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童翼感统训练中心-专注于儿童感统训练,洛阳专业感觉统合失调培训机构。


洛阳童翼感统签约动漫火车合作园所,老岳讲感统实践单位

2018-7-14 张亚利 关于我们 评论(0) 浏览(1183) 标签: 洛阳动漫火车 洛阳老岳讲感统 动漫火车感统训练中心

郑州动漫火车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中心洛阳分校 动漫火车儿童感统训练中心www.dmhcedu.com.cn

阅读全文>>

洛阳童翼感统训练中心与郑州动漫火车老岳讲感统达成合作

2018-6-30 杨老师 关于我们 评论(2) 浏览(3759) 标签: 动漫火车 老岳讲感统 洛阳动漫火车 洛阳童翼感统训练中心 合作园所

洛阳感统训练中心

阅读全文>>

洛阳童翼感统训练中心注意力训练课程报名中!

2018-3-28 杨老师 感统知识 评论(0) 浏览(1389) 标签: 注意力培训 儿童注意力 培训课程 洛阳注意力

注意力.png

阅读全文>>

最实用的45条感统训练方案送给你

2022-7-29 邓琳 评论(0) 浏览(108)

家庭感觉统合训练范例:

1、互动式投篮;(3-4)

训练目的:手臂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增进与人互动的能力。

训练要求:家长及孩子轮流投篮,家长投完后把球捡起来给孩子投。

2、一步1级上、下楼梯;(3-4)

训练目的:增进孩子的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一步跨上一个阶梯,连续上或下楼梯

难度设置:A、成人站在孩子面前或后面,伸出双臂或双手的拇指,让孩子抓住拉孩子上楼梯;B、成人将左手手臂或拇指抬高,右手手臂或拇指则在孩子右侧腰间的位置,让孩子在搀扶下自己平衡用力上下楼梯;C、成人伸出左手手臂或拇指搀扶孩子上、下楼梯;D、让孩子独自上、下楼梯。

帮助给予:A、双手(或拇指)抬高给予帮助;B、一手(拇指)高,一手(拇指)低给予帮助;C、单手(拇指)给予帮助;D、撤销所有协助。

图片

3、双脚轮流跨过15厘米高的绳;(3-4)

训练目的:身体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绳子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柱子或椅子上离地10厘米高,让孩子双脚轮流抬高跨过绳子。

帮助给予:1、用姿势示意孩子如何抬腿跨过绳子,必要时给予身体协助,伸手把他的腿抬高跨绳;2、必要时口头提醒孩子注意脚下的绳子,避免绊倒;3、建议用有弹性的圆形橡皮绳。

4、扶物能单脚站立5秒;(3-4)

训练目的: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扶着椅子或家长手握的棒子单脚站立约5秒

难度设置及帮助给予:A、手把手地教孩子用双手扶着椅子的靠背,提起孩子的一条腿悬空约5秒,然后放下。过程中用简单的语言告诉孩子怎么做,如:“抬腿!”、“放下!”B、让孩子自己尝试5秒内(可用数数提醒他)不要把脚放下;C、孩子掌握了技能后,改用棒子。家长双手握住棒的两端,孩子刚抓住中间重复以上步骤。








12、能走完1个有5项步骤的障碍路径;(4-5)

训练目的:加强身体控制及平衡能力,增进动作企划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独立走完一个有5项步骤的障碍路径

难度设置:A、开始时只设置2-3个障碍物(跨过玩具、绕过椅子、爬过桌子)B、设置5个障碍物,引入奖励物。

帮助给予:1、开始时成人先做示范,然后陪同孩子一起进行训练,要有及时、足够的身体和口头提示;2、鼓励孩子自己做,并给予适当的提示;3、鼓励孩子与其他孩子以竞赛的形式进行训练。

13、能用脚尖站立10次,,每次站立3秒钟;(4-5)

训练目的:腿部运动能力、重心及平衡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双脚脚跟着地,脚尖踮起地站立,每次站立3秒钟时间。

难度设置:A、开始时让孩子扶着墙壁或椅背站立;B、让孩子尝试徒手站立。

帮助给予:1、可以在墙壁上孩子踮脚可触及的地方挂一个奖励物,鼓励孩子踮起脚去拿取;2、给孩子数数,让他知道要站多长时间。

14、能在20厘米宽,10厘米高的平衡木上行走而保持平衡;(3-4)

训练目的:增进孩子的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在不扶持,保持身体平衡的情况下走,走过规定尺寸的平衡木

难度设置:A、只走一半的距离B、走完全程C、单手持物走D、双手持物走。

帮助给予:1、开始时成人需要反复做示范,并跟在孩子后面走,给予身体协助,如拉着孩子双手或扶其双肩。2、成人站在平衡木一旁,孩子行走时拉着她的一只手给予扶持;3、只在需要时给予扶持。

15、能连续拍球3次而求不弹走;(4-5)

训练目的:加强手臂的控制能力,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连续拍3次中型球(篮球大小的球)

难度设置:A、只拍1次B、拍2-3次

帮助给予:1、训练者拍一下,等球弹起后把着孩子的手拍一下;2、把着孩子的手教孩子拍2-3下,球要尽量弹高,便于孩子的手有足够的时间调节。

16、挥动球拍打悬挂在儿童肩膀水平位置的悬挂物(玩具或挂球);(4-5)

训练目的:手眼协调能力,动作企划能力,空间概念。

训练要求:让孩子用儿童羽毛球拍或者吹涨气的棒球棍,挥拍(棒)打前方孩子肩膀高的悬挂物。

难度设置:A、先让孩子练习挥拍(棒)的姿势;B、手把手地教孩子击中悬挂物体;C、让孩子独立练习;D、让孩子连续练习

17、可用双手向前走路;(4-5)

训练目的:增强手臂力量和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让儿童趴在地上,双手和双膝接触地面,成人则在儿童身后握其双足足踝,示意儿童用双手交替运动往前爬。

难度设置:A、先让儿童习惯被提起双脚的姿势;B、鼓励儿童向前走1-2步;C、训练至儿童能自如地向前走。

帮助给予:1、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孩子习惯被短暂提起双脚的姿势和感觉;2、延长提起孩子双脚的时间;3、鼓励孩子尝试往前走,用食物或其他孩子喜欢的方法来强化。

18、跑向滚动着的球,把球向前踢;(4-5)

训练目的:动作企划能力,方向感

训练要求:让孩子边跑边踢滚到他脚下的中型或小型球

难度设置:A、先用中型球练习,孩子的技巧熟练后再用小型球练习;B、开始时训练人员以极慢的速度把球滚到孩子脚下并示意孩子踢球。C、必要时可给予适当的身体帮助及提示,如另一成人站在孩子身后一手扶着他的身体,一手推动他的右脚。

帮助给予:——

19、双手接住从1米远弹来的中型球;(4-5)

训练目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运动企划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接住训练者从1米远的地方扔到地上弹起来的中型球(篮球大小的球)

难度设置:1、距离设短一点,并且让另外一位成人在孩子身后手把手地教,边教边把要点告诉孩子;2、帮助者站在孩子身后,只有在有需要时才给予身体协助;3、距离逐渐增大,尽量让孩子尝试接球;4、如果孩子接中型球有困难,可换成大型球,等孩子的技能熟练后再换成中型球。

帮助给予:— —

20、双手各持一球走直线2米;(4-5)

训练目的:平衡感、身体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让儿童两手侧平举,掌心朝上,两手各托一小皮球沿直线路线行走。

难度设置:A、开始时可先不让孩子拿球,徒手走;B、孩子的技能掌握后让其尝试持球并且脚尖跟着脚跟行走。

帮助给予:不能单独完成的孩子家长可跟在其身后,给予身体指导。







40、滚筒式时光隧道游戏

训练目的:改善触觉敏感或不足以及调节前庭感觉。

训练要求:让孩子用脚在前面的方式倒爬到隧道里

难度设置:A、开始时孩子可能害怕或不理解要求,可以先培养孩子对隧道的兴趣,把球滚到隧道里,鼓励孩子爬进去捡球,表扬他的勇敢尝试;B、协助孩子双脚放在前面,倒爬到隧道里,边帮助边给予口头提示,语气要轻柔,以免引起孩子紧张而拒绝合作。

帮助给予:1、由始至终身体协助;2、由始至终的口头指导及适当的鼓励表扬。

41、隧道滚动游戏

训练目的:改善触觉敏感或不足及身体协调不良的现象,增强前庭系统的刺激和调节,改善视觉。

训练要求:让孩子钻到阳光隧道里,用手指张开保护脸部,成人则在一旁轻轻地慢速滚动隧道。

难度设置:A、开始时成人可伸手到隧道里抚摸孩子的身体来舒缓他的紧张情绪,并且要和孩子说话;B、如果孩子有不适的感觉,应立即停止并协助孩子从隧道中钻出来。切莫强求让孩子呆在隧道里;C、如果孩子喜欢这样的晃动,可稍微加快速度,但要注意孩子的身体,声音的反应,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

帮助给予:1、跟孩子一起钻隧道;2、给予必要的身体触摸和口头鼓励。


42、平衡台平躺游戏

训练目的:调节身体协调不良的情况,强化大脑和脑干的知觉机能。

训练要求:让孩子放松身体,先坐在平衡台上,然后慢慢躺下来,伸展手脚的肌肉,保持身体平衡。成人则左右倾斜摇晃平衡台,要维持一定的韵律感,以促进孩子的脑干的功能。

难度设置:A、开始时慢慢地移动;B、逐渐的加快速度,但要注意孩子的姿势和表情的反应;C、可让孩子分别睁眼和闭眼做摇摆,并观察他的不同反应;D、还可以在摇晃中做明显的停顿,先向左倾斜,再向右倾斜,观察孩子对两侧晃动的不同反应;E、也可以让孩子俯卧着做以上动作。

帮书给予:1、给予必要的身体触摸和口头鼓励,以调节孩子的紧张情绪和增强自信心。

43、平衡台静坐摇晃

训练目的:改善身体协调不良,减低肌肉张力过高的现象,让前庭体系和固有体系的机能感觉不同的反应。

训练要求:让孩子坐在平衡台上,左右晃动身体。

难度设置:A、提醒孩子做好,自己尝试运用可以自由移动的双手保持平衡;B、县睁眼练习10分钟,再闭眼练习10分钟,以此来感觉两种不同的平衡感。、

帮助给予:1、必要时跟孩子一起坐在平衡台上做这一练习;2、运用增强和间歇增强的原理来协助孩子完成练习。

44、平衡台互相扶持

训练目的:改善身体协调不良的情况,对身体协调、触觉感、前庭体系都起到刺激的作用。

训练要求:指导者和孩子共同站在平衡台,两人双手紧握,互相保持平衡。由于站姿使重力感不稳定,两人配合的动作对相互合作关系的建立有一定的帮助作用。摇晃时可先练习由指导者带动孩子,再由两人在同一速度上配合彼此摇动的韵律。速度要适中,不要过快。

帮助给予:1、用夸张的身体晃动动作来带动孩子,充分调动起孩子的兴趣,但速度不要快;B、鼓励孩子配合你晃动的速度来调节自己的身体平衡。

45、平衡台站立摇动

训练目的:改善身体协调,促进反射感觉,建立前庭固有的平衡感,调整视觉统合。

训练要求:让孩子站在平衡台上,由指导者在台下缓慢摇动平衡台,提醒孩子调整姿势保持平衡。

难度设置:A、可以让孩子双手伸直,以保持身躯平衡,并且可以闭眼尝试不用的感觉,或在平衡台上缓缓移动身体,已调整不同的平衡反射;B、开始时可练习10-20下,习惯到60下,平衡效果较易发挥;C、再逐步练习到100-200下,以加强对前庭固有体系的调整。


感觉统合的学习是学习一切的基础!

感觉统合失调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消失,需要给予必要的矫正。感统失调通俗的说法是:儿童大脑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很轻的障碍,药理是无效的必须通过合理的训练才能纠正。

有的家长认为只有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才会有必要进行感统训练,其实不然。据大量科学调查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存在感统失调,只是表现程度不同而已。对于感统失调的孩子,12岁以前通过专业训练将很容易得到纠正,一旦超过这个年龄,将很难改变,成为孩子一生的遗憾。经过训练的孩子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注意力、情绪、自控能力、学习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饮食、睡眠等方面均有令人满意的提高和改善。

推荐几十个培养孩子专注力的小游戏

2022-7-27 邓琳 评论(0) 浏览(100)

孩子太好动实在让人操心,好不容易集中一会没多久又开始左右乱动了,到底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呢?


宝妈们首先要明白:一个人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一般是和人的年龄成正相关的,成人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会明显高于孩子。幼儿园的小朋友,小班一般能集中注意力10-15分钟,中班15-20分钟大班25-30分钟如何培养孩子专注力?今天,小编为家长和老师整理了幼儿集中注意力的方法和小游戏,快来了解一下吧~



从游戏入手


拼图、下棋


让孩子尽早学会拼图,并逐渐增加拼图的块数;学习简单棋类的玩法。象棋、扑克牌(排顺序、捡红点)、跳棋、孔明棋,这些活动都需要高度的专注力,以及足够的认知,才有胜算的机会。认知还不错且活动量高的孩子,对于竞赛性的活动,都会相当有兴趣,且乐此不疲。




猜物


把几种不同形状、轮廓鲜明的东西放在袋子中,让孩子去摸,然后提问孩子:“一共有几样东西?都是些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什么东西不见了


摆出几样东西,让孩子看上1-2分钟,再让孩子闭上眼睛,拿掉其中的一个或两个东西,再请孩子说说什么东西不见了。(提示:可先从少数几个东西开始,等孩子记忆力增强后,再逐渐增加东西的数量和拿掉的数量。)




拍掌游戏


双掌互拍,刚开始老师将双手固定放在胸前的位置,让孩子用双手与老师的手互拍,老师再上下左右移动双手的位置,让孩子也要专注地进行拍掌活动。




操作性活动


只要是操作性活动就需要专心,像夹豆子游戏、滴管游戏,但进行活动前,还需要帮孩子考虑到坐姿及环境的安排,让孩子在较安静的环境中,一次进行一件事情,且尽量避免太多声音、视觉的干扰。市面上一些简单的童玩,像小的弹珠台也可以加以利用,孩子必须专心才能将小弹珠滑近固定的位置,或是以竞赛的方式进行,看谁进行得比较快,或是比较准确




走直线、平衡木


让孩子先练习走直线,在直线中练习专注,等孩子熟悉后,再练习手拿着物品走直线,还可以脚尖接着脚跟,再到平衡木上行走,接着让双手举直,或是双手拿着物品行走。在动态活动中,丢接球也是专注力的一部分,不专心就接不到,或是被球砸到




让孩子跟着单一颜色做出追视


为确认孩子是否真正做出追视的动作,不妨在透明的压克力板上,画出线条,直立起来,父母就可以观察出孩子眼睛追视的状况。




镜子游戏


跟孩子一起玩动作模仿,想象自己是一面镜子,跟着父母的动作进行,刚开始给孩子的动作要简单一些,速度也尽量放慢,等孩子熟悉后,可以互换角色,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听音游戏


听声音辨别位置,在孩子的右后方、左后方敲乐器,让孩子分辨声音的来源。还有一种拍子节奏模仿,父母拍两下,孩子就需要跟着拍两下,接着再做不同的节奏变化,孩子也要跟着做出不同节奏的变化,让孩子学习专心地听,听完之后做出正确的动作




倾听游戏


先跟孩子玩“请你跟我这样做”,做单一指令的进行,之后可以进行两个连续指令或是三个指令,像是“帮妈妈拿xx、xx、xx三样东西过来。”“先去xx,再去xx,最后再去xx”(动作指令),孩子要做出正确的动作,就需要专注后的理解,才能做出正确的动作。刚开始,如果孩子无法进行,可以让孩子先练习复述一次,一边做的时候也可以一边念出刚刚的指令,做自我提醒的训练




猜领袖


全家一起玩猜领袖的游戏,在团体中有一个人带动不同动作,让另一个不知情的人藉由每次的动作转换中去思考,在团体中究竟哪一位才是领袖。这一部分不管是当任何一个角色,都需要在相当专注及十分敏感的情况下,才可以做出跟随或正确判断




谜底就在图书中


跟孩子说故事后,可以问问孩子故事的人物、主要情节、内容重点。如果孩子还是不清楚故事内容,让孩子尝试自己一边看书一边说故事,请他反问家人问题。这一部分主要是做阅读理解的训练,让孩子在学习专心听故事、看故事中,还需要理解其中的内容





从语言入手


听故事


在讲故事前,先向孩子提出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听,听完后回答问题,还可以要求他在听完故事后复述给你听




传话


经常让孩子做传口信的人。“你去告诉爷爷,今天晚上9点,中央电视台有他喜欢的节目。”从简短的到长一些的句子




学话


教孩子跟随你说话,在完整地说一句话后,你说前半句,让孩子说后半句



从数学入手


找数字


让孩子在纸上把大小不同、次序混乱的1-100的数字,依次找出并圈上。(提示:这个训练可常做,每次记录下时间,或跟家长比赛,增加训练的趣味性。)




连图形


让孩子把1-100甚至更多的数字按顺序连接起来,组成各种有趣的画面。



从交往入手


小帮手


经常让孩子帮助家长拿各类小东西,从一件到几件不等,要求他在一次完成。“请帮我拿一个苹果、一些纸巾和几个瓶子”



从听、看入手


准备配有磁带或CD的图书,让孩子先听,再看图书,理解其中内容。这种图书以听为主,用图书来加深理解,此方法对孩子将来进入学校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孩子在听、看的过程中不仅丰富了知识、提高了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更主要地培养了孩子安静、注意听讲的好习惯。




提供几个训练注意力的小游戏


玩扑克游戏


可锻炼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快速反应能力。取三张不同的牌(去掉花牌),随意排列于桌上,如从左到右依次是梅花2,黑桃3,方块5、选取一张要记住的牌,如梅花2,让她盯住这张牌,然后把三张牌倒扣在桌上,由家长随意更换三张牌的位置,然后,让她报出梅花2在哪儿。如她猜对了,就胜,两人轮换做游戏。随着能力的提高,家长可以增加难度,如增加牌的数量,变换牌的位置的次数和提高变换牌位置的速度。




买一些智力训练的书,每天坚持做练习


一些锻炼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的图文,如走迷宫,在一大堆图中找某样东西,找异同(同中找异,异中找同),比大小、长短,在规定的时间内把一页图中的物品记住,然后合上书让她报出来等等。时间不可过长,但往后可延长练习时间,一定要每天坚持练。做对给红五星奖励或打分




抢背电话号码


一本电话号码本,可以成为游戏工具。家长给她看一两秒钟,让她记住某人的号码,然后移开号码本,让她背出来。两人可轮换着背,比比谁厉害




给孩子讲故事、读故事


讲故事时,要经常用眼神和体态、语言与孩子交流,还可用提问形式让孩子参与讲故事。或者拿一本故事书,家长读给她听,直到发现孩子的注意力实在无法坚持集中时,立即宣布“今日故事讲到这里,明日继续。”随着听故事时间的延长,注意力的提高,可以发展到让孩子听故事录音带。其他活动形式也可按类似方式进行




玩“开火车”游戏


这种游戏要三人以上,一家三口就可以完成,当然如果有爷爷奶奶或其他参加,那就更好了。为了叙述的方便,现以三人为例,方法是:三人围坐一圈,每人报上一个站名,通过几句对话语言来开动“火车”。如,父当作北京站,母当作上海站,孩子当作广州站。父拍手喊:“北京的火车就要开。”大家一齐拍手喊:“往哪开?”父拍手喊:“广州开”,于是,当广州站的儿子要马上接口:“广州的火车就要开。”大家又齐拍手喊:“往哪开?”儿子拍手喊:“上海开”。这样火车开到谁那儿,谁就得马上接得上口。“火车”开得越快越好,中间不要有间歇。这种游戏由于要做到口、耳、心并用,因此能让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也锻炼了思维快速反应能力,而且这种游戏气氛活跃,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孩子玩起来,乐此不疲




玩乒乓球干扰注意游戏


本来一个人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就不容易,如果旁边再有人进行干扰,你会觉得更难以集中注意。比如你在做作业时,旁边正上演吸引人的电视节目,你就会分散注意力,然而正因为有干扰,有难度,才能在人为设置的更困难更复杂的情境中,训练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把球放在球拍上,绕桌子行走一圈,要求乒乓球不能掉下来。你在旁边进行捣乱,但不能碰到他的身体。一会儿拍手跺脚,一会大喊大叫,还一边说“掉了!掉了!”他为了不输给你,又不得不保持镇定和注意力集中。此外还有类似的这种游戏,对提高注意力非常有效




当然,培养儿童专注力的方法有很多,其具体实施方法也不尽相同。家长可根据孩子专注力发展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和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只要你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努力去做,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教师常用训练孩子注意力的游戏


游戏1:红黄牌



时间:5分钟

道具:红牌、黄牌

游戏操作: 两人并排站立,听意思举牌

老师说:举起红牌——举起红牌

老师说:放下黄牌 ——放下黄牌

老师说:不要放下黄牌——举起黄牌,放下红牌

老师说:不要不放下红牌 ——放下红牌

老师说:不要不举起黄牌 ——举起黄牌

老师说:举起黄牌 ——举起黄牌

老师说:千万不要不举起黄牌——举起黄牌

老师说:不要放下红牌 ——举起红牌

老师说:不要不放下黄牌 ——放下黄牌

老师说:千万不要不举起红牌 ——举起红牌

老师说:举起双手、原地跳一下、放下黄牌 ——放下黄牌、举起红牌

老师说:放下红牌 ——放下红牌

老师说:不要放下黄牌 ——举起黄牌

老师说:不要不举起黄牌 ——举起黄牌




游戏2:萝卜蹲


将孩子分成人数相等的三组,一组代表红萝卜,一组代表白萝卜,一组代表黄萝卜。老师喊口令:“红萝卜蹲,黄萝卜蹲,白萝卜不蹲。”喊哪一组蹲,哪一组要快速蹲下。喊另一组,前一组的孩子要快速站起。未按口令动作的孩子算失败。(也可以由孩子来发令)




游戏3:对旗语


准备不同颜色旗子6面,每一面代表一个动作。如:红旗拍手,绿旗向前一步,蓝旗向上跳等。老师先介绍每种旗子代表的动作。然后任意举起一种颜色的旗,让孩子做出相应动作。要求动作迅速,举起两秒后没做出动作或做错,都算失败。如此反复练习。小孩子可以逐渐增加旗子的数量。




游戏4:高个矮个


学生围成一圈,教师示范,“高个”代表两手上举,脚尖掂起。“矮个”代表两腿半蹲,两手扶膝,像马步。然后老师发令:“高个”,就来个马步;“矮个”则相反。没有立即做出正确动作算失败。家里,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比谁错的少。




游戏5:大小西瓜


小朋友站成圈。老师指定一个孩子当排头,说“大西瓜”,但两手比成小西瓜的样子;接着第二个孩子说:“小西瓜”,但两手比成大西瓜的样子,依次直到最后一人。




游戏6:手指爬梯


孩子两手放在胸前,先左手拇指与右手食指尖相连,然后左手食指右手拇指往上爬,两指尖在上面相连,接着又是左手拇指与右手食指尖相连;这样依次反复上爬,爬到头顶再往下爬回。孩子熟练后可增加难度,左手拇指与右手中指尖相连,左手拇指与右手小指尖相连等。




游戏7:抓耳抓鼻


小朋友在老师面前站成一排,老师喊口令,小朋友来做动作。当喊“1、2”时,孩子两手在胸前按口令节拍击掌两次;老师喊“3”时,用左手食指与拇指抓住鼻子,右手与左臂交叉用食指与拇指抓住左耳。接着,教师再喊“1、2”,孩子依然按节拍击掌两次,而当老师再喊“3”时,孩子换成右手食指与拇指抓住鼻子,左手抓住右耳。这样反复变换,如果孩子在发口令后2秒内没有做出动作,或动作不对都算失败。




游戏8:弹钢琴


孩子先排队站好,从1到7报数,每人记住自己的号码,并明确该号码在音乐中所代表的音符。比如1是哆。3是咪。孩子围坐在老师面前,游戏开始,老师用简谱唱简单的调子。唱到哪个音,报相应数的孩子就快速站起 ,第二个音响时再立即坐回。这样,如果听到自己的音时不立即站起或者误站起的孩子都记失败一次。老师可先用“12345671”、“17654321”试音,使孩子有所准备。所唱简谱由易到难,逐渐加快。




游戏9:拔“孔雀毛”


老师请一位小朋友来当孔雀,用十几条彩色皱纹纸当作羽毛,塞在“孔雀”的衣服口袋里、系在腰上、绑在脚上、别在背上等等。游戏开始前,老师给“孔雀”蒙上眼睛,让他在屋子中间原地转三圈。老师下令“开始”,其他小朋友就向孔雀靠近,趁孔雀不注意的时候,拔“孔雀身上的羽毛,一次只能拔一根。“孔雀”则提高警惕,两手在身体四周挥舞,不让别人拔毛。如果其他小朋友被“孔雀”的手碰到,就失败了,失去拔毛的资格。“孔雀”的羽毛被拔光时,游戏即可宣告结束。拔得羽毛最多的幼儿即是胜利者。



还有许多体育活动需要孩子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完成,如,走平衡木、打乒乓球、跳绳等。让孩子多参加这类活动,能够促进他们神经系统的成熟和控制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注意力。当然,这些活动必须简单短小、富有趣味,才能吸引孩子的参与,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

实用!3-6岁特殊儿童精细动作训练!

2022-7-26 邓琳 评论(0) 浏览(133)

三到六岁是特殊儿童干预训练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儿童大脑发育的重要阶段,好好把握此阶段会使症状有很大改善,精细动作也不例外。在此期间可以让孩子接受更加准确的动作训练,比如可以解纽扣、解系鞋带等,手部精细动作能力有所提高,基本的生活技能也跟着培养出来。(适合年龄3—6岁。)


有规律穿珠

教具准备:线、小珠各3(红、黄)

教学目的:练习穿珠,训练手眼协调性。

教学过程:

1.展示教具

2.展示教具操作过程(按红、黄、红、黄)

3.请孩子有规律的穿珠


放线入瓶

教具准备:玻璃瓶一个(瓶口较小)、毛线一根1米左右

教学目的:训练手眼协调性

教学过程:

1.展示教具.

2.展示:教师站立一只手拿毛线将毛线对准瓶都放如瓶中。

3.请孩子来操作


苹果

教具准备:红色、绿色橡皮泥若干

教学目的:提高孩子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1.展示教具.

2.展示将红色橡皮泥圆形,绿色制作叶子,粘贴在一块成一个苹果。

3.请孩子来操作


切橡皮泥

教具准备:木刀、砧板、橡皮泥

教学目的:练习的动作,提高生活自理,手眼协调性。

教学过程:

1.展示教具.

2.展示将橡皮泥搓成长条及的动作。

3.请孩子来操作


捧米

教具准备:米若干、2个盛米容器

教学目的:练习的动作,训练双手的配合能力。。

教学过程:

1.展示教具、双手的动作

2.展示将米从一个容器中捧入另一个容器中

3.请孩子来操作


剪纸条

教具准备:剪刀、纸条

教学目的:练习的动作,训练三指的灵活性及双手的配合能力。

教学过程:

1.展示教具.

2.展示纸条的动作

3.请孩子来操作


剥大蒜

教具准备:大蒜若干、小碟两个

教学目的:练习的动作,加大剥的难度。

教学过程:

1.展示教具.

2.展示大蒜的动作。

3.请孩子来操作


弹纸团

教具准备:彩色纸团5

教学目的:练习弹指训练手指的独立性及灵活性。

教学过程:

1.展示教具

2.展示食指、大拇指弹珠的动作

3.请孩子来操作


二指夹弹珠

教具准备:弹珠5

教学目的:练习使用二指夹物,训练二指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1.展示教具、食指、中、指(做小白兔样)

2.展示二指弹珠的动作

3.请孩子来操作


蜗牛

教具准备:橡皮泥若干

教学目的:提高孩子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1.展示教具.

2.展示将橡皮泥成长条,再成蜗牛状,加上触角,成蜗牛。

3.请孩子来操作


折纸

教具准备:彩色纸一份

教学目的:学习折纸,训练手的灵巧性。

教学过程:

1.展示教具.

2.展示将纸对折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3.请孩子来操作


筛豆子

教具准备:漏勺一个、米若干、豆子20(放在米中)、小碟子一个

教学目的:提高孩子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1.展示教具.

2.展示的动作,将豆子从米中筛出。

3.请孩子来操作


摁图钉

教具准备:图钉五根、软垫一块

教学目的:练习的动作,训练手指的独立性及大拇指的力度。

教学过程:

1.展示教具.

2.展示图钉动作。

3.请孩子来操作


捧水

教具准备:水若干、2个盛水容器、乒乓球(放入无水的容器中)

教学目的:练习的动作,加大的难度。训练双手的配合能力。。

教学过程:

1.展示教具、双手的动作

2.展示将水从一个容器中捧入另一个容器中(使乒乓球浮在水面上)

3.请孩子来操作


剪圆形

教具准备:剪刀、纸

教学目的:学习连续使用剪刀剪图案圆形,加大剪的难度。

教学过程:

1.展示教具.

2.展示将纸对折再使用剪刀剪半圆,展开成圆形。

3.请孩子来操作


筷子夹芸豆

教具准备:筷子一双、芸豆5

教学目的:练习筷子夹物,训练手的控制能力。

教学过程:

1.展示教具

2.展示握筷、夹芸豆的动作

3.请孩子来操作

弹功

教具准备:彩色珠子一颗、塑料纸杯一个

教学目的:练习弹指的准确性,提高手眼协调性。

教学过程:

1.展示教具

2.展示食指、大拇指弹珠的动作、将珠子对准纸杯弹且将纸杯弹倒

3.请孩子来操作

剥花生

教具准备:花生若干、小碟两个

教学目的:练习的动作,训练手指的力度,体验与人分享的快乐。

教学过程:

1.展示教具.

2.展示花生的动作,把剥下的花生米给孩子一起分享。

3.请孩子来操作及分享


别别针

教具准备:别针5根、补一块

教学目的:练习的动作,训练手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1.展示教具.

2.展示将布对折,将布两头用别针别好

3.请孩子来操作


开钥匙

教具准备:钥匙三把

教学目的:学习开钥匙,训练手眼协调能力及手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1.展示教具.

2.展示开钥匙的动作及方法。

3.请孩子来操作


打结、解结

教具准备:纱巾一条、娃娃一个或手偶

教学目的:练习手部精细动作,提高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教学过程:

1.展示教具.

2.展示将纱巾系在娃娃颈部且打一个蝴蝶结、解结。

3.请孩子来操作


搭积木

教具准备:积木若干

教学目的:提高孩子空间建构能力,培养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

1.展示教具.

2.展示将积木搭成各种物件如桥等

3.请孩子来创意操作


模仿绘画

教具准备:水彩笔、画纸

教学目的:培养孩子的模仿能力。

教学过程:

1.展示教具.

2.展示根据老师画的物品来模仿绘画如树、草、花等

3.请孩子模仿绘画


小花猫的胡子

教具准备:针一根、黑色线一根、少画小花猫胡子的图片一份(胡子:画有错误控制点

教学目的:练习的动作,提高生活自理,手眼协调性。

教学过程:

1.展示教具.

2.展示的动作,沿着控制点将花猫的胡子缝出

3.请孩子来操作

特殊儿童认知训练的主要途径

2022-7-25 邓琳 评论(0) 浏览(126)

通常意义上,认知能力训练适用于所有的儿童。对于特殊儿童来说,认知训练主要有两个途径:课堂训练和日常生活与游戏活动。下面,我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吧。

一、课堂训练

课堂训练是一个传统的途径。教师根据教学计划,设计完整的教学方案,提前准备好材料,再组织儿童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活动。这种方式是在教室中,一般都以小组或集体教学的形式来进行,有些内容则是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进行个别训练。但对于特殊儿童来说,这个方式主要局限于缺乏弹性。一般课堂训练需要按照训练方案按照预期来进行。而特殊儿童可能会出现预期以外的事情,比如情绪不稳定、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状态不佳等。这样会使得训练计划难以正常进行。

解决方法:

①在课堂训练中尽量保持课程的灵活度。在设计训练方案时,要尽量将特殊儿童可能出现的问题罗列出来,并做好预案,设计好解决方法。

②若出现无法按照计划进行训练的情况,也不要一味地想把儿童拉回来,可以根据儿童的需求的水平,及时调整计划,为特殊儿童提供有意义的活动。



二、日常生活于游戏活动

普通儿童基本上能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迁移到生活中合适的场景,例如:游戏、居家活动、做家务等场合,来完成知识的迁移。但是特殊儿童对知识的迁移就比较困难。所以,我们家长要尽可能的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机会,帮助他们练习、复习、巩固所学的内容。例如:特殊儿童学过物品的名称、特点、用途等。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对特殊儿童加以训练,在自然的状态下询问他们这类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帮他们巩固复习。这种训练方式最好在自然状态下随机进行,太刻意反而会在增加孩子们的负担。

 

以上就是特殊儿童认知训练的主要途径,认知训练得当可以增强孩子们对生活的感知和认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等,提升特殊儿童的整体适应能力。是加快特殊儿童社会化的有效手段。

最实用的45条家庭感统训练方案送给你

2022-7-23 邓琳 评论(0) 浏览(105)

家庭感觉统合训练范例:

1、互动式投篮;(3-4)

训练目的:手臂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增进与人互动的能力。

训练要求:家长及孩子轮流投篮,家长投完后把球捡起来给孩子投。

2、一步1级上、下楼梯;(3-4)

训练目的:增进孩子的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一步跨上一个阶梯,连续上或下楼梯

难度设置:A、成人站在孩子面前或后面,伸出双臂或双手的拇指,让孩子抓住拉孩子上楼梯;B、成人将左手手臂或拇指抬高,右手手臂或拇指则在孩子右侧腰间的位置,让孩子在搀扶下自己平衡用力上下楼梯;C、成人伸出左手手臂或拇指搀扶孩子上、下楼梯;D、让孩子独自上、下楼梯。

帮助给予:A、双手(或拇指)抬高给予帮助;B、一手(拇指)高,一手(拇指)低给予帮助;C、单手(拇指)给予帮助;D、撤销所有协助。


3、双脚轮流跨过15厘米高的绳;(3-4)

训练目的:身体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绳子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柱子或椅子上离地10厘米高,让孩子双脚轮流抬高跨过绳子。

帮助给予:1、用姿势示意孩子如何抬腿跨过绳子,必要时给予身体协助,伸手把他的腿抬高跨绳;2、必要时口头提醒孩子注意脚下的绳子,避免绊倒;3、建议用有弹性的圆形橡皮绳。

4、扶物能单脚站立5秒;(3-4)

训练目的: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扶着椅子或家长手握的棒子单脚站立约5秒

难度设置及帮助给予:A、手把手地教孩子用双手扶着椅子的靠背,提起孩子的一条腿悬空约5秒,然后放下。过程中用简单的语言告诉孩子怎么做,如:“抬腿!”、“放下!”B、让孩子自己尝试5秒内(可用数数提醒他)不要把脚放下;C、孩子掌握了技能后,改用棒子。家长双手握住棒的两端,孩子刚抓住中间重复以上步骤。








12、能走完1个有5项步骤的障碍路径;(4-5)

训练目的:加强身体控制及平衡能力,增进动作企划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独立走完一个有5项步骤的障碍路径

难度设置:A、开始时只设置2-3个障碍物(跨过玩具、绕过椅子、爬过桌子)B、设置5个障碍物,引入奖励物。

帮助给予:1、开始时成人先做示范,然后陪同孩子一起进行训练,要有及时、足够的身体和口头提示;2、鼓励孩子自己做,并给予适当的提示;3、鼓励孩子与其他孩子以竞赛的形式进行训练。

13、能用脚尖站立10次,,每次站立3秒钟;(4-5)

训练目的:腿部运动能力、重心及平衡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双脚脚跟着地,脚尖踮起地站立,每次站立3秒钟时间。

难度设置:A、开始时让孩子扶着墙壁或椅背站立;B、让孩子尝试徒手站立。

帮助给予:1、可以在墙壁上孩子踮脚可触及的地方挂一个奖励物,鼓励孩子踮起脚去拿取;2、给孩子数数,让他知道要站多长时间。

14、能在20厘米宽,10厘米高的平衡木上行走而保持平衡;(3-4)

训练目的:增进孩子的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在不扶持,保持身体平衡的情况下走,走过规定尺寸的平衡木

难度设置:A、只走一半的距离B、走完全程C、单手持物走D、双手持物走。

帮助给予:1、开始时成人需要反复做示范,并跟在孩子后面走,给予身体协助,如拉着孩子双手或扶其双肩。2、成人站在平衡木一旁,孩子行走时拉着她的一只手给予扶持;3、只在需要时给予扶持。

15、能连续拍球3次而求不弹走;(4-5)

训练目的:加强手臂的控制能力,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连续拍3次中型球(篮球大小的球)

难度设置:A、只拍1次B、拍2-3次

帮助给予:1、训练者拍一下,等球弹起后把着孩子的手拍一下;2、把着孩子的手教孩子拍2-3下,球要尽量弹高,便于孩子的手有足够的时间调节。

16、挥动球拍打悬挂在儿童肩膀水平位置的悬挂物(玩具或挂球);(4-5)

训练目的:手眼协调能力,动作企划能力,空间概念。

训练要求:让孩子用儿童羽毛球拍或者吹涨气的棒球棍,挥拍(棒)打前方孩子肩膀高的悬挂物。

难度设置:A、先让孩子练习挥拍(棒)的姿势;B、手把手地教孩子击中悬挂物体;C、让孩子独立练习;D、让孩子连续练习

17、可用双手向前走路;(4-5)

训练目的:增强手臂力量和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让儿童趴在地上,双手和双膝接触地面,成人则在儿童身后握其双足足踝,示意儿童用双手交替运动往前爬。

难度设置:A、先让儿童习惯被提起双脚的姿势;B、鼓励儿童向前走1-2步;C、训练至儿童能自如地向前走。

帮助给予:1、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孩子习惯被短暂提起双脚的姿势和感觉;2、延长提起孩子双脚的时间;3、鼓励孩子尝试往前走,用食物或其他孩子喜欢的方法来强化。

18、跑向滚动着的球,把球向前踢;(4-5)

训练目的:动作企划能力,方向感

训练要求:让孩子边跑边踢滚到他脚下的中型或小型球

难度设置:A、先用中型球练习,孩子的技巧熟练后再用小型球练习;B、开始时训练人员以极慢的速度把球滚到孩子脚下并示意孩子踢球。C、必要时可给予适当的身体帮助及提示,如另一成人站在孩子身后一手扶着他的身体,一手推动他的右脚。

帮助给予:——

19、双手接住从1米远弹来的中型球;(4-5)

训练目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运动企划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接住训练者从1米远的地方扔到地上弹起来的中型球(篮球大小的球)

难度设置:1、距离设短一点,并且让另外一位成人在孩子身后手把手地教,边教边把要点告诉孩子;2、帮助者站在孩子身后,只有在有需要时才给予身体协助;3、距离逐渐增大,尽量让孩子尝试接球;4、如果孩子接中型球有困难,可换成大型球,等孩子的技能熟练后再换成中型球。

帮助给予:— —

20、双手各持一球走直线2米;(4-5)

训练目的:平衡感、身体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让儿童两手侧平举,掌心朝上,两手各托一小皮球沿直线路线行走。

难度设置:A、开始时可先不让孩子拿球,徒手走;B、孩子的技能掌握后让其尝试持球并且脚尖跟着脚跟行走。

帮助给予:不能单独完成的孩子家长可跟在其身后,给予身体指导。







40、滚筒式时光隧道游戏

训练目的:改善触觉敏感或不足以及调节前庭感觉。

训练要求:让孩子用脚在前面的方式倒爬到隧道里

难度设置:A、开始时孩子可能害怕或不理解要求,可以先培养孩子对隧道的兴趣,把球滚到隧道里,鼓励孩子爬进去捡球,表扬他的勇敢尝试;B、协助孩子双脚放在前面,倒爬到隧道里,边帮助边给予口头提示,语气要轻柔,以免引起孩子紧张而拒绝合作。

帮助给予:1、由始至终身体协助;2、由始至终的口头指导及适当的鼓励表扬。

41、隧道滚动游戏

训练目的:改善触觉敏感或不足及身体协调不良的现象,增强前庭系统的刺激和调节,改善视觉。

训练要求:让孩子钻到阳光隧道里,用手指张开保护脸部,成人则在一旁轻轻地慢速滚动隧道。

难度设置:A、开始时成人可伸手到隧道里抚摸孩子的身体来舒缓他的紧张情绪,并且要和孩子说话;B、如果孩子有不适的感觉,应立即停止并协助孩子从隧道中钻出来。切莫强求让孩子呆在隧道里;C、如果孩子喜欢这样的晃动,可稍微加快速度,但要注意孩子的身体,声音的反应,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

帮助给予:1、跟孩子一起钻隧道;2、给予必要的身体触摸和口头鼓励。


42、平衡台平躺游戏

训练目的:调节身体协调不良的情况,强化大脑和脑干的知觉机能。

训练要求:让孩子放松身体,先坐在平衡台上,然后慢慢躺下来,伸展手脚的肌肉,保持身体平衡。成人则左右倾斜摇晃平衡台,要维持一定的韵律感,以促进孩子的脑干的功能。

难度设置:A、开始时慢慢地移动;B、逐渐的加快速度,但要注意孩子的姿势和表情的反应;C、可让孩子分别睁眼和闭眼做摇摆,并观察他的不同反应;D、还可以在摇晃中做明显的停顿,先向左倾斜,再向右倾斜,观察孩子对两侧晃动的不同反应;E、也可以让孩子俯卧着做以上动作。

帮书给予:1、给予必要的身体触摸和口头鼓励,以调节孩子的紧张情绪和增强自信心。

43、平衡台静坐摇晃

训练目的:改善身体协调不良,减低肌肉张力过高的现象,让前庭体系和固有体系的机能感觉不同的反应。

训练要求:让孩子坐在平衡台上,左右晃动身体。

难度设置:A、提醒孩子做好,自己尝试运用可以自由移动的双手保持平衡;B、县睁眼练习10分钟,再闭眼练习10分钟,以此来感觉两种不同的平衡感。、

帮助给予:1、必要时跟孩子一起坐在平衡台上做这一练习;2、运用增强和间歇增强的原理来协助孩子完成练习。

44、平衡台互相扶持

训练目的:改善身体协调不良的情况,对身体协调、触觉感、前庭体系都起到刺激的作用。

训练要求:指导者和孩子共同站在平衡台,两人双手紧握,互相保持平衡。由于站姿使重力感不稳定,两人配合的动作对相互合作关系的建立有一定的帮助作用。摇晃时可先练习由指导者带动孩子,再由两人在同一速度上配合彼此摇动的韵律。速度要适中,不要过快。

帮助给予:1、用夸张的身体晃动动作来带动孩子,充分调动起孩子的兴趣,但速度不要快;B、鼓励孩子配合你晃动的速度来调节自己的身体平衡。

45、平衡台站立摇动

训练目的:改善身体协调,促进反射感觉,建立前庭固有的平衡感,调整视觉统合。

训练要求:让孩子站在平衡台上,由指导者在台下缓慢摇动平衡台,提醒孩子调整姿势保持平衡。

难度设置:A、可以让孩子双手伸直,以保持身躯平衡,并且可以闭眼尝试不用的感觉,或在平衡台上缓缓移动身体,已调整不同的平衡反射;B、开始时可练习10-20下,习惯到60下,平衡效果较易发挥;C、再逐步练习到100-200下,以加强对前庭固有体系的调整。

图片

感觉统合的学习是学习一切的基础!

感觉统合失调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消失,需要给予必要的矫正。感统失调通俗的说法是:儿童大脑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很轻的障碍,药理是无效的必须通过合理的训练才能纠正。

有的家长认为只有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才会有必要进行感统训练,其实不然。据大量科学调查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存在感统失调,只是表现程度不同而已。对于感统失调的孩子,12岁以前通过专业训练将很容易得到纠正,一旦超过这个年龄,将很难改变,成为孩子一生的遗憾。经过训练的孩子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注意力、情绪、自控能力、学习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饮食、睡眠等方面均有令人满意的提高和改善。

如何改善特殊儿童的互动沟通能力

2022-7-22 邓琳 评论(0) 浏览(105)

社交障碍是孤独症儿童显著的特征,也是家长们最头疼的难题之一。孤独症儿童不能理解跟他人社交的意义,无法形成互动,从而阻碍了孩子融入校园、融入社会的进程。用什么样是方式帮助孤独症儿童改善互动沟通呢?今天的文章告诉您!


                                              

在和孤独症儿童互动的过程中,成人和同龄伙伴(需要接受一些成人的指导)在很大程度上是要调整自己的互动方式,才能增进和保持与孤独症儿童之间的社交——沟通。有人(Bernard-Opitz,1982)发现,熟悉儿童的家长和教育者,相比于不熟悉儿童的专家,明显更能够在游戏过程中和孤独症儿童保持互动。有一项研究分析了影响正面社交——沟通互动的各项因素,结果表明,熟悉儿童的成人能够不断地调整自身的互动方式,去适应儿童的行为和回应模式。这些调整方式包括句法简化、重复以及夸张的非语言线索,也包括借用儿童当时所处环境中的物品、活动和事件。

通过这种方式的调整,我们可以增进儿童的理解能力,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增强他们对社交动态的参与程度。




1、和儿童保持亲近的距离


当我们和孤独症儿童保持亲近距离的时候,就容易形成最有效的互动。成人要蹲着或者坐着,和儿童保持视线持平的高度。孤独症儿童容易受惊,所以要温柔地接近他们,不出声地观察一下,然后发出互动信息。




2、建立起共同关注


当存在一个具体参照物的时候,更容易分享关注。当儿童的注意力没有集中过来的时候,重要的一点是要确定儿童是分心了,还是不理解此刻发生的事情?如果儿童没有理解此刻互动信息背后的含义,或者不理解在此情景发生的事情,就需要对互动信息进一步澄清和(或)简化。要设法让儿童当时处于表现最好的状态,然后来帮助他。要记住对人、物品或者动作的分享注意,比空洞的眼神注视更重要。

如下做法有助于建立起共同注意:

(1)不出声地指向一个具体的参照物。

(2)把住儿童的手指,指向一个参照物(采取肢体提示)。

(3)在用来指物的手指上,带上一个突出的线索(比如一条带子)。

(4)采用一个可以预测的短语,来获取儿童的注意力(比如,“×××,看这里”)。

(5)轻轻地碰碰儿童,等一等。




3、降低语言的复杂程度


成人的语言复杂程度要和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相对应。简单的、并且和活动相关联的语言能够降低儿童的语言处理负担,有助于理解。另外,要把语言和具体的参照物配合使用,以增进儿童的理解。相关的物品、照片、图片,或者书面信息,可以帮助儿童理解有关过去或未来的事件。在熟悉的活动中,采用熟悉的信息,能够增进适宜的互动。研究表明,成人语言的复杂程度,会影响孤独症儿童在语言理解和沟通方面的表现。复杂的语言会导致鹦鹉学舌式的言语模仿,造成儿童难以对语言做出回应。因此,语法简单的句子,相比于复杂的句子,能够让儿童做出更好的回应。

比如,采用“猫在___?”这样的填空式问句,比正式的问句“哪儿有一只猫?”更能够得到儿童正确的回应。

简化语言的方式包括:

(1)用简单的句子,而不要用语法复杂的句子。

(2)用语法正确的短语和句子。

(3)语言信息要具体。

(4)语言要和进行中的活动相结合。

(5)在相似的情形下,采用熟悉的短语。

(6)把互动信息和具体的参照物相配合。




4、按需采用AAC沟通支持系统


我们在和孤独症儿童之间进行沟通时,要运用和儿童一致的语言系统。如果儿童是用手势沟通的,那么我们就要把非言语的手势线索作为互动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如果儿童能够说话,那么成人就必须用多种非言语线索来配合言语使用,以增进理解。如果儿童使用的是手语,那么成人就要采用综合沟通法(手势加口头语言)。如果儿童用沟通板或者其他辅助沟通设备,我们就要随时给他们示范这些沟通系统的使用方式。




5、采用更明确的非言语沟通线索


成人在和孤独症儿童的互动过程中,应该让各种细微的交谈元素更加明确。交谈过程中的非言语元素包括语调、面部表情、手势、情绪和节奏。把这些非言语元素加以凸显,可以使言语信息更加明确,有助于儿童领会语言含义。这种互动过程的特点可以用“慢镜头录像”来形容。有些孤独症儿童更容易对成人戏剧性的表达做出回应,对夸张的社交动态更容易理解。有的儿童更容易对语调缓慢的、平静的、并且说话方式高度可预测的互动对象做出反应。不论哪种情况,互动信息的清晰度和节奏是辅助理解的关键要素。总的来说,用慢镜头录像式地表达互动信息,包括以下做法:


(1)放缓节奏。

(2)带有旋律感的语调。

(3)戏剧性的脸部表情。

(4)夸张的手势。

(5)生动活泼。

(6)配合音效。

(7)在时间和空间上设置非言语线索。

(8)运用停顿。




6、给儿童充足的时间做出回应


孤独症儿童通常在对场景信息、社会交往线索、言语和非言语互动信息背后的潜在意义进行整合处理方面存在着困难。沟通同伴在发出沟通信息之后,要采用适当的停顿,来帮助孤独症儿童区领会信息的含义。在对话过程中做出静默的停顿,也是儿童发起沟通的一个机会。另外,一个沟通信息的多次重复,特别是采用同义反复的方式,对孤独症儿童来说可能会感到困惑并难以接受。




7、采用韵律化的语言


对很多孤独症儿童来说,在对话中采取韵律化的语言,并适当加以重复,能够帮助他们参与到社会互动中来。韵律化的语言包括数数、背诵和音乐,可以按如下方式来运用使儿童平静,注意力重新集中起来(比如,在儿童感到焦虑的时候,唱一首熟悉的歌曲或者重复熟悉的话语)。

(1)标记儿童不喜欢的活动时间长度(比如,在儿童刷牙的时候,唱一首字母歌)。

(2)标记儿童活动转换的时间(比如,用数到10的方式来度量儿童换衣服的时间)。

(3)和简单的社交游戏相结合(比如,在挠痒痒的时候)。

(4)作为传统社交游戏的一部分(比如,在小宝宝儿歌游戏中)。

(5)增加儿童对游戏的参与程度(比如,唱“我们就是这样搭积木的”)。

(6)和任何包含重复步骤的游戏相结合(比如,在捉迷藏的时候,用“____在那里?____在哪里?我在这里!”这样的歌来配合)。




8、充当“译员”辅助儿童进行同伴互动


研究表明,孤独症儿童和同龄伙伴进行的社交一沟通互动,在频率和复杂性方面都明显低于和成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孤独症儿童较少主动发起互动,而且互动方式也更容易刻板。在非结构化的自然场景下,同伴互动和自发性的沟通行为就明显减少。研究表明,成人互动的可预测性能够提高孤独症儿童沟通的有效性,而同龄伙伴一般不太能够去适应孤独症儿童的沟通方式。所以,针对提升同龄伙伴关系的干预方式,就包含同伴调解过程(即对同伴加以适当培训)和示范过程(即对孤独症儿童做一些提示性的示范)。


对同伴加以培训

研究表明,对同伴进行适当的培训,可以增进孤独症儿童和同龄伙伴之间的互动。同伴在发起模式、维持和对孤独症儿童的回应方面做出调整,可以使得他们之间的互动更加顺畅。

对同伴的培训重点在于让他们理解孤独症儿童的沟通尝试、提高他们发起并维持互动、对孤独症儿童做出回应的能力。要鼓励同伴去友起并保持和儿童之间的互动,并教他们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行为。这些培训可以在“同伴一孤独症儿童”之间的活动展开之前,通过角色扮演的过程来进行,也可以在活动中通过示范来进行。

通过对同伴进行培训,虽然在主动发起方面没有明显的改善,但是在他们对同伴互动行为的回应上、持续性上都有明显的改善。成人的示范可以给同伴更加明确的支持,让他们知道该如何与孤独症儿童互动,具体可以采取行为示范和言语指导的方法。示范是比较容易做的,这时候成人以一个共同参与者的角色出现。当同伴几乎没有得到儿童的反馈时,成人应该对同伴的发起行为加以持续化的强化。最终的目标是双方儿童都觉得快乐而有益的社交——沟通互动越来越多。


对孤独症儿童进行示范和提示

对孤独症儿童进行示范和提示,也有助于他们的同伴互动更加顺畅。当给儿童做示范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是要非常明确成人所承担的角色。儿童和成人之间的互动与成人示范给儿童如何互动,是需要做出清晰划分的两件事。比如,当成人面对面地提醒儿童给同伴发出一个沟通信息的时候,儿童通常会重复这个信息给成人,而不是给同伴。相反,如果成人站在儿童身后,用明确的非言语线索让儿童知道“我是来帮助你的”,然后用言语提示儿童向同伴发出信息,这样儿童更容易理解他应该向谁来发出信息。

下面的例子表明了这种重要的区别,其中第二个例子说明了帮助孤独症儿童进行同伴互动的有效方式:

5岁安安在玩火车,妈妈坐在对面。这时候一个小伙伴过来玩,他拿起了一节火车,安安叫了起来。妈妈说“安安,说‘这是我的’”。安安看着妈妈说:“这是我的。”妈妈指着同伴说:“安安,看。”安安看着同伴手里拿着的火车。妈妈用口语提示说:“说,‘这是我的。’”安安的眼光回到妈妈身上,说:“这是我的”。这个对话过程没有让同伴把火车还给安安,这也不是一个帮助他和同伴进行互动的有效手段。

5岁安安还是在玩火车,妈妈坐在对面。当他的一个小伙伴走过来拿起火车的时候,安安叫了起来。妈妈站起来,走到安安的身后,把手放在他的肩膀上,然后指向小伙伴。安安看向了同伴。接着,妈妈说:“这是我的”,并且采用肢体提示安安伸出手去。安安向同伴伸出手,说:“这是我的。”同伴把火车还给了他。通过这样站在他身后给予明确指示的方式,妈妈成功的帮助安安完成了一次同伴互动。


对于语言能力更好的儿童,成人可以采取一边解释同伴的行为,一边做出示范的方式,来帮助他们理解同伴的社交——沟通行为,扩展他们的沟通能力。比如:

(1)点明同伴的社交行为是什么意思(比如,“丽丽不懂这道数学题,所以她很困惑”)

(2)提示儿童如何对同伴的行为做出回应(比如,“小翰没有听到你说的话,你要再说一遍”)

(3)帮助儿童进行换位思考(比如,“乔乔不喜欢这个,所以他做了一个鬼脸)

(4)帮助儿童确认自己的感受(比如,“峰峰把球拿走了,你很生气;告诉峰峰,……”)

(5)点明同伴的感受(比如,“莹莹哭了,她的膝盖受伤了”)

(6)提示儿童如何对同伴的情感做出回应(比如,“君君很害怕;给他这个小熊玩具吧,可能他会高兴一些”)

图片

这些社会交往的支持方式可以作为一种结构化的方式,能够提升儿童对社交——沟通互动的理解能力、融入程度和参与程度。我们对沟通方式所做的一些调整,是补偿孤独症儿童在社会交往和沟通能力缺陷的一种自然的方式。当然,即使对儿童的物质环境做了组织,并且对社会环境也加以适应性的改变,仍然有些孤独症儿童还是需要额外的提示和线索,才能进行社会互动。


【康复训练】ABA训练,这些隐藏技巧不可少!

2022-7-21 邓琳 评论(0) 浏览(88)

技巧

孩子在老师那可以很好地配合,训练也很有效果,怎么一回家就完全变了样子?注意力无法集中、不听指令、练着练着就开始抗拒...想要完成家庭作业或对学校学习的技能进行巩固怎么就这么难?

其实,这是因为ABA训练的一些隐藏技巧大部分家长都还没有get~连连踩坑自然给家庭干预造成重重困难,哪些重要的点被你忽略了?一起来揭秘!


一、训练全程的注意点




 一次只定一个目标

这次的干预想要教孩子什么,想增加孩子的哪种行为,先要在脑中有个明确概念,而不要将太多的目标加入其中。

比如,计划在孩子答对时给零食作为强化,那就必须在孩子达到要求时无条件给他,不能临时想【顺便让孩子练习说【给我】再给他吧】。强化被稀释后,大大减弱训练效果。
  
◎ 不对无关的事情发生反应
  
在孩子哭闹,耍赖要强化物,上课做无关的事情时,一律采取无视的态度,只对好的行为作出反应。
  
训练是强化与消去并行的。我们不断地强化孩子好的行为,同时无视并消去问题的为(无理哭闹,要求强化物等)。坚持这样做,问题行为就会减少,好的行为会增加。
  
◎ 准备一个方便训练的环境
  
训练时爱到处跑或在房间乱窜的孩子,家长可以坐在背朝门口的地方,或让孩子靠墙坐,同时大人可以用双脚夹着孩子坐的小椅子。孩子经常乱扔教具、教材的,家长可以把自己的双手放在桌上以便随时阻止。
  
◎ 不说【现在开始】等仪式化语言
  
训练开始或结束时,常有家长会说【现在开始】等仪式化语言,这不是一个好的习惯。
  
训练中学到的知识必须在日常生活中泛化,所以我们要尽量减少这两种环境的差异,因此开始或结束要尽量显得自然。


二、发指令的方法




◎ 用清晰的声音发出指令
  
刚开始时用极其清晰的声音甚至生动夸张的方式发出指令,以后逐渐趋于自然。
  
◎ 不说多余的话,只说必须的话
  
一个指令最多说两次。说第一次后等5秒,孩子没反应的话,就再发一次指令,同时辅助孩子完成,或者拿走孩子正在玩的东西等,以保证指令的执行。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不可多次重复指令,一个指令最多说两次。
  
◎ 遵守一定的时间节奏发出指令,不要花长时间等待孩子的注意
  
孩子没注意你时也可按计划发出指令,看孩子能否转移注意到你这,只要孩子能用眼角的余光看向你这边,就给予强化。每次都这样强化,孩子注意你这的时间就会慢慢增加。


若孩子始终不能注意你,再用他喜欢的东西吸引他。或加入他正在做的事情慢慢引导他的注意力到你这。
  
◎ 第一个行动结束后,等1到2秒钟后再进行下一项
  
例如,不要在拿走孩子手里玩具的同时发指令,否则孩子的注意力仍在玩具上,而是要在上一个举动结束后,等待1-2秒,给孩子一段等待指令的空白时间。


三、辅助



◎ 不让孩子连续失败两次以上
  
任何训练不要让孩子连续失败两次以上,失败一次之后,下一次可通过辅助让孩子成功。否则孩子容易丧失自信,对这项训练也失去兴趣不愿再配合。
  
◎ 辅助在发指令的同时进行,或在发完指令后马上进行
  
孩子作出错误反应再进行辅助的话,孩子会把指令和错误反应联接起来。因此辅助必须在发指令的同时进行,或在发完指令后马上进行,不给孩子有错误反应的机会,孩子才会将指令和正确反应联接起来。
  
◎ 刚开始时必须全辅助
  
当孩子的能力不足以自己做到任务,刚开始时必须给予他足够充分的辅助,以保证孩子可以做对。
  
◎ 辅助要逐步渐隐
  
有的家长给了一次辅助后,下一次马上就把辅助全部撤掉,这是不行的,辅助不能只是【1或0】。课题越难,辅助的减少速度就越慢。例如,3次全辅助后,将辅助减少至70%,答对几次后再减少至50%。
  
渐隐的过程中孩子回答错误时,必须回到上一个辅助阶段,再重新开始一点点减少。
  
◎ 当心辅助过度
  
不要用力握孩子的手,只用必须的最小的力,轻轻地扶着的程度。

例如:教孩子写字时,有的家长自始至终紧紧把着孩子的手,既会让孩子有不愉快的记忆,也会让孩子完全依赖辅助而无法学会自己写。好的教法是,先让孩子自己写一下,家长只在写得不好的时候轻轻扶着孩子的手加以辅助,写得好的时候就不给辅助。这样的话,辅助的渐隐速度会变得很快。
  
◎ 尽量使用无声的身体辅助而不是声音辅助
  
声音辅助比较难渐隐,孩子对其依赖性会很大。例如,家长说【上厕所】时孩子会去,但久而久之,孩子就很难在没有家长指令的情况下自己去上厕所。所以好的方法是,家长不说【上厕所】,而是带孩子走进厕所或沉默地用手指一下厕所的方向,轻轻拍一下孩子的背,如果孩子会去的话就给予强化。


四、强化




◎ 仔细观察孩子
家长平时要仔细观察孩子喜欢玩些什么,喜欢怎样的玩具等等,根据孩子的玩法来选择强化物,而不是只依赖食物。
◎ 强化要及时
孩子答对的时候要马上给予强化,速度要快,给物体强化物的要抢在表扬的话说完之前给。
◎ 口头表扬的技巧
表扬的时候笑容要灿烂,也可以小小地摇头晃脑,手舞足蹈一下。
表扬时要充满感情,真心真意,不要机械性地走过场。不只是说一句【真棒】,使用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好厉害】【真聪明】等。

一边表扬一边做一些和孩子的轻微身体接触,例如轻轻摸摸孩子的小脸等,能起到更好的强化效果。
◎ 在孩子厌倦之前更换强化物
◎ 训练比较难的任务的强化

在训练比较难的分辨课题(问题的分辨等)时,可以在中途不连续给强化,而在几次试行连续答对之后再给予大强化。因此在这之前要逐步减少强化的次数。
◎ 不限制强化物种类

如果不是有明确的原因,就不要没有道理地限制强化物的种类,管用的都可以用。
◎ 选择强化物

不知道该使用什么强化物时,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孩子喜欢做的事,孩子自己主动去拿的玩具,都可以作为强化物。
豫ICP备18031914号-1 洛阳童翼感统训练中心 / GANTONG.CC 技术支持 / 洛阳翼展科技
TEL / 18738412791 QQ / 253097215
Powered by em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