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童翼感统训练中心-专注于儿童感统训练,洛阳专业感觉统合失调培训机构。


不要忽视孩子说话的问题

2019-3-29 邓琳 评论(0) 浏览(799)







口齿不清是在儿童言语发育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发育迟缓,经过及时纠正是可以克服的,但如果不及时消除问题,有部分儿童会慢慢形成不良发音习惯,吐字不清,形成较严重的语言障碍,产生阅读困难,影响学习成绩,甚至影响到孩子长大成人后的工作和生活。


儿童智力正常但语言发育迟缓或说话不清的原因主要有三种:1.听力问题;2.构音器官异常;3.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可表现为单独或多种言语和语言能力异常,包括听力、讲话能力、理解语言能力、表达语言能力和语言程序处理能力。



对这样的孩子,首先要进行听力检查,排除听力障碍。现在的听力筛查技术可以在婴幼儿生后3天进行听力检测,在其3个月内明确其听力状况,并能在咿呀学语前(1岁内)进行听力康复,强化语言训练。而不至于到孩子2~3岁甚至更晚时,由于不能讲话或讲话不清,才发现听力不好,这时孩子的舌肌已较僵硬,大脑语言发育的高峰期已过,让孩子从感知声音、感知语言、理解并会正常说话,道路会漫长而艰辛。


其次是因家庭语言环境差造成的孩子开口困难(功能异常),常见情况是父母昼夜忙于工作,把孩子托付给老人或保姆看护,不常交流,家庭缺乏充分的情感、母爱等感官刺激或过分溺爱和约束等,同时家庭中南方话和北方话并存,都会导致孩子理解困难,表达困难,影响语言发育,一般经个体化语训和家庭指导后就发音清晰了。




再者是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例如儿童孤独症、口吃、选择性缄默症等,则需要到专业机构矫正。


需提醒年轻的父母,一定要注意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情感沟通交流,在发现自己的孩子有这样那样的语言问题时,要引起足够重视,早期鉴别,寻求医务人员的帮助,让孩子在家庭、学校、医院、社会的共同关注和爱护下孩子健康成长 

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责任感及学习专注力?

2019-3-28 邓琳 评论(0) 浏览(909)



教育孩子对学习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一旦他们明确了学习意义,就能集中注意地学习,即使在有干扰的情况下,也不会分散注意力。



      所以从孩子入学起,就要经常对他们进行有学习目的的教育,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义务感,他们对学习目的与意义,认识越清楚越深刻,就越能将注意力保持在所学的功课上。



      观察表明,责任感强的孩子,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往往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毅力。



      责任感差的孩子,则往往害怕、逃避困难,一遇到困难就想求助于成人,不肯付出自己的意志努力,他们在没有困难的情况下,又常常表现得粗心大意,满不在乎,听课不认真,作业丢三拉四。







      因此,家长在指导孩子学习时,首要的责任是加强他们对学习的责任感,使其对所承担的任务(不只是学习任务)敢于负责,勇于承担,并满怀信心地去完成它。



      制定学习计划,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



      没有计划就会松松垮垮、放任自流,注意力不集中,因而造成时间上的浪费。要注意培养孩子给自己规定学习任务的学习习惯。



      在学习前,要给自己明确规定,在这段时间内应完成什么课题,达到什么要求。家长还要帮助孩子不断提高自我监督的能力。



      当然,对小学生来说,开始时,更需要家长提醒、督促和管理,逐步引导,不断提高要求。



      比如,对低年级的孩子,第一步,要求孩子,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完成作业,格式规范,书写工整;第二步,教会他们主动地安排练习,做完作业后,要会进行自我检查,看是否有错误和遗漏,在这方面要切忌溺爱和要求不严。



      常看到有的学生总是一边复习功课,一边摆弄玩具,而他们的父母却对此视而不见,不予制止,这是非常错误的。



      在加强学习责任感的同时,要努力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注意力是由积极的思维活动来维持的,当儿童兴致勃勃十分渴望探索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法,寻求事物的异同点和未知的东西,对其进行分析、概括、推理、判断时,他就会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如何处理干扰学习的情绪

2019-3-27 邓琳 评论(0) 浏览(929)


前言:课堂上,作为老师的我们经常有机会接触到学习障碍的孩子。这部分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除了会在不同程度上展示出如注意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等方面的劣势,也容易因为学习难度超出能力或预期,而产生灰心、沮丧、挫败的感觉;这些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最终会反作用于学习过程,使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都远远低于孩子的原有水平。作为家长或老师的我们,如果能帮助孩子先处理好不利于学习的负性情绪,也就相当于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安全稳定的学习环境。

以下是整理的内容:
孩子的的情绪直接影响他们的行为,当他们的情绪良好的时候,他们的表现也好。如何帮助他们获得良好的情绪?接纳他们的情绪。

我们总是对孩子们宣扬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观点和表达自己情感的权利,然而实际上,每当孩子们表达他们的感受时,我们总是驳回,跟他们争论。我在潜意识里说:“你这样想是不对的,应该听我说。”接纳孩子们的情绪太难了,我开始关注孩子们的情绪,并作出恰当的反应;我注意到孩子们的表现立刻变得不同。他们点点头,看着我的眼睛,跟我说得也更多。


【孩子的情绪需要被接纳】
1.不要否定孩子的情绪。当情绪被否定时,孩子容易失去勇气。

2.说出孩子的感受。当负面情绪得到认同和接受时,孩子觉得受到鼓舞,会继续努力。

3.不要随意批评和忠告。大人出于好意,但孩子遭到一番批评和建议的轰炸,很难去考虑他的问题并承担责任。

4.用一个词或一种声音(“哦”、“嗯”、“啊”或“我明白”)表示情绪认同。以一种关心的态度回应孩子的沮丧,偶尔点点头或理解地“嗯”一声,使得孩子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上,他有可能自己解决。

5.不要概括和解释。孩子不听你讲道理是件让人沮丧的事。这种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办?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帮助孩子克服他们对任务的抵抗?

6.给予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幻想。当我们将孩子的愿望以幻想的形式表达出来时,会使他更容易面对现实。

7.不要忽视孩子的情绪。当情绪完全被忽视时,孩子们很难调整他们的行为。

8.即便制止不能接受的行为时,也要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当情绪被接受时,孩子们很容易去调整他们的行为。

作为教师,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把事实和信息传递给孩子。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成为关心他人的人,那么我们就要关心他们;如果我们珍视孩子的尊严
王亚菲 2019/3/27 13:33:13
那我们就该成为维护尊严的榜样;如果我们希望让社会上的年轻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那我们就要从尊重他们开始。除非我们能尊重他们的感受,否则一切空谈。


【来自家长和教师的疑问】
1.我们可以给孩子解决问题提建议吗?
在提建议时有一个问题,孩子正处于情绪混乱之中,他们是听不进去任何的建议的,即使是孩子主动征求意见。他们太痛苦了,你很快地建议,他们会觉得不相干,觉得你是在干涉,觉得你在贬低他,或者觉得你在威胁他。在孩子开始思考解决方案之前,他们或许想跟我们分担更多的忧虑,快速建议会使他们失去很多思考的时间和重要的学习机会。

听完孩子的诉说之后,我们可以试探着问“你觉得……怎么样?如果……是否有所帮助?……是不是就清晰了?如果……会怎么样?”让孩子去决定是接受、拒绝,还是征求你的意见,这样他就有可能听听你的想法,并加以思考。

2.孩子遇到烦恼不跟你说,怎么办?
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把事实和信息传递给孩子。我们大人都有暂时的甚至永远不想告诉任何人的经历,有些人宁愿独自悄悄地富平伤痛、忘记耻辱。孩子们也一样。当他们想独自疗伤时,他们会发出明确的信号。即使他们强调说:“今天可真倒霉透了”,他们也会转身离开房间,或者坦率地告诉你“我不想再谈这件事”。我们能做的是让他们知道,如果他们改变了注意,我们会帮助他的。

3.每当问到孩子们的感受时,他们总说“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当大人询问孩子们的感受,诸如“你感受如何?……现在你觉得怎么样?……气愤?……惊慌?……为什么你会这么想?”孩子们会感到不舒服。这类问题只会让孩子们缄默,而不是敞开心扉。对一个孩子来说,使他尤为不安的问题是他为什么会这么想。“为什么”这个词要求他解释自己的感受,说出一个符合逻辑的、可以接受的理由。通常他们并不知道这个原由。在心理上他们还没有这种能力,能老练地说出:“在公共汽车站,那些小孩取笑我,这对我的自尊心是个打击。”孩子不高兴时,最欣慰的是父母或老师能试着猜出他的的内心感受——“被人取笑是会伤心的,无论什么原因,都很伤人心。”——这是在告诉孩子,如果他想倾诉,大人随时都愿意听。

4.接纳孩子们的恶劣情绪,这是一种危险吗?他们会觉得被接纳就是允许发泄坏情绪。
如果在情绪和行为之间划一道明显的界限,他们就不会这么想了。孩子们有权利愤怒并把它们表达出来。但是他们没有权利伤害别人,无论是身体上还是情感上。比如,我们可以告诉大卫:“麦克让你生气,你想揍他。但是我不允许我的孩子彼此伤害。用语言告诉麦克你的感受,但不是用拳头。” 

【感觉统合训练】宝宝左右不分怎么办?

2019-3-26 邓琳 评论(0) 浏览(906)



正常的宝宝到了两三岁一般都能分清楚左右手和左右脚了,如果宝宝到了三岁仍然不能分清楚左右,家长首先要检查一下自己是否有意识地教会宝宝辨别左右手,还是从来没有让他接触过关于左右的知识。如果经过较长时间的反复教育仍然起不到作用,那宝宝很有可能患了感统失调综合症。



家长可以对照感统失调的八大表现简单判断一下:左右不分、读书跳行、漏字、写字偏旁颠倒、语言表达能力差、听不进别人说的话、不让别人碰自己、不会扣扣子、不会系鞋带。如果宝宝有上述表现,就很可能患了感统失调症。

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信号无法在儿童的大脑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而使机体不能和谐地运作,久而久之形成各种障碍,最终影响身心健康。

造成感统失调的原因,主要有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个方面。

先天因素:孕期,孕妇情绪不稳、胎位不正、用过药物、有过感染等;早产、剖腹产。

后天因素:老人或保姆带孩子,孩子和母亲接触时间少;孩子活动空间狭小,爬行不足,造成前庭平衡失常;对孩子过分保护,孩子应有的摸、爬、滚等行为,被人为破坏;孩子该爬的时候没爬,日后可能出现协调性、平衡感差;该哭的时候不让哭,口腔肌肉缺乏锻炼,心肺功能弱,甚至语言表达差;过早用学步车,造成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娇纵溺爱,孩子动手的机会少,缺乏基本能力训练,造成操作能力欠缺;要求太多,亲子关系紧张,产生挫折感。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左右部分是宝宝感觉统合失调的其中一种表现。对于这样的宝宝,普通的教导他认识左右的方法是指标不治本。从根本上说,对于分不清左右、方向感差、协调能力差的孩子,都应该进行专门的针对性的训练,帮助宝宝好转。




注意力训练在大脑不同的功能区中如何发挥作用

2019-3-24 邓琳 评论(0) 浏览(908)

小孩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表现,家长经常会反映小孩做事拖拉、粗心、小动作、丢三落四等等。


针对这些常见的问题表现,我们挑选了其中常见的“拖拉”,对应大脑皮层的功能区域,深入浅出地与大家分享一下,注意力训练不仅仅是训练“注意力(针对注意力品质设置的训练内容)”,而是针对小孩在表现专注的过程中,所有关联功能区域的专业训练,包含注意力、感知觉、执行功能、工作记忆、行为干预等。


拖拉事例:比如小孩晚上看电视,家长觉得时间比较晚,告诉小孩要准备睡觉了。小孩在意识层面能反应过来妈妈跟自己说话,这里的觉醒过程就是注意的过程,也就是第一功能区发挥了作用。如果小孩对妈妈说的话没有反应,完全没有把妈妈的语言信息接收到意识层面,这就是注意的不足,需要通过注意力的相关功能训练来改善。如果小孩只能将一部分的信息接收到意识层面,一部分流失(这里是注意广度的不足)。或者是小孩接收了前半部分的信息,后半部分的信息流失(这里是注意稳定的不足)。或者是小孩在妈妈讲话的时候,信息进入意识层面的同时受到电视信息的干扰,接收不完整(这里是注意选择的不足)。都有可能让小孩没法将妈妈说话的信息接收到意识层面。需要针对这些注意品质进行训练。


当小孩意识到妈妈跟自己说话时,小孩需要对妈妈说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这里的听觉信息就是利用第二功能区的颞叶部分去做加工处理,理解妈妈说的时间已经不早了,妈妈让我要准备睡觉了。如果小孩听完后不清楚妈妈说的是什么意思,这里就有可能是小孩的听觉信息处理过程出现了问题,训练就需要从听知觉或者是工作记忆方面安排针对性的训练。




当小孩清楚妈妈让自己睡觉的时候,会看一下时间:“已经是晚上10点了,再晚一点睡觉的话,可能明天起床也会晚,上学可能会迟到,要听妈妈的话”。诸如此类的“思想斗争”让小孩可以关掉电视,准备去睡觉。这个过程就是第三功能区,额叶部分产生的反应。很多时候这个反应我们也会看做是个体的自我调节、控制能力。如果小孩知道妈妈让自己关电视准备睡觉,但是小孩还是坐在电视前,不愿意关电视,这里就有可能是小孩的行为控制水平较弱,训练会从执行功能方面安排针对性的训练,同时也会为培养小孩的行为习惯结合一定的行为干预方法。例如每天晚上可以在10点左右就自觉的准备睡觉。




由此可见,人的认知和行动的正常进行是一个系统化的活动,这个系统化活动是在大脑的多个功能区相互配合下才能完成的。家长的一个指令,小孩的一个反应,其中涉及到了大脑皮层的多个功能区。针对小孩一个简单的拖拉表现,不是简单地安排“注意力训练”,而是需要根据小孩的具体表现,给予各个功能区的表现安排针对性的测评,判断小孩是在哪个“环节”上出现了问题。从注意力品质、感知觉功能、执行功能、工作记忆等方面定制针对性的训练,帮助小朋友从根本上解决拖拉的表现。


注意力训练,不仅仅只做注意力的功能训练,系统的训练还应该包含感知觉功能、执行功能、工作记忆等认知功能训练。同时还需要结合行为干预来培养小孩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小孩的不良情绪反应,额叶部分的功能训练可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如果不良反应对小孩的生活、学习影响较大,产生心理偏差、社交问题时,还需要配合心理咨询,多管齐下。

你的孩子有感觉统合失调吗?教你在生活中判断感统好方法!

2019-3-22 邓琳 评论(0) 浏览(964)

 

一直说感觉统合失调带来孩子的成长问题,呼吁家长们重视起来。然而普通家长如何判断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是否失调呢?
我们在音频课中会讲到三个部分:
A日常生活中如何判断孩子的感觉统合问题;
B美国加州大学爱尔丝博士的行为观察法;
C感统测评表。在这里我们只讲日常生活中如何判断孩子的感觉统合问题。
关于日常生活中如何判断孩子的感觉统合问题,主要需要从以下几个生活情境来观察。

学习时遇到的困难
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会有一些坐不住的现象,比如上课不能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的听课,别的孩子后背挺直坐好没问题,他就会感觉很辛苦,挺直一下马上就要松垮下来。有的孩子会愿意把一条腿压在屁股底下,坐着那条腿听课,或者蹲在凳子上听课。就算在家里看电视,一些孩子也是想要躺在沙发上,把脚翘的高高的才舒服。
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会出现听——动转化,视——动转化,以及视——听转化能力方面的不足。即不能把看到说出来,听到写出来,看到(或听到)做出来做好等现象。
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可能出现写字特别费劲,笔道不是过重就是过轻的现象。因为他们的手腕力量不足,就会牵动整条胳膊和半个身体一起用力去写,很快就喊累了。

游戏时遇到的困难
有一些本体觉失调的孩子蒙上眼睛做游戏会不知怎么动作,无法流畅地进行下去,因为他的本体觉失调,他会对自己身体和外界的距离没有掌控感,很恐惧。
有一些触觉失调的孩子不能做拥抱式的游戏,比如两人三足等拥抱着一起进行的活动,由于皮肤触觉敏感,他的身体会非常紧张、僵硬。

日常动作上遇到的困难
有一些前庭觉失调的孩子会遇到搞错方向的问题,比如左右手分不清,比如使用笤帚困难,比如双手协调能力差等问题。
感觉统合失调还会使得孩子吃饭的时候左右手混用,不能固定哪只手是惯用手,今天用左手拿勺,明天改用右手。吃饭还会把饭粒泼洒的到处都是,因为他的手眼协调问题,孩子倒水或倒土等需要瞄准的行动都会出现泼洒的现象。
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在穿脱衣服时也会搞出乌龙。他们经常搞错左右脚的鞋子,象把裤子前穿后的情况更加常见。还可能表现为精细动作的不协调,3岁的孩子,两只手无法配合系扣子,总是需要大人帮助。
日常生活中,很多现象都需要家长细心的观察才能发现问题,然而家长们却又经常忽略很多问题,认为:这是小事,长大了就好了。殊不知,现在的小问题,长大了就会形成学习能力障碍的大问题。
所以,密切关注孩子的发育成长情况,有问题及时矫正,才能带养出更聪明的孩子。
感觉统合能力是儿童一切能力发展的基础,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知识技能学习、良好生活习惯养成及建立融洽人际关系等不可或缺的部分。尤其对提高儿童课堂听课效率、学习兴趣、有效记忆、笔记速度等大有帮助,同时对注意力的提高和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也有重要作用。对于有多动、情绪化、任性、平衡及运动能力不佳、注意力不集中、语言发育迟缓、书写困难、记不住作业等行为表现的儿童更要参加感统训练。

感觉统合能力训练的主要科目:视知觉、听知觉、触觉、前庭平衡觉、本体觉、视听统合、听动统合、视听动统合及手眼脑协调等感官学习和运动学习。 

专注力的培养越早越好

2019-3-21 邓琳 评论(0) 浏览(981)





01

一个2岁多的孩子,他独自坐在那里,在玩一桶积木玩具。



他先是把积木从桶里倒出来,然后再一块一块,耐心地放回去。



放完了以后,再倒出来,再放……他的动作很笨拙,很缓慢,就像电影里的慢动作。



有一块积木他没拿稳,滚到一边,或者钻到一个小角落里。



他费力地把积木找回来,然后继续他的工程。



脸上没有一丝的不耐烦。



他好像完全忘记了周围世界的存在,完全投入在这个大人看起来很枯燥的过程中。



这时,你会从孩子身上看到专注力的光芒。

一个3岁多的孩子。



妈妈带他在小区里玩儿。



他正要蹲下拿手捡树枝。



妈妈立刻制止了他:“这个脏,去玩滑滑梯吧!”孩子迟疑了一下,可是看看妈妈严肃的脸,于是走开了。



爬上滑滑梯刚玩了两下。妈妈说:“来,宝贝喝点水,别累着了!”



孩子停了下来,喝了点水,对滑滑梯也已经失去了兴趣。

这两个场景是在小区的公园里最常见的。



绝大多数父母们不知道的是,游戏就是孩子的工作。







一个2岁多的孩子,一个简单的物件他们可以玩半天。而一个3岁的孩子,他很可能已经在玩积木的过程中,不耐烦了。



因为,每一个健康的孩子从生命的最初,都有专注的能力。



儿童教育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教育问题可以归结为一种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的过程。



为了孩子能出众、出彩,许多父母绞尽脑汁的在激励自己和孩子。



然而,纵观“学霸”群体,会“惊天地泣鬼神”的发现:决定孩子成绩和学习效率的,不是用时间堆积起来的“努力”,而是专注力!



其实孩子出生时的专注力是很好的,仔细观察过小婴儿的妈妈,会发现他们看东西常常目不转睛;吃奶的时候会全神贯注。



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们的专注力慢慢的没有了。







比如:一个孩子正在画图画,但是家长就容易出现以下情况。

“你这样画不行,得这样画…”



“你家树长这样啊”



“树叶应该是绿色,不是红色”



有的甚至说“重画吧重画吧”,然后把画撕的粉碎。



孩子的专注力不但没有得到保护,反而被家长给渐渐破坏了。



很多人就会说了,什么是专注力?孩子还小,懂得什么专注力!!







“专注”是一个人做成事情必须的能力。也是我们需要从孩童时期就培养的一种品格,它反映了一个人能高度集中于某一件事情的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质。



对孩子来说,是指他们能把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集中在某一事物上,达到认识该事物的目的。



从小训练孩子的专注力可以让孩子一开始就养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 



02



专注力是一种习惯,2岁开始是孩子专注力培养的关键期。家长应当早早重视起来,越早开始培养孩子专注力,对孩子成长的帮助越大。



2-3岁是孩子专注力逐步形成的阶段,也是关键期,在这个阶段,不打扰就是对孩子专注力最好的培养。



当然,如果在不打扰的基础上,能有意识的带着孩子玩一些锻炼注意力的游戏,那就更完美了。



适合1-2岁孩子专注力游戏

找一找




孩子都喜欢做妈妈的小助手。家长可以利用这一心理,让孩子帮忙拿某些物件。







比如:皮包、抹布等。



这些物品在开始时需要摆在明显位置,容易让孩子找到。等到孩子熟悉物品位置后,可以把这些物品挪到距原来的位置不远的地方,或藏起来一部分,让孩子找,孩子找到后会非常有成就感。



这个游戏不仅可以训练孩子找东西时的专注力,让孩子从繁杂的物品中找到目标,还能让孩子形成“每样东西都有固定的位置”的意识,养成收拾东西的良好习惯。



绘本阅读



让孩子自己挑选想要看的绘本,刚开始,可以一次讲2本,然后不断的增加绘本数量来加以锻炼。



阅读的时候尽量声情并茂,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孩子觉得有趣,是让他们继续听下去的动力。



拼图



拼图游戏是培养孩子专注力的常用游戏,但入门较难。



在孩子较小时,可以给孩子选用拼图块较大、块数较少的拼图。







比如:4-6块。



图案则可以选用孩子熟悉、较简单的内容。



比如:小猪佩奇、喜羊羊、小马宝莉等。



家长可以在孩子拼图时给予一些方法上的提示:



比如:“注意接缝处图案”、“注意边缘拼图块的特殊形状”等。



但只有在孩子明确向家长求助,或家长明显感到孩子因为困惑而烦躁时,才能予以帮助。否则,频繁的指点容易打断孩子思路,反而不利于培养专注力。





搭积木



相比拼图,积木是更适合低幼的宝宝,可以随意拼搭,在搭建的过程中,还需要用到他们的手眼协调,这是对锻炼宝宝注意力很有帮助的一个玩法。



1-2岁的宝宝,这个阶段还只能搭建一些简单的形状。



比如:小城堡、小桥、甚至是最简单的叠高高,不管孩子做的怎样,都不要干涉,孩子每完成一个,可以适当给予鼓励就好。



适合2-3岁专注力游戏

萝卜蹲




这个游戏需要三人以上参与,非常适合聚会。







每个参与者都扮演一种萝卜,如“红萝卜”、“绿萝卜”、“紫萝卜”等,第一个人边喊口令边自己不停下蹲“红萝卜(自己)蹲,红萝卜蹲,红萝卜蹲完紫萝卜蹲”,被点名的“萝卜”则要接替下去。做错的、反应慢的、说错的都要受罚。



这个游戏非常有趣,宝宝不仅需要注意听什么时候叫到自己,还要记住大家都是“什么萝卜”,可以锻炼宝宝的记忆力和长时间注意力。





传悄悄话




妈妈根据家里的情况,用悄悄话的形式跟孩子说一个事实,然后让他用同样的方式告诉另外的人。



比如:“妈妈叫你给她买苹果、鸡蛋和酸奶”等,事后可以坚持正确率。



对话的内容和长短也要不断进行变化,开始时可以说:“让爸爸给我一个苹果”,当孩子能顺利完成后,可以增加难度为“让爸爸给我一个苹果一把小刀和一个碗”等。





一起来找茬




这个游戏成年人都玩过。父母先找出两张基本一样但有几处不全相同的图画,让孩子找一找不同。



注意开始时,图画要简单,不同处要明显,待孩子习惯后,再加大难度。这个游戏大人都爱玩,慢慢加大难度后还能跟孩子比赛看谁先找出来哦!



对号入座




宝宝在这个年纪,就该学习识别色彩了。



这个小游戏锻炼的就是孩子的颜色辨别和认知能力。



你先要让孩子有个初步的认知,告诉他个是红色,哪个是蓝色,哪个是圆形,哪个是方形,然后再让他去根据你的“指令”完成任务。



除了彩色小球,我们还可以让孩子把积木按颜色和形状分类。家里带颜色的东西有很多,包括宝宝的衣服啊,各种卡片什么的,可以就地取材哈。


温馨提示:



◆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集中注意力时间长度不同,随年龄增长而延长:



• 一岁以下的宝宝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超过15秒



• 一岁半的宝宝对有兴趣的事物,可集中注意5分钟以上



• 2岁孩子集中注意力的平均时间约为7分钟



• 3岁平均约9为分钟



• 4岁平均约为12分钟



• 5岁平均约为14分钟



不要过高要求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可以间歇性休息。



◆ 在进行游戏时,尤其是孩子独自游戏的时候,尽量为孩子创造安静的环境,尤其不要经常打扰孩子,不要轻易给孩子帮助和提示,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 给孩子营造轻松安全的环境,要避免一心二用的情况,让孩子专注于游戏。



关于专注力,作家西塞罗说过:“任凭怎么脆弱的人,只要把全部的精力倾注在唯一的目的上,必能有所成就。”







想要让一个孩子能够有独处的能力,专注去做某个事情的能力,父母首先要给够爱。



被爱的孩子,内心其实就住进了一个好父母。这样,他们才能够放心、安全、舒适的去投入到一件事情当中。



宝妈们,你们有没有做过破坏宝宝专注力的事情呢?

会玩的孩子更聪明,0-3岁亲子游戏你真的做对了吗?

2019-3-20 邓琳 评论(0) 浏览(829)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哦!!

01

一档综艺节目《最强大脑》让各位宝妈们都见识到了别人家的孩子,从那时候开始,小编就开始陆续开始收到宝妈留言问小编:“怎么培养一个聪明的孩子?”

其实,心理学家说过:如何培养一个聪明的孩子?就是玩儿,很多的玩儿!很多正确的玩儿!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培养孩子道德品质、智力智商的最佳手段。

2007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幼儿时期玩得比较足够的孩子,到了5岁之后他们的智力要比对照组的孩子高出许多,在问题解决能力上表现更加优秀。




02

今天小编就从针对宝宝不同能力的发展出发,分享一些适合亲子互动的游戏。

套套娃 训练宝宝的抓握能力


可以给宝宝买一套套娃,或套杯,妈妈可以先示范一个套住一个,让宝宝看到物品消失的过程,问宝宝:杯子去哪里了?我们找一找好吗?

然后再一个一个的取出来,让宝宝看到物体重现,获得快乐。然后鼓励宝宝自己玩,也可以练习数数。这样可以训练宝宝的抓握能力,手眼协调,激发好奇心和探索的精神。


看画册 训练宝宝的想象力


画册色彩饱满,内容丰富,准备一些画册和孩子一起看,在看的过程中,让孩子讲一些与画册上的图画有关的话题,或者让孩子进行自由联想。



这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智力和想象力,增加词汇量,而且可以很好地促进亲子感情。

感统训练 训练宝宝的感统


感统训练对宝宝多重要大家都知道,尤其是三岁内的宝宝看不出来,却影响着3岁以后的生活,学习认知等。宝宝触觉敏感期对什么都想摸一摸,按一按,点一点,而触摸不同材质的物品,可以敏锐他们的触觉。

在容器里装入五谷杂粮和意面等材料,让宝宝用手去触摸,感受不同材质的手感,颜色,形状,大小等。

同时可以在容器里放入一些小玩具,让宝宝找出来。让宝宝玩捡玩具的游戏,把玩具一个个捡出来放到另外一个容器里,这非常培养宝宝的耐心和专注力。


跳彩格 训练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


将颜色各异的小块彩色纸或彩色地垫对孩子的视觉都具有一定的冲击力。

爸爸妈妈们可以按照一定间距将这些彩纸或彩色地垫铺在地上,让孩子根据您口中所说的颜色,在不同颜色的纸上或地垫上跳来跳去。



这个游戏除了能够促进孩子对颜色的认识,锻炼手脚协调能力,对于智力开发也是很有好处的。


橡皮泥 训练宝宝的手指灵活度


橡皮泥作为一款风靡世界的玩具,真的是好处多多。造型随意,可揉可捏,色彩鲜艳。

不仅对宝宝的认知发展很有好处,同时锻炼手指灵活性,最重要的事玩橡皮泥可以锻炼宝宝专注力。

专注力对今后的学习生活都非常重要,只有注意力集中了,才能较好的学习。

(面对口欲期的宝宝,这个游戏就不是那么的好了,毕竟橡皮泥这种东西是不可食用的。)

坐秋千 培养宝宝的平衡能力


妈妈脱掉鞋坐在床边或者凳子上,宝宝面向妈妈坐在妈妈腿上,游戏开始,妈妈两手拉着宝宝的手,两脚上下、左右晃动,宝宝则跟着妈妈的腿一起晃动。这样可以发展宝宝的运动能力、平衡能力,密切亲子关系。 

让孩子在游戏中体会到创造和成功的快乐,而家长则能够体会到亲子交流的幸福。家长应学会更多的游戏,并将亲子游戏同日常育儿生活相互交融起来,就可以在快乐的育儿生活中,不断开发宝宝的潜能。



高质量的陪伴远胜于更多无效的陪伴时间,和孩子玩耍,最重要是全身心投入,爸爸妈妈和孩子都感觉到开心充实,孩子的能力发展便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感觉动作是人类的最基本的学习能力

2019-3-19 邓琳 评论(0) 浏览(904)


感觉动作是人的最基本的学习能力,这不仅因为动作是智慧的基础,而且因为动作对孩子的注意力和阅读及书写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有相当一部分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不会与人交往、写字马虎、做作业心浮的孩子,属于感觉动作能力落后类型。他们经常碰伤自己,左右不辨,做起事情来笨手笨脚,做作业时将桌子弄得十分凌乱。家长不可低估感觉动作能力的重要性,许多学习障碍儿童和注意力有缺陷的儿童正是源于感觉动作能力的落后。



一位姓梁的小朋友,今年12岁,经测试发现,他不会拍球,要他拍球时,他就追着球跑,更不会跳绳,头和脖子十分僵硬。该生上课注意力十分不集中,搞小动作,经常扰乱课堂秩序,不能听从老师的指令。他脾气古怪,难与同学相处,不会与人交往,学习成绩也在倒数之列。



测试结果表明,他的感觉动作能力严重落后于实际年龄的发展,这一落后严重地妨碍了他的学习与交往。经四个月左右的强化训练,他能连续跳100多下绳,并且熟练掌握了拍球、胯下拍球等技巧,能在平衡木上自如地前行与倒行。更令人欣慰的是,随着感觉动作能力的进步,他上课比过去更加专心听讲了,小动作减少了,与其他同学相处更加和谐了,他的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那么,为什么感觉动作能力的提升会有如?神奇"的效果呢?原因可概括为如下几点:

 

1. 动作能力差的孩子经常缺少空间感和时间感,弄不清前后左右。因此,他们做事情条理性差,不能按部就班地将各类事情安排就序。所以,他们难以理解教师的指令,不能遵守课堂纪律,学习效率低下,也就不足为奇了。

 

2. 感觉动作能力还与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数学计算能力有关。我们知道,思维的逻辑和计算都是由外部动作内化而来的,起初儿童不会计算,但他会数实物,在动作中数扑克牌、数石头,或者经由动作知道人能上楼也能下楼,物体可向前运动,也可向后运动。这些动作中的可逆性及数的大小排列,构成了数量之间的关系、数量与形状的关系,使日后学习的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感性经验联系在一起。所以,有些数学能力低下的孩子往往感觉动作也落后,他们不会前翻、侧翻,不敢走平衡木,不敢荡秋千。提高他们的感觉动作能力是解决他们数学困难的途径之一。





3. 感觉动作能力还是言语能力的基础。言语能力主要由听、说、读、写这四个基本环节组成,这四个环节任何一个都离不开感觉动作能力。以说为例,说话是大脑言语中枢对呼吸器官、舌部、唇部的运动控制,只有这些发音器官的动作能力发展起来之后,儿童才能发出复杂的声音。再例如阅读,阅读是与眼球运动的速度分不开的,当眼睛的追视、检视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之后,阅读的速度、对文字的知觉广度才有可能提高;而书写则更有赖于大肌肉运动的发展,拍球、跳绳、单杠等运动项目不仅锻炼手-眼协调能力,而且锻炼大肌肉动作,使儿童握笔的力度、运笔的速度和运笔的准确性都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4. 感觉动作能力还可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小朋友动作笨拙,跑步姿势与速度均比同龄人相差甚远,他最害怕上体育课,每当同学们集体游戏时,他总是在一旁观看,从不参与,久而久之,他变得十分孤僻,没有知心朋友,不愿与同学往来,而其他同学则视他为怪物。通过训练,提高该同学的动作能力后,情形大为改观:他会跳绳了,得到了校长的表扬;跑步的速度提高了,能轻易追赶上其他同学,运动能力处于同一水平;他现在十分愿意投入集体活动中,主动与别人交往,完全能与其他同学合拍,他不再因为自卑而拒绝他人了,因为他已经没有了自卑的理由。运动能力突出的孩子会充满自信,不会轻易受到他人欺侮,能以随和的心态与人交往,并且举止优雅、动作大方,更倾向于赢得周围人的好印象。 



难怪孩子成绩总比别人差一截,原来是错过了0-6岁注意力成长黄金期!

2019-3-14 邓琳 评论(0) 浏览(787)

杜比克大学有一项研究表明,童年早期出现注意力问题的孩子,高中的毕业率会比普通孩子低40%:研究人员们对此提出建议,希望家长们多注意孩子的注意力等方面技能。


他说,“如果我们忽视了孩子成长的任何一点,孩子的发展就可能滞后。”


的确,专注的能力对孩子的成长太重要了,不仅关系着孩子智力的发育、对新知识的接收效果,也是学习能力的基础。


那到底,孩子的专注力在日常生活中又该怎么培养呢?

 

01

0-3岁黄金期:

简单游戏培养习惯

0-3岁,是锻炼孩子注意力的黄金时期。

这时候,孩子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完全,最容易养成良好的注意力习惯。

这4个简单的小游戏,就能有效提升小朋友的注意力:

①.视觉听觉刺激(Visual auditory stimulus)

 

使用颜色鲜艳的铃铛或小玩具,靠视觉和听觉刺激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孩子对铃声做出反应,就证明孩子正在将注意力集中在了清脆的铃声上。

每天和0岁以上的孩子这样玩2-3次,对提升注意力有长期影响!


②.填色游戏(coloring game)

 

用画笔来为图案填充颜色。

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会思考:

“我应该要给这个图案画什么颜色?”

“我要注意不要画出线了”

“苹果应该是什么颜色的呢”

因为这些思考,孩子的注意力逐渐集中,也从中提升了自己的认知能力,可以说一举两得。


③.拼图游戏(The puzzle)

 

在拼图游戏里,孩子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拼块来拼出整张拼图的原型。当中要运用到他们的逻辑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当然,最不可或缺的,就是他们的注意力。

在将拼图完成后,一张完整的图画也会让孩子们为自己的努力产生满满的成就感!


02

3-6岁上升期:

进阶游戏加强互动

在滑铁卢大学教授Pamela Seeds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孩子的注意力不仅可以在3-6岁时得到上升和巩固,还可以趁机在游戏的互动中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感情。

以下的这5个方法,就有“一举两得”的效果:

①桌游竞赛

 

腾出一些时间和孩子玩耍,一起玩桌面游戏吧。如:纸牌、下棋、大富翁,以及道具类游戏等。

当孩子被这些游戏所吸引,也就说明你成功的勾起了他们的注意力。

如果孩子仍无法集中注意力,那就尝试把这些游戏变成一场比赛!看谁能先成为“百万富翁”;谁能最早把棋子吃完;谁先赢得所有的球等......比赛过后,赞美孩子在游戏上付出的努力。

多和孩子在游戏上花时间,不仅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也会贴近你和孩子的距离。


②你也是故事书的主角

 

想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就使他成为你所讲的故事的一部分。

家长可以在讲故事书的过程中多向孩子提出问题:

“你认为主角会做什么?”

“如果你自己在故事中,你这时该怎么做?”

“猜猜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甚至,我们可以将孩子穿插在故事当中,让他扮演其中一个角色。如做一个蝴蝶仙子,王子,或一只松鼠等等。提前询问孩子喜欢的人物是谁。

多提问、多互动的讲故事方式,孩子不仅有参与感,还会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提升注意力。


③做相反动作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又非常能增进感情的注意力游戏!

规则:游戏分为几队。游戏的一队做出一个动作,另一方则要迅速做出相应且相反的动作。做错或速度过慢则被淘汰。

比如:

这一方用左手抓住右脚,另一方则必须用右手抓左脚;

这一方用右手绕过脖子摸脸,另一方则必须用左手绕过另一边的脖子摸脸......;

父母和孩子可以随机分队,轮流PK。最后,剩下队员最多的队伍胜利。

在游戏过程中,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集中注意力,还能锻炼他们的反应能力和思维能力,无形间拉近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03

6岁之前需要关注的

注意力小细节

除了指导性质的游戏外,一名叫Vidya Ragu的心理学家也向父母提出了一些日常建议,来帮助孩子更好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①大任务细化小任务 

将大任务划分成一条条小任务,能清晰孩子的条理、提高注意力。

对一个小朋友而言,将布置的任务一次性完成总是颇显困难。但是如果分成几个小目标——

比如,一个小时读20页书;

也就是每15分钟读5页书;

告诉孩子,这1个小时内,平均3分钟读1页书即可。

剩余的时间你可以干别的。

 

被细分的小目标会使孩子对任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概念。当他们每完成一个小目标时,也会相应的产生成就感,激励他继续下去。

孩子们所处的时代,是被高科技设备、海量信息和迅速迭代的知识包围的时代,是否具备专注力、专注能力如何,将成为他们能否应对社会的基本能力标准之一。

陪孩子一起做些提升注意力的小游戏吧!但千万不要让“过度关爱”,毁掉孩子的专注力!




豫ICP备18031914号-1 洛阳童翼感统训练中心 / GANTONG.CC 技术支持 / 洛阳翼展科技
TEL / 18738412791 QQ / 253097215
Powered by em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