◆◆

药物治疗

◆◆


只有在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干扰家庭及学校秩序时,才需要药物治疗。


注意力缺失是由生物、心理、社会等诸多因素引起的,当然应该三方面的综合治疗。



◆◆

环境治疗

◆◆


让孩子多参加一些文体活动、社交活动,使其有机会宣泄过剩的精力。


鼓励孩子的安静行为,口头表扬、鼓励等强化方法让孩子集中注意力。


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规律,充足睡眠。培养一心不二用的习惯,如吃饭不看电视,不迁就孩子的某些兴趣,如长时间看电视。


消除家中的紧张因素,协调家庭关系,缓和气氛,防止孩子心神不宁。


既要耐心的教育,又要严格的要求。父母要主动与学校老师保持经常的联系,互相反馈信息,共同促进孩子的病情好转。




美国总统林肯、汽车大王福特、小说家欧文、作曲家莫扎特、发明家爱因斯坦、剧作家萧伯纳等,他们都存在注意力缺失的问题,在学校的表现“糟糕至极”,但是,他们最终都成为了各个领域的杰出人才。


所以,正在为孩子的学习和行为问题伤透脑筋的你,或许多年后,会因为自己是“天才的妈妈”而激动不已。

越冷越要动起来,5个动态感统小游戏奉上!

2019-1-18 邓琳 评论(0) 浏览(907)

没有一丝丝准备,冬天就这么来了!很多地方都连续发布大幅降温预告,让原本就感受到寒冷的你我更不想出门,甚至不想出被窝!可是,冬天那么长,如果真的每到周末就蜗居在家,岂不是要白白浪费太多时间?更何况孩子只有在“动态”下,才能获得更多更丰富的感觉刺激,获得感统能力的提高呢?所以,还说什么?快带孩子起床洗漱吃饭出门玩去咯——
玩什么?
现在老岳就把游戏举例奉上!

游戏1.地雷阵》》
准备:眼罩一个(也可用妈妈的小纱巾代替),玩具若干(不要用尖锐或坚硬的玩具,也可就地取材,用各种随身携带的物件代替)
目的:培养孩子的指令感,锻炼孩子的身体控制力和协调性,加强孩子对家长的信赖
游戏方法:家长先找出一块地方,注意地面干燥不湿滑。然后在地面上画出一个大方框(或以场地实际情况选择一个适宜的区域),并在方框内的不同位置摆放不同的障碍物做成一个“地雷阵”。让孩子站在方框边缘,带上眼罩,并听从家长的指令,绕过障碍物,走过“地雷阵”。如果孩子在走过的时候踩到任何一个玩具都算输,并要从头再来。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互换角色,由孩子来下达指令。也可以邀请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看谁能在最短时间内安全通过地雷阵走到另一端。

游戏2.托球看数字》》
准备:锻炼孩子的反应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
目的:乒乓球拍一副(或网球拍也可以),乒乓球两个,背贴若干,笔
游戏方法:妈妈做裁判员,孩子和爸爸各用乒乓球拍托一个乒乓球,并相对而站。然后“裁判员”分别在孩子和爸爸的背上贴好背贴,并写上一个数字。然后“裁判员”喊开始,孩子和爸爸一起托着乒乓球朝前走,努力去看对方后背上的数字,同时避免自己的数字被对方看到。看谁能最先正确报出对方背上的数字,谁就获胜,获胜方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由于家长身高占优势,所以必要时候要让着孩子一点。还可以相互变换角色,比如让孩子当裁判员等。

游戏3.几点了》》
准备:一块空旷的场地,长棒和短棒
目的:锻炼孩子的反应能力与身体灵活性、协调性
游戏方法:家长先在地上画一条起跑线,再在距离起跑线不远处画个大圆钟,并标上时间和刻度,圆钟内放一根短棒和长棒当做时针和分针。然后妈妈做裁判,爸爸和孩子进行比赛,看看当妈妈随意说出一个时间点时,爸爸和孩子谁先跑到钟表处并用长短棒摆出相应的时间。如果孩子还不太熟悉时钟,家长可以先教他认识时钟,并在玩游戏时先说一些简单的时间点,比如六点,三点等,并慢慢增加难度。

游戏4.跳数字》》
准备:1-10的数字纸板(可自制)
目的:让孩子学习数字,锻炼孩子的大运动(跳跃)能力
游戏方法:家长先把数字纸板按顺序依次平放在地面上,卡片间的距离不要太远。然后让孩子从1-10一边数一边跳过去,完了再倒着跳回来。等孩子熟悉游戏方法后,可以把数字顺序打乱,让孩子自己按照顺序找到卡片并跳过去。也可以家长下口令,让孩子跳。并且家长任意说数字(不要说两个数字间隔太远,孩子根本跳不过去的),让孩子快速找到对应的图片并跳过去。

游戏5.小小巡逻兵》》
准备:木棒(塑料棒),宽阔安全的场地
目的:锻炼孩子的动作转换能力,也就是孩子跑走交替的能力
游戏方法:让孩子把竹棒挎在腰间,扮演小小巡逻兵,并一边沿着场地走,一边念儿歌“我是小小巡逻兵,爬高山,下江海,白天黑夜守边疆,耳朵灵,情况明,敌人难逃我眼睛。”听孩子唱完儿歌,家长立即说“有情况,准备跑!”让孩子立即变走为跑。跑一段家长再说“情况处理完毕,继续巡逻!”让孩子再次边走边唱儿歌。


地址:洛阳市西工区九都路与芳邻路交叉口亚威金港商务1022

         洛阳市涧西区锦茂大厦809

联系电话/微信:18738412791              13183067871

童翼感统网:http://www.gantong.cc


更懂孩子 | 3-6岁儿童智能发展特点

2019-1-17 邓琳 评论(0) 浏览(850)



【a.3-4岁儿童智能发展特点】
三四岁的孩子,伴随着身体协调性与灵活性的发展,生活自理能力大大提高,他们会自己吃饭,会自己穿简单的衣服,会自己洗脸刷牙,这意味着,他们已经开始能够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了。不过,这个时期的孩子,其行为受情绪的支配作用还是很大,他们的情绪还是很不稳定,容易冲动,容易因为小事哭闹,特别依恋父母和老师。当然,在幼儿园老师的启发下,他也会逐渐学会站在他人立场上思考问题,会同情,关心和安慰他人。他的语言发展也非常快,他会掌握大量词汇,可以基本实现与大人的无障碍交流。
 
 语言能力发展 
 
三到四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的飞跃期,此时他基本已经掌握了母语的全部语音,词汇量增加的非常之快,可以用简单的语言和家长或同伴实现无障碍交流。只不过由于大脑前庭功能的发展还不够成熟,他还没有达到想到就能立刻说出的程度,所以在叙述时还不怎么流畅,有时还会出现断断续续,语序颠倒,甚至口吃的情况。而且他的很多发音可能也不是特别标准,不过没有关系,给予他正确的语言环境,让他多说,多练,这些终将不是问题。另外,此时的宝宝特别喜欢听故事,经常会缠着家长给自己讲故事,有时还喜欢学着故事里的动物叫,并会运用自己的想象来编一些情节十分离奇的故事。总之,这时候的孩子真的特别爱说话,就算是自己一个人玩,他也常常会自言自语说个不停。
 
 运动能力发展 
 
大运动:三四岁的孩子,大脑对身体的控制能力更强,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如。他的精力充沛,可以自己扶着楼梯往上爬,特别喜欢钻来钻去,还会单脚跳,能够跳过10-15厘米的书本,还会跳起去顶到悬挂在空中的球。可以说,此时是他时刻都处在一种学习运动技巧的状态,他爱模仿,很容易从别人身上学到自己想学的动作。他还喜欢重复同一个动作,不怕失败,不怕摔跤,做错了也不怕被嘲笑。换言之,只要家长正确引导,他必能学会非常多的运动技能。
 
精细动作:此时,虽然孩子的手部肌肉还未发展起来,但他的双手协调性却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他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动手能力,开始学会自己动手去做一些事情,比如生活自理,自己穿衣脱衣,穿袜穿鞋,自己整理玩具,自己洗手吃饭,也比如,简单驾驭一些生活工具(用剪刀沿线剪纸),玩转手中的硬币,纽扣等。
 
 情绪与社会性发展 
 
三四岁的孩子
也经常乐于帮助别人,乐于思考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内心世界越来越丰富,喜怒哀乐的情绪也会越来越多,所以尽管他们经常都处于比较欢乐的状态,但也难免偶尔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这就要求家长一定要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并帮助孩子调节好情绪,健康,快乐,阳光,自信地成长。
以上,即是3-6岁儿童智能发展的主要特点,希望通过阅读,家长朋友们都能够更懂孩子,并与幼儿园老师一起,更好地与孩子进行亲子互动,帮助孩子实现各项能力的稳步提升!顺便提示一下,在接下来,老岳还会给出大量3-6岁儿童亲子互动方案,希望有需要的家长,继续积极关注我们的后续文章哦! 

孩子念书磕磕巴巴,单靠阅读训练能改善吗?

2019-1-16 邓琳 评论(0) 浏览(1587)

阅读,和书写一样,是学习的基础能力之一,每个孩子从小学开始,都需要通过阅读,实现大脑的发育,获得认知与发展社会性。但是,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有很多孩子在进入幼儿园大班,或小学一年级,开始需要阅读学习的时候,却遇到了困难:
跳行、漏字;重复;逐字阅读、阅读速度慢;不能正确断字、断句、停顿;容易把形近字或同音字搞混淆.....

要从儿童感统能力发展的角度来说,阅读训练只是一种非常浅表的解决方法,想要真正从根本上提升孩子的阅读质量,还是要依靠感统训练。
为什么呢?

    因为孩子阅读困难的根本原因还是感统失调!是孩子的视觉功能,以及在视觉背后“主持大局”的前庭觉的功能发挥不良,才导致孩子在阅读时,无法为大脑输入流畅正确的文字信息。

具体而言——

    只有良好的前庭觉功能,才能可以帮助孩子发展起稳定的眼部肌肉和头颈部肌肉,只有头颈的支持足够稳定,才能帮助眼睛获得稳定优质的视觉输入,发挥良好的视觉功能。(就像摄影师在拍照的时候,必须要维持手部的稳定,才能拍下一张清晰的照片。)否则,如果前庭系统功能不良,导致眼部和头颈部的肌肉运作不良,孩子就很容易在稳定追踪眼前移动的物品或逐次观察事物过程中遇到困难。他可能无法跟上正在注视的移动点(不知道球跑到哪里去了),甚至很难平顺地移动眼睛,从一个视觉焦点转移到另一个视觉焦点,比如出现跳行漏字之类的阅读障碍。


不止如此,存在阅读障碍的孩子往往还容易表现出以下这些感统失调情况:
1.逃避书写,书写困难,书写不工整,容易书写出错;
2.抄写时间长,总是需要看一笔写一笔;
3.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多动,听课效率低;
4.运动能力差,平衡感不好;
5.手部精细动作差,如握笔姿势不良,扣扣子用筷子动作笨拙等;
    可惜的是,现代社会,家长们普遍对孩子保护过度,包办限制太多,导致孩子很难获得充足的前庭觉刺激,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生活在城市当中的孩子,能够获得的位移和速度的变化又大大受限,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前庭觉发展,所以,孩子们出现阅读不平顺以及上面这些感统失调情况的概率已经越来越高。
 如果你在孩子感统能力发展关键期(12岁之前)已经发现了他有阅读方面的困难,千万不要再熟视无睹自欺欺人,尽快让他从事有益前庭觉发展的活动(如摇晃、震荡、旋转、跳跃、俯冲等),及早对他进行视觉聚焦、视觉追踪之类的视觉训练(如对墙抛接球、数舒尔特表格等),以便从根本上真正帮助他进行改善。 




孩子自卑,谁之过?如何改善?

2019-1-11 邓琳 评论(0) 浏览(940)


总有一些孩子,他们:

敏感、紧张、焦虑,容易因小事烦躁不安,担心害怕;


胆小、退缩、不擅与人交流,有时候也会表现得好胜心强;


特别是进入陌生环境,适应能力差,表现出短暂的退缩;


反复提问答案显而易见的问题,频繁希望获得别人的注意和认同;


小时候看起来只是比较安静,慢慢长大之后父母才发现不爱表现,缺乏自信心;


总是认为自己不行,做什么事情首先都是否定自己,即使别人夸奖和鼓励,也很难过了自己心里那一关;


害怕面对和尝试新事物。沉默、孤僻,不敢主动与小朋友交往,或在游戏中选择旁观,不参与其中;

......


没错,这些孩子,都是自卑的孩子,那么,老岳想问,你的孩子自卑吗?你在为孩子的自卑而烦恼吗?你找到孩子自卑的原因了吗?你有没有想过,孩子的自卑与你有很大关系呢?


今天的文章,老岳就来告诉你:为什么自卑的是孩子,责任却是父母!



一、父母过分溺爱、事事包办,孩子会自卑


    两岁左右的孩子,自信心开始萌芽,他们会喜欢用“我会”、“我来”、“我自己做”这样的语言来表达自己。这个时候,如果家长允许他们操作,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稍加指导,他们就会得到愉快的体验,从而在无形中发展起自信心。可是,如果父母过分溺爱,事事包办代替,孩子就容易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活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等,使得原本具备的自信不仅不会增长,反而还会逐渐减弱,甚至完全失去。最终孩子会形成缺乏主见,依赖他人,畏首畏尾,在受到失败挫折后形成自卑性格。




二、父母过多否定、过高要求,孩子会自卑


    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促使他们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有利于孩子在活动中表现自己的能力,同时树立自信心。但是,毕竟孩子的能力受到很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个体差异性,如果父母或老师对孩子要求太高,稍不满意就横加指责,态度极不冷静。结果孩子可能会在过高要求过多否定的压力下,失去自信,变得自卑!




三、父母横向比较、故意贬低,孩子会自卑


    在年幼孩子的眼里,父母对他的评价就是他们认识自己的依据。可惜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没能正确认识到这一点,总是动不动就拿别人家的孩子跟自己家的孩子做对比。“看看人家***,多聪明,你怎么这么笨?”“看人家会做那么多,你怎么什么都不会?”“你真是太让我生气了!”......诸如此类的话,殊不知家长对孩子的这种横向评价特别容易挫伤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变得越来越自卑。




四、父母忽视提供感统能力发展的条件,孩子会自卑


    0-12岁是感觉统合发展的关键期,而感觉统合是人类智慧的基础,是孩子一切能力的根本,如果父母在这个阶段没有注重为孩子提供有利于感觉统合发展的成长条件(包括丰富的食物营养,大量有针对性的感觉刺激,父母满满的爱和尊重),导致孩子的感觉统合发展不足(感统失调),那么,孩子就很容易因为自己各项能力不足,感觉“技不如人”而自卑,缺乏自信心!


那么,面对自卑,没有自信心的孩子,父母应该如何帮助他们改善呢?老岳给你如下建议:

 

   

    a.当孩子感到困难和苦恼时,应帮助孩子找到长处,这样,某些方面的不足就会以另一方面的特长来补偿,达到平衡。


b.帮助孩子分析他的优势。引导孩子向最可能成功的方面努力。


c.和老师交流情况,了解孩子在幼儿园或学校的表现,对那些尽了很大努力,还有差距的孩子,应适当降低要求。


d.避免过分保护。要使孩子成为有自信心的人,就应在孩子儿时加以培养。溺爱孩子会使他们走向社会后显得力不从心。


e.惩罚孩子时也要注意场合,特别注意在外人面前不要批评和惩罚孩子。


f.父母要爱孩子,尊重他,这样他就会感到自己的价值。


g.不要在别人面前讲孩子的缺点,因为这样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由此可能会养成自暴自弃的习惯。


    h.最后强调一点,本体觉是自信心和创造力的根,而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多次强调,本体觉的成熟状态,其实就是整个感觉统合系统的成熟状态,所以,说来说去,为孩子提供有利于感觉统合发展的成长环境和条件,帮助孩子发展感觉统合能力,才能真正从根本上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摆脱自卑。



   自信和自卑,一字之差,却代表着孩子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状态。而孩子究竟最终属于哪种状态,完全取决于父母的状态,取决于父母能否为孩子提供有利于他们生长自信的肥沃土壤(家庭环境)。所以,这样的土壤你提供了吗?你的孩子,是自信还是自卑呢?

你可知道,孩子磨蹭拖拉暗示了什么?

2019-1-10 邓琳 评论(0) 浏览(972)


有些孩子,做事情总是磨磨蹭蹭的,动作十分拖拉,比如,明明是做一样的手工活动,他总会比其他孩子花费更多的时间;又比如,写个作业,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上厕所,结果几个小时过去了,他也没写成几个字。
那么,为什么孩子总是这么磨蹭,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磨蹭拖拉究竟暗示了些什么呢?
今天的文章,我们就来揭秘孩子磨蹭拖拉背后的真相:
1.孩子身体形象不佳
身体形象,就是人体通过本体觉所提供的感觉信息,在脑子里建立的一个身体“地图”,良好的身体形象能够帮助一个人不需要用眼睛看,就能够知道自己的身体和手脚是放在哪个位置,并适当地运用手脚,对环境中的其他感觉刺激做出适当的回应。所以反过来讲,如果孩子的身体形象不佳,他可能就会在运用自己手脚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无法快速准确地做出适切反应。比如,剪纸的时候掌握不好力度,总是剪毁,需要重来,或是需要较长时间小心翼翼地操作才能剪好等,结果就会比别人耽误更长的时间,显得磨蹭拖拉。而造成孩子身体形象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家长过度包办代替,造成孩子自身操作时间有限等,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家长朋友可要好好反思了哟!
2.孩子专注力差
孩子磨蹭拖拉,比如写作业时间很长,经常以一些杂乱小事为借口离开座位等,或说明他的专注力比较差,无法安静持续做好预先安排好的事情,结果做事效率大大降低。而导致孩子专注力差的原因很多,比如,触觉敏感,孩子很敏锐就能接受到外来信息并为之分心,又比如前庭抑制功能不良,导致大脑太过忙碌,总是需要为一些无用感觉信息下达无用指令等。所以,归根结底,孩子还是感觉统合的发展出现了问题,家长应及时运用感统训练帮助孩子进行改善!
3.孩子在与家长做消极对抗
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很少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孩子完成一项任务,很快又会接到另一项任务,比如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又会有父母布置的额外作业,做完额外作业,还会有舞蹈、钢琴......反正就是不会有闲着的时候,所以孩子就想出了磨蹭的消极对抗之法。因为在他们看来,做的越快,任务就越多,还不如慢慢来,少做几个。所以,如果家长感觉孩子是在有意磨蹭拖拉,一定要认真观察自我反思,避免给孩子制造过多压力。
4.孩子找不到做事的兴趣
做喜欢的事情行动就快,做不喜欢的事情行动就慢,这其实不仅是小孩子的习惯,成年人也是一样。比如,吃饭之前孩子已经吃了很多零食,喝了很多饮料,根本没有饥饿感,对吃饭根本不感兴趣,当然要磨蹭了。又比如,孩子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但是家长却无时无刻不在逼着他读书,写作业,他因此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应付家长,而根本不是找到了学习的兴趣,当然也要疲疲塌塌,能拖则拖了。所以,如果你发现孩子磨蹭拖拉是因为没有兴趣,首先应该做的不是责备,而是想办法帮他找回兴趣和积极性。比如,不爱吃饭的,在饭前就不要让他吃太多零食,不爱学习的,就不要一味强求他学习,而要劳逸结合,让孩子在愉悦的心情下,想办法逐渐发展起他对学习的兴趣。
其实,任何事物的背后都有其内在的原因,做家长的,切忌在只看到表象的情况下,就对孩子过分责备,否则你可能会既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又无法改变现状。
只有你读懂孩子,理解孩子,并正确引导孩子,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自信的成长。“父母强,则儿女强;父母智,则儿女智”,只有父母成为智慧父母,才能培养卓越孩子!

孩子有颗“玻璃心”,以后怎么在社会上立足?

2019-1-9 邓琳 评论(0) 浏览(993)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察言观色的能力,理解的能力越来越强,他们可能越来越能听出你的语气,语言背后所包含的更多的意思,同时,他们联想到的内容也更多了,一旦你的话说的重一点,或者是动作多少激烈一点,他们可能就会感觉发生了非常严重的事情,从而情绪失控。

孩子敏感脆弱,父母应该先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也是一个比较喜欢小题大做的人,因为在孩子的大脑中有一个镜像神经元,使得他很喜欢模仿大人的一举一动,如果你平日里都是一个特别脆弱,遇到事儿就跟天要塌了一样的人,那他的心理承受能力肯定也好不到哪去。

在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存在触觉敏感,这一类的孩子,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胆小、爱哭、粘人、情绪不易控制。原因则在于,人类的触觉与神经体系是一体的,一旦他们的皮肤感受到周围环境有异常,比如,家庭气氛的不对,或者他们的身体受到接触碰撞等,他们的情绪就会比正常的孩子产生更大的波动。



根据以上原因,老岳总结出如下一些帮助孩子改变的方法:


四个建议
一、父母要接纳孩子的脆弱,给他安全感
孩子是不会掩饰自己情绪的,当他们感觉到害怕、孤单、无助的时候,你很容易就能发现。所以,当你看到他情绪低落的时候,一定要学会接纳他的负面情绪,而不要毫不在乎或直接指责他太脆弱,太弱不经风。只有在孩子失落的时候给予他们坚实的依靠,才能恢复他的安全感,让他更有勇气面对眼前的挫折。
二、父母要以身作则,学会控制好情绪
既然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差有受到父母影响的可能,那么,家长也必须要进行自省,看看自己平日有没有、是不是在孩子面前表现得比较脆弱。如有,一定要及时调整,争取给孩子做一个正面的,积极的榜样。
三、父母要适当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避免保护过度
温室里的花草永远没有野地里的花草生命力强,孩子也是一样,适当的让孩子遭受挫折,让他们独立面对真实的生活,反而更有利于他们的内心变强大。所以,该放手就放手,即使孩子真的遭遇巨大挫折,但只要你一直做好他坚强的后盾,相信他也会慢慢变得不再畏惧。
四、感觉统合训练,降低孩子的触觉敏感度
除了家庭当中注意自己的教养方式之外,父母也应该及时适当地让孩子参加感觉统合训练,特别是一些触觉减敏类的训练,比如大龙球按摩、踩指压板、爬平衡步道和阳光隧道等,降低孩子的触觉敏感度,从根本上稳定孩子的情绪。另外,在家里多给孩子做抚触训练,洗澡的时候用澡巾帮他们搓一搓身体,或者玩一些呵痒痒的游戏,以及让孩子多玩水玩沙等,也可以起到一定的触觉减敏作用。

总之,孩子就像是一株小树苗,他真的还很小,也许在大人眼里很平常的一点小挫折,可到了他们身上就会变成巨大的打击。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学会理解孩子,接纳孩子,并通过正确的方式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健康成长!

不想孩子的周末被手机电视承包,那就不要错过这3个家庭创意小游戏!

2019-1-2 邓琳 评论(0) 浏览(849)

不是每个周末,我们都可以带孩子出门嗨嗨嗨,但是,天性爱玩的孩子们,怎么可能闲的住?除非,把他们交给手机、电视这些电子“保姆”,但是,不可以对不对?电子产品有趣好玩是真的,但是会对孩子造成各种伤害也是真的!那么,还有没有其他更健康有趣的方式,可以让孩子的周末不无聊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以下5个创意小游戏,就能帮到你!

1.运动骰子


运动不一定要到户外,在室内一样有很好的效果,比如制作一个运动骰子,这个骰子包含了两个骰子,一个是身体部位指示,一个是动作指示。我们先抛身体骰子,明确身体部位,比如手、脚、屁股,哈哈哈!然后抛动作骰子,确定动作。最后就让孩子对照做动作,孩子一定觉得很有趣。懒得制作的家长,普通骰子或积木在各面用贴纸写上内容贴上也是可以的。

2.毛线的艺术


毛线家里都有吧?冬天就要来了,有些妈妈还会织上一条好看的围巾。我们来剪一段毛线,配上颜料也是一个宝宝用来画画的好道具!用蘸了颜料的毛线,随机的在白纸上拖动。
保持手臂拖曳也能非常好的训练宝宝的上肢力量哦!

3.多米诺麻将



作为国粹,麻将牌自然是老少咸宜,当然,不是让大家赌博,麻将牌对于小朋友也有特别有意思的玩法,比如打造多米诺。要搭建多米诺不是简单的工作,需要单调而简单地重复才能看到奇妙地现象。而搭建地过程也正是培养孩子自控力最好地方式。连锁反应的感觉实在太炫酷,看着亲手搭好的牌一个个倒下,孩子们心中沸腾着一股连续刺激带来的满足感和掌控感。一旦中间断开,孩子们的好奇心被极大的激发,思考和尝试都顺理成章了。
目标:孩子能耐心搭起30块以上麻将。




怎么样,有了这三个创意小游戏的助力,是不是瞬间感觉这个周末很有趣了呢?那么还说什么呢?丢下手机电视,和孩子一起玩玩玩吧!

豫ICP备18031914号-1 洛阳童翼感统训练中心 / GANTONG.CC 技术支持 / 洛阳翼展科技
TEL / 18738412791 QQ / 253097215
Powered by em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