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童翼感统训练中心-专注于儿童感统训练,洛阳专业感觉统合失调培训机构。


ABA会给孩子教成刻板的机器人?

2022-6-22 邓琳 评论(0) 浏览(113)

在所有孤独症儿童干预的心理和教育方法中,应用行为分析(ABA)可以说是影响最广泛的,也是被科学研究关注、探讨最多的。它并不是一种神秘的方法,更不是要有很高文化和很深理论水平才能理解和掌握的方法。ABA是最平民化、最浅显易懂的孤独症干预方法,它的基本理念和原理都是从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当中提取、精炼而来的。

每位家长不能只知道ABA,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更好地掌握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它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ABA能帮助我们干什么?


总的来说,它能教会我们做两件事,也就是我们的两项任务:

第一,在孩子的生活中灭火,做好“消防员”

第二,带孩子爬楼梯,做好“引导员”

所谓“灭火”,就是指正确处理孩子的行为问题。怎样“灭火”?如果我们懂得燃烧的原理,就会知道燃烧需要氧气。同样的道理,孩子的问题行为也有它赖以产生和维持的“氧气”,一个好的“消防员”不能只会往火上浇水(有时甚至“火上浇油”),而是要学会如何给问题行为“断痒”。怎么“断痒”?简单地说,就是:“坏行为没有好果子吃,好行为才有好果子吃。”

“爬楼梯”则是指教孩子学习知识、技能,提高孩子的各项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成为高效的“引导员”,要为他们“搭架子”,带他们“爬梯子”,一步一步向目标进发。

了解到ABA的两大任务后,也就自然出现了接下来的问题:ABA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完成这两大任务的呢?


ABA的精髓:扬善抑弊,赏罚有度


ABA提供了一系列的策略,即行动指南。它所包括的策略有很多种,要一下子全面地理解和使用所有的策略是不可能的,但是这些策略并不是毫无联系的,它们背后贯穿着相同的逻辑线索,就像长在一棵藤蔓上的西瓜,是同根同源的。因此,只要抓住了这根“藤”,也就掌握了各项策略的精髓,这是学习ABA的关键所在。

那么,这根“藤”是什么呢?它可由八个字组成:“扬善抑弊,赏罚有度。”听起来十分简单,这不就是我们平时经常挂在嘴边的常识吗?的确,ABA的策略正式透过这些简单的常识,来帮助我们回答它所引申出来的问题。

通过“扬善抑弊,赏罚有度”这根藤,我们就可以更有效地利用ABA,帮助自己的孩子学习更多的技能。

特别要提醒的是,ABA这道菜只能做“小灶”,决不能做成“大锅饭”。也就是说,无论是解决问题行为还是教孩子学习技能,都必需从孩子的个别情况出发,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那种“量贩式”的批量解决方式绝不可能有好的效果。在为孩子选择教育康复机构、学校时,不应只看其硬件、规模,最重要的是要看孩子能否得到个别化的评估、计划和教学。



ABA被乱扣的五个帽子


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件事物,总会有正反两方面的声音。ABA也不例外,在它被全世界广泛接受的同时,也有很多对它的批评和指责。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负面的声音,透过它们反观ABA自身,更清楚地了解ABA的本质。


帽子一:ABA是僵化的、死板的

ABA的自白:“没有僵化死板的ABA,只有将ABA做得僵化死板的人。”

这是最常见的批评,然而却是一桩大冤案。ABA和“僵化、死板”的评语从来不搭界,恰恰相反,ABA所强调的是,要根据每个孩子的独特特点和需要,随时对教学和干预做出调整,以便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千人一面的计划、简单机械的重复,不但不是ABA,而且是ABA的大敌。

批评ABA僵化、死板的人,很可能犯了将其等同于“回合试验教学法”的错误。“回合试验”是在ABA原理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套教学模式,具有相对固定的程序和步骤,虽然乍一看似乎的确有些机械,但是这些程序和步骤绝不是百分之百严格遵守的“操作规程”,而仅仅是大体框架。

任何一个真正领会了ABA原理的人,在进行回合试验时都会融入一些变化、依据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而绝不会一五一十地一遍遍重复同样的操作步骤。所以我们要说:没有僵化死板的ABA,只有将ABA做得僵化死板的人。

类似的批评还有ABA教学过于密集,强度太大,显得不够“人性”。和前面的批评一样,应该接受这种批评的,不是ABA本身,而是把它做得不够“人性”的人。并不是说只有每周做够多少个小时才能有效果,重要的不是时间,而是效率


帽子二:把孩子当成动物训练

ABA的自白:“把孩子当成动物?你一定不会正确使用强化!”

这种批评是有道理的,但只在犯了如下错误时才成立:第一,忽略了社会性强化以及活动强化等其他形式;第二,忽略了ABA所强调的“强化的淡出”,也就是从较多的强化,过渡到较少的强化,甚至没有强化;第三,对ABA所重视的“自然强化手段”视而不见。

实际上,只要正确理解了“强化物”的意义和作用,用好社会性强化、活动性强化,注意强化的淡出,注意使用自然的强化物,ABA绝对不是“训练动物”。正确认识和了解强化物及强化策略才能使这种方法得到适当的使用。


帽子三:太重视数据,太浪费时间

ABA的自白:“无数据,不个性,那不是真正的我。”

这种批评主要来自于研究领域。就像前面讲到的,ABA的“分析”,就是指它强调通过观察收集行为变化的数据,并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做出评估和判断,决定下一步的干预计划。这的确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不过,在实际的干预中,数据的收集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必需的,要根据实际的时间、精力条件来进行,死板地记录只会事倍功半。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使一个研究具有可信性的依据。首先,他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孩子的表现,其次,通过数据,我们可以很客观地回顾已经完成的教学,从而规划下一步的教学计划。所以,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也是必不可少的。


帽子四:治标不治本,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ABA的自白:“在近视眼尚未治愈以前,我们还是很需要眼镜的。”

的确是这样,ABA的功能不在于“治疗”障碍,而是尽量使孩子掌握更多技能、改善行为状况,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在孤独症病因尚未明确、医疗手段力不从心的条件下,要求任何一种心理、教育干预方法根本解决它,都有些勉为其难。谁会期望通过戴眼镜就能彻底告别近视呢?然而在近视眼尚未治愈以前,我们还是很需要眼镜的。



帽子五:ABA只关注行为,“没有灵魂”

ABA的自白:“我虚心接受,可我没禁止你和孩子心灵沟通啊!”

ABA是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的。有人批评这种心理学只关注人的外在行为,却忘记了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灵魂的。必须承认,这种批评是非常中肯的,行为主义心理学有时被称为“黑箱”理论,就是指它只关心看得到的外部行为,却把人的思想、感受放在一个看不到的黑箱子里,不予关注。

在早期,很多行为主义心理学家都是用动物实验来推测人类的行为规律的,这种研究方法本身也反映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缺陷。在采用ABA教学时,的确存在着疏忽孩子内心感受和情感的危险。但是,这个危险并不必然成为现实,只要我们在实际教育中,时刻提醒自己留心孩子的感受、情绪状态、内心渴求,完全可以把教学过程变成心灵的互动和交流。只要您时刻用细心、专心、耐心、用心来浇灌ABA的花朵,用这“四心”来指引自己,对ABA“没有灵魂”的批评自然就不攻自破了。

另外,在当今各种教育方法相互借鉴融合的大趋势下,ABA也开始重视儿童的内部心理特点和需要,比如它愈加强调适应孩子的感知觉和认知方式,在活动中关注孩子的需要等等。

无论上面的几点批评是源于ABA本身的问题,还是源于对它的误解和使用不当,它们都值得我们在教育中引以为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冕。

孤独症孩子没有语言表达,试试从这四方面入手

2022-6-20 邓琳 评论(0) 浏览(87)

孤独症孩子没有语言表达,试试从这四方面入手

童翼儿童能力提升 2022-06-20 16:27

孤独症儿童多数伴有语言障碍,有些可以说话,但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还有些孩子无法说话。


一般来说,我们想要说话需要两个系统支持:大脑和发音。


大脑有专门的语言区,负责说什么、跟谁说、怎么说等语言思维准备工作。


大部分自闭症谱系儿童不能说话是因为大脑功能发育障碍。




通常我们认为发音系统就是“嘴”,可能会出现舌系带、唇无力的情况,但一般这些情况可能导致说话不清晰,和不能说话并不一样。


如果孩子已经确诊孤独症并且没有语言,我们可以从以下4方面进行这样进行尝试。

排除发音系统问题

虽然极少是这个原因,但还是要先咨询专业口腔医生,排除构音器官病变,然后进行科学的语言康复训练。日常语言环境

想学会说话就要有丰富的语言环境,同一个孩子,在美国学英语,在中国就会学汉语,周围人不说话,他自然也就不会说了。


现在人们都忙,孩子不是交给爷爷奶奶就是交给电子产品,真正实际的父(母)子(女)互动反而少了很多,这些都会影响儿童的语言发育。



作为第一任语言教师的父母,和孩子面对面地多说话,有针对性地边指认边命名,都有助于丰富儿童的早期语言环境

提高主动模仿能力

即便有了丰富的语言环境,但如果孩子缺乏模仿能力,那么,语言也无法输入到大脑中去,儿童也就无法通过模仿学会别人的语言。


因此在MUST理论中,模仿能力的提升是极为重要的一门课程,如果孩子模仿能力缺失,会影响孩子其他能力的发展。

提高说话动机

有些儿童,在1-2岁时曾经出现过少量语言,但是当孩子发现只要一哭就可以得到吃的喝的喜欢的物品,根本无需说话时,语言就因为“没有用”而逐渐消退了。


因此,当儿童想要某物的时候,一定要让他说出相应语言,哪怕一个声音,也要鼓励儿童说话,增加说话动机。



一旦儿童知道语言很有用,只有说话才能得到想要的,就会促进语言使用。


孩子学习语言自有其方法,即使孩子本身的发音有些问题,但只要语言能力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就可以。


特殊儿童游戏训练指南

2022-6-18 邓琳 评论(0) 浏览(106)

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和天性,

是儿童自然地选择做自己想做、有趣、好玩的事,

能主动参与,从中得到快乐和满足,其过程胜于结果。

为什么游戏对孩子如此重要?

儿童的身体发育和认知活动发展需要游戏。


儿童社会交往活动需要游戏。

 

促进幼儿心理发展最有效的手段是游戏。


游戏可以帮助儿童学会表达和控制情绪、处理焦虑和内心冲突,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丰富和深化儿童的情感,在与同伴和成人的交往中体验并形成最初的人际关系。


图片

对于孤独症儿童,游戏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图片

1.让儿童自然地获得肌肉协调与动作练习:

通过游戏训练,儿童自然地强化了走、跑、跳等能力,使大、小肌肉群活动起来,对深层的感觉进行有效地统合。


2.促进儿童的认知、理解能力发展:

游戏都是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来设计的,由易到难,依据儿童的能力来进行适当的引导。


3.  促进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增进其语言的主动性:

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分享,如:同玩一个玩具,分吃一种食品。


4.  让儿童学会理解和遵守规则:

通过游戏,儿童可以学习并适应各种生活规则。儿童的游戏,无论多么简单,其中都包含或多或少的规则,如排队等候,直到轮到了自己方可参加游戏,可训练儿童遵守轮流等候的规则。


5.   培养儿童学会观察,并去感受游戏的氛围及乐趣:

自闭症儿童大多数都处于自我的世界中,很少关注外界,缺乏自发性的寻求与他人共享快乐、兴趣的表现。通过游戏,让儿童在有趣的游戏中逐渐去关注外界的活动。


图片

在孤独症儿童的训练中怎样选择适合的游戏呢?

图片

1、 促进幼儿感知觉功能的游戏:

年龄较小的孩子面对不熟悉的环境容易有哭闹、焦虑、恐惧等情绪反应,还会有抗拒与他人接触,静坐时间短,很难较好地参与活动等。游戏从简单的做起,在游戏中融入儿歌,给孩子营造愉快的氛围,缓解他们的焦虑和恐惧,让他们真正地笑起来,从而减少不良情绪的产生。

(A)   叠高高

玩法:把积木或者易拉罐、盒子等一个一个的往上叠,当叠到一定高度时,突然“哗”的一声掉下来,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会给孩子意外的惊喜。

(B)   卖小猪

玩法:两个老师分别抓住孩子的手和脚,并念:“卖小猪、卖小猪,123,卖掉喽”,边念儿歌边摇晃孩子。

(C)   爆米花

玩法:将小球放在布中间,老师和孩子一起将布提起来,念儿歌“一个玉米一朵花两个玉米两朵花,三个玉米三朵花,许多玉米许多花,一二三呯!”一起把小球抛向上空。


2、促进儿童社交语言发展的游戏:

孤独症儿童都存在语言交流障碍,即使已有开口说话的能力,也缺乏交流技巧,主动语言很少。游戏主要是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创造语言交流的机会,促进他们语言交流的能力。

(A)   找朋友(经典游戏)

玩法:大家围坐在一起,有一人拿起手绢围着圆圈跑动。所有人一起唱歌曲“一二三四五六七,XXX在那里?”(这里的XXX指座位上一个小朋友的名字,拿手绢的人将手绢盖在唱到的小伙伴头上,老师提问你找到的是谁?找的人回答出小伙伴的名字然后拉下手绢跟这个小朋友互相问好。

(B)  开火车

玩法:一个小朋友坐在前面的位置做火车头,一边拍手一边说:“嘿嘿,我的火车就要开”,其他小朋友提问“开到哪里去?”,做火车头的小朋友说:“开到XXX那里去”,说完后就和说到的人换位置。另一个坐在前面位置上的人继续做火车头。     

 

3、提高儿童注意力的游戏:

面对注意力差、静坐能力差的孩子,可以选择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游戏,来改善孩子的注意力。

(A)   躲避球

玩法:孩子站在靠墙的地方,老师往孩子方向扔球,孩子迅速躲闪。

(B)   拍纸牌

玩法:孩子与老师围圈坐好,老师把所有的纸牌拿在手上,一张一张放在大家的中间,要求孩子看到怪兽就去拍,谁先拍到,这张怪兽就归谁,最后看谁的怪兽多谁就赢了,可以得到奖励。

(C)   深水炸弹

玩法:家长和小朋友围坐在一起,将一只脚伸进地上的呼啦圈里,有一人负责扔炸弹,并喊口令:深水炸弹123后将球朝下扔,其他人要赶快将脚收回,以免被炸弹炸伤脚。

图片
图片
儿童游戏训练指导原则
图片

1.   观察游戏

观察并发现儿童游戏的方式和儿童感兴趣的东西。成人在观察过程中可以更了解儿童,获得更多的信息。

2.  和儿童视线平齐

成人应该找好位置坐下,以便能和儿童保持良好的眼神接触。当家长和儿童的眼睛不在同一水平时,很多非语言沟通的机会就丧失了。如果距离过远,不能很方便地进行眼神互动,游戏也会很难进行下去。

3.  让儿童来带领游戏

儿童总是知道自己想要怎么进行游戏。如果成人一开始就想要控制游戏,儿童可能就会丧失对活动的兴趣。要把自己当作儿童的助手,成人的任务是辅助、扩展、丰富并且帮助儿童把注意力保持在游戏活动上。这样游戏持续的时间会更长,游戏过程也会更有趣,另外也会让儿童感觉到自己是有能力的而且是被尊重的。

4.  儿童需要鼓励

当成人和儿童一起玩的时候,儿童能获得鼓励继续游戏。这让儿童感觉自己在做的事情对成人来说也很重要。

5.  游戏难度应与儿童能力相匹配

在游戏中提供挑战是很好的,只是难度要与儿童的发展水平相匹配。超过儿童能力的挑战会让他们产生挫折感,游戏很快就会结束,而且会打击儿童的自信心。

图片

与孤独症的儿童进行游戏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去尝试。在与孤独症儿童游戏中也会有很多的挫折,但千万不要轻易下结论,很多时候儿童的潜能是无限的,无法想象的。

儿童如何学会数的概念

2022-6-17 邓琳 评论(0) 浏览(114)

一、唱数

唱数不要求儿童理解数字的意义,仅能记住数字的发音及顺序即可。

唱数就是像唱歌一样从1开始数,数到10,100或者更多。

先从1—10开始唱数。家长需要在生活中不断示范,通过歌谣、音乐等方式增加儿童兴趣。

二、认识数字

阶段1:顺序展示数字

由家长或老师准备1-10的数字卡片,通过闪卡的方式,一张一张快速展示给儿童看,边展示边读数字,让儿童将数字和读音联系在一起。

阶段2:随机展示数字

将1-10的数字卡片打乱顺序,通过闪卡方式展示给儿童,并让儿童跟读。

阶段3:指认数字

将1—10卡片顺序摆放在桌子上,家长说数字,让儿童指出相应的数字。当儿童完成后可打乱数字顺序,让儿童指认。

阶段4:数字配对

家长需要准备两套一样的数字卡片,让幼儿将一样的数字配对在一起。

阶段5:念数字

准备任意数字组合卡片,如352,657,1389等,让儿童念出数字。

阶段6:写数字

先学会描数字轮廓,在仿写,最后在听

三、点数和总数

点数就是数数,可以用手指点数,也可以借助其他物件点数。

阶段1:相同物品1—2点数

需要准备大量的教具,取2个积木,2枝笔,2个小汽车,每次展示1对教具,要求每对教具一模一样。

老师拿出两个积木,把积木并排摆开,中间留点空隙。

发指令:数一数

示范:用食指指着积木数数:1,2,3。每次数数都有同一个方向开始,不要打乱顺序,儿童由模仿点数到独立完成。

当孩子完成2个积木点数后,更换其他教具点数避免刻板印象。

阶段2:相同物品1—5点数

教学方法参考阶段1

阶段3:不同位置物品1—5点数

为了让幼儿理解不管物体位置如何变换,数量也是不会变的概念。

拿5块一模一样的积木,不断变换5块积木的边防位置,如平放,叠着放,横着放,竖着放,任意位置摆放等,每次不同位置都让儿童点数。(及时更换其他教具点数)

阶段4:不同物品点数

让儿童理解不管物体本身如何变换,其数量不会变的概念。准备任意物品若干,每次任意拿出5个物品放在桌子上,并发指令:数一数。注意变换位置。

阶段5:1—10点数

操作方法参考阶段1—4

阶段6:说出总数

当儿童点数完成,问:一共有几个积木?让儿童自己报告总数

阶段7:生活中泛化

屋子里有几个人,盒子里有几块饼干,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练习点数,边走楼梯边数数也是点数的方法之一。


四、按数取物

阶段1:相同物品,按数取物

准备一样的物品若干,如10个一样的小熊,放入容器里。发指令:拿3个小熊。可变换不同的指令,并及时更换其他物品。

阶段2:不同物品,按数取物

准备10个不一样的物品,如10个不一样的积木。操作方法参考阶段1

五、数与量的配对

阶段1:数字与相同的物品配对

准备1—10数字卡片,一个盘子,一模一样的教具若干,如10个一样的红色积木。

给幼儿一张任意卡片放在盘子里。

发指令:把一样数量的积木放在盘子里

儿童按卡片数字数出相应数量的积木,和数字卡片放在一起。(注:要不断变换数字,不断变换教具,避免刻板)

阶段2:数字与不同物品的配对

准备1-10数字卡片,一个盘子,不一样的教具若干,如10个形状大小不同的积木。

操作方法参考阶段1

阶段3:相同数量,相同物品配对

准备一模一样的积木若干,如20个红色长方体。10个给幼儿,10个给家长或老师。两个盘子。

老师把五块积木放在自己的盘子中。

指令:把一样多的积木放在xx(幼儿的名字)的盘子里

儿童要根据老师盘中的积木数量,拿出相应的积木放在自己的盘子中。(要不断变换自己教具的数量,并及时更换其它教具)

阶段4:相同数量,不同物品的配对

准备若干不同的教具,老师分若干,儿童分若干。两张盘子。

老师在盘子中当上任意数量的任意教具

指令:把一样多的东西放在XX的盘子里

儿童要根据老师盘中的物品数量,拿出相应的数量放在自己的盘子中。(老师不断变换自己教具数量,并及时更换其它教具)

阶段5:相同数量图片配对

准备若干数量图形卡片,也可以用扑克牌替代,如,老师拿1—10的红心花色,儿童拿1—10的黑桃花色。

老师在盘子中放一张任意数量图形卡片,如画有3颗红心的扑克牌。

指令:把一样多的图形卡片放在XX的盘子里

儿童找到3颗黑桃扑克牌放在盘子里(要不断变换扑克牌的图案数量,并及时更换其它教具)

0-9岁左右脑功能区的感统训练方法

2022-6-16 邓琳 评论(0) 浏览(128)

大脑分为左右两侧的大脑半球。左右脑会把信息交互分享,统合归纳后明确分工,之后再发出命令,执行动作。


如果孩子的左右脑的合作能达到相当高的效率,就能为日后的体能运动和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但是,大脑双侧分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不断获得相应的刺激才能实现。


如果刺激不足,就容易出现分化不完全,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不好的现象。



01
PART
0-3岁


这时大脑皮质在负责这项任务,孩子开始出现惯用哪一侧的手,脚和眼的倾向,基本动作反应模式还没有完全建立。




所以要保证孩子足够的爬行时间和身体双侧活动。主要感统训练的方法有:


小狗爬:左右交替使用手掌与膝部前进;


大熊爬:左右交替使用手掌与脚掌前进;


鳄鱼匍匐:腹部贴地,手肘弯曲,用前臂及腿部,左右交替前进。



02
PART
3-6岁


如果之前的大脑双侧分化顺利,到了3岁之后,孩子的协同动作就会逐渐消失。并且在平衡、形象认识、身体协调等方面,也获得相当的发展。




这时他的动作反应会更加自动化,不再依赖大脑皮质的指挥控制。此时主要感统训练的方法有:


双脚交替走:两臂伸直,双脚交替着往前走,往后退;


手脚画画:在壁挂式白板上,用笔画大大的“X”和“睡觉”的“8”;


穿鞋带:把球鞋的鞋带依次穿过洞眼,并绑好蝴蝶结;


乌龟旋转:身体趴在滑板上,双腿并住折起,用双手交替推地板,做原地打转,左右圈数一样。



03
PART
6-9岁


有了前面的良好基础,孩子的左右脑分化就会更细密、规范。


左脑主要负责语言、听知觉、形状视知觉;右脑则主管空间视知觉、音调、旋律等。


此外,孩子同一侧肢体的协调性会更好,身体的平衡感也会大幅度增进。


这时候,好的感统训练更有助于孩子感觉统合好自信心的养成。




绕椅S形运球:把两张椅子分开放置,绕着椅子运球,以S形方向前进,绕回;


手触脚尖:

1.双脚分开站立,双臂平举;

2.弯腰屈身,用右手触碰左脚,起腰直身;

3.弯腰屈身,用左手触碰右脚,起腰直身,反复多次;


手肘碰膝:

1.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站立,双臂平举;

2.抬高左膝,弯曲右手肘,彼此相碰触,再回到原位;

3.抬高右膝,弯曲左手肘,彼此相碰触;再回到原位;


前拍后打:

1.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站立,双臂平举;

2.右脚踏下,左腿跳起同时在身前弯曲抬起,使脚掌朝内,用右手掌拍左脚掌;

3.左脚踏下,右腿跳起同时在身前弯曲抬起,使脚掌朝内,用左手掌拍右脚掌;


交叉仰卧起坐:

1.平躺,双膝弯曲,双手的手指交互紧握枕在头下;

2.上半身坐起,用右手肘碰触左膝,躺下;

3.再将上半身坐起,用左手肘碰触右膝。




分别从年龄和孩子身体发育程度入手,总结了以上增强孩子左右脑功能的感统训练的方法,希望能给大家帮助和更多的启发建议。


孩子只有在爬行敏感期内爬行时常足够,同时在成长过程中进行了大量身体双侧协调性的运动。




最终他的手、脚,眼睛等感受器才能在三维立体环境中具备空间感,做出多样化的活动以应付生活中各种情境的需要。


所以孩子左右脑分化越好,处理感觉信息、发出动作指令的效率就越高,以后的学习能力就越强。

提升孩子认知能力,要从这些基础训练开始

2022-6-15 邓琳 评论(0) 浏览(113)

基础性训练主要包括认识颜色、图形、基本物理量三个方面。


训练时可以从单维度加深和扩展,然后从二维或多维度的组合进一步提高认知任务的难度,强化特殊儿童的理解。



01
PART
训练阶段


  • 初级:


1、认识和说出红、黄、蓝三种常见颜色的名称;

2、认识和说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三种基本形状;

3、能够在两个差异较大的物体中辨认和区分最大、最小、最长、最短的一个。


  • 中级:


1、能够进一步认识和说出紫色、橙色、黑色、白色、灰色等颜色的名称;

2、认识长方形、椭圆形、梯形等形状,认识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

3、能够在差异较小的物体中辨认出最大、最小、最长、最短、最重、最轻的一个,能够初步掌握通过较小的和测量物理量来区分物体。



  • 高级:


1、能区分同一颜色鲜明程度的不同,如红与深红、绿与浅绿等;

2、认识几何图形的分解和组合,能够将分解的图形重新组合成原来的图形;

3、能比较多个物体的量,并能够用语言准确描述物体的量。



02
PART
认识颜色


  • 特殊儿童应在颜色认知训练中达到以下目标:


命名——能指认物品并说出名称或某一颜色的概念,建立颜色与颜色概念之间的关系。例如“这是红色”;


辨认——儿童能根据某一颜色概念从2-3种颜色中找到与概念相应的颜色。例如“哪个是红色的”;


发音阶段——儿童能说出颜色的名称或概念。例如问儿童“这是什么颜色?”,儿童回答“这是红色的”。



最终的目标是让特殊儿童能分辨出各种不同色调和饱和度的颜色,并准确的说出某一种颜色的名称,促进其颜色认知能力的发展。



03
PART
如何训练


1. 在帮助儿童进行颜色认知训练时,强调手中正在操作的,例如“宝宝,这是红色的积木”。


2. 使用是非强调法,例如帮助儿童学习红色时,尽量多强调红色,引导儿童拿起红色积木,当儿童拿对时,说“你真棒,这是红色的积木”,当儿童拿错时说“这不是红色的”。



3. 给孩子创造色彩缤纷的环境,儿童的床单或玩具避免单一颜色。


4. 当儿童在最初学习颜色时,避免一次给予过多颜色,儿童会感到混乱,应想给予一到三种颜色,多强化,使儿童清楚认知后,再增加颜色种类。



04
PART
认识图形


儿童要从认识平面图形向认识立体图形过度。


在认识平面图形训练中,一般是先认识圆形,然后认识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和梯形等;



在认识立体图形的训练中,主要是逐渐认识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



05
PART
认识图形形状


在认识图形时,遵循同颜色一样的引导。


以三角形为例:


命名——能指认图形并说出名称,建立图形与图形概念之间的关系。例如“这是三角形”;


辨认——儿童能根据某一图形概念从2-3种图形中找到与概念相应的图形。例如“哪个是三角形的?”;


发音阶段——儿童能说出图形的名称或概念。例如问儿童“这是什么形状的?”,儿童回答“这是三角形的”。




06
PART
认识图形分合


图形的拆分,等分正方形,得到两个三角形或两个长方形;


图形的拼合,引导儿童指认复杂图片上是由哪些图形构成的,例如画一个房子,引导儿童说出房子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也可使用形状板,引导儿童进行拼合。




07
PART
认识图形对称


让儿童指认图形,引导其等分图形。


例如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硬卡纸,引导儿童将正方形角与角对折后剪裁,得到两个三角形或两个长方形。




注意事项:


1、在进行训练时注意激发儿童兴趣,利用各种感官感受图形。

2、引导儿童注重动手操作,促使儿童将学到的只是与现实实物相结合。

3、提供不同大小、颜色的形状,建立图形守恒(即儿童能不受图形大小、颜色、摆放位置的影响而正确的辨认图形)。





08
PART
认识物理量


认识基本物理量主要包括认识大小、长短、轻重等。


让特殊儿童能感知和区分物体之间的差异;通过比较和测量等,促进特殊儿童对各种基本物理属性的认知;并提高物理量的区分的精确度。




09
PART
认识大小


拿出不同大小的卡片或实物进行对比。


命名——指认物品并说出对应的名称。例如“这个比较大”;


辨认——儿童能在不同大小的物体中找到相对应的。例如“哪个比较大”;


发音阶段——儿童能说出该概念。例如问儿童“这两个三角形哪里不一样?”,儿童回答“这个比较大”。




10
PART
认识长短


拿出不同长短的卡片或实物进行对比。


命名——--指认物品并说出对应的名称。例如“这个比较长”;


辨认——儿童能在不同大小的物体中找到相对应的。例如“哪个比较长”;


发音阶段——儿童能说出该概念。例如问儿童“这两个哪里不一样?”,儿童回答“这个比较长”。




11
PART
认识轻重


拿出不同重量的实物进行对比。


命名——指认物品并说出对应的名称。例如“这个比较重”;


辨认——儿童能在不同大小的物体中找到相对应的。例如“哪个比较重”;


发音阶段——儿童能说出该概念。例如问儿童“这两个哪里不一样?”,儿童回答“这个比较重”。




注意事项:

1、在进行训练时注意激发儿童兴趣,利用各种感官感受物理量。

2、引导儿童进行对比的初期,应先给予较少的对照,再逐渐增加,让儿童从较多的对照物中找出最大、最长或最轻的一个。后续可引导儿童进行排序。

3、引导儿童注重动手操作,促使儿童将学到的只是与现实实物相结合。

4、指导儿童认识某一物理量的初期时,应使用同种物体进行比较,例如拿同样颜色、不同大小的正方形来对比大小,逐渐更换对比物。

全面提升认知和语言能力大汇总

2022-6-14 邓琳 评论(0) 浏览(137)

提高认知能力


1、我喜欢的东西


方法:把几张孩子喜欢的图片塞入活页夹,可以让孩子从报纸或杂志上选取图画。你们可以一起看这本活页夹,说出每一样物品的名称,孩子也可以自己坐着去翻阅这些图片。

目的:培养识字前能力,激发有创造力的游戏活动。


2.到处有声音


方法:坐在屋前的草坪或公园的长椅上,告诉孩子你们所听到的每一种声响-狗叫、汽车喇叭声、自行车铃声、鸟叫声等等。

目的:培养社交能力和声音意识,了解日常事务。



3.雨点落到我头上


方法:在给孩子洗澡的时候,可以用浴巾或手指轻轻地滴水到他头上,同时唱起一首跟“雨”有关的歌。

目的:提供一种独特的触觉和音乐经验,培养语言能力,促进社交能力。


4.父母的阅读时间


方法:把孩子抱在膝上,不是给他读儿童书,而是对他读你自己想读的东西-报纸、杂志、食谱、朋友来信等等。

目的:培养识字能力,促进社交能力。


图片

提高语言能力

1.你看到我所看到的东西了吗?


方法:和孩子玩一个经典游戏:“你看到我所看到的东西了吗?”(一个人说,我看到一个又红又大的东西,另外一个人猜:“救火车、球”等等。)让孩子选择一件物品,在ta说出正确答案之前,故意说出一长串不正确的物品名称。

目的: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增加词汇量,提供解决问题的经验。


2.保持沉默


方法:当你的孩子很兴奋地想告诉你点什么,但又一下子无法找到合适的词时,请你保持沉默,让他自己努力找到所需的词汇。等他说完后,重复他所说的,并向他作解释。

目的:提高语言能力,增强信心,促进社交能力,让他知道你正在听。



3.快和慢


方法:从一首儿歌开始,最好是一首押头的儿歌。先慢慢地重复唱,然后再加快速度。这样几次后,速度时而加快,时而放慢。

目的: 培养语言能力和模仿能力。


4.空的和满的


方法:在地板上放两只空的篮子,在一只篮子中放一些玩具,告诉孩子空与满的区别。然后把玩具从一只篮子全部倒到另一只篮子内,再问孩子哪个空,哪个满。

目的:教孩子数数,介绍空与满的概念。


5.近和远


方法:背靠墙并排坐在地上,从两腿之间滚出一个球,让孩子也这么做。然后,问孩子哪个球滚得近,哪个球滚得远。

目的:发展大动作和精细动作技能,介绍远与近的概念。


注意力训练的17个小方法

2022-6-13 邓琳 评论(0) 浏览(115)

游戏是儿童喜欢的方式。注意力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训练,或比赛,或陪玩,贵在孩子的坚持,重在大人的参与。在训练次数的安排及学习材料的内容应遵循的原则是:从小到大、从短到长、从少到多、从易到难。以下几个活泼有趣的方法,不妨一试:

一、 随意书写

准备一张白纸,用7分钟时间,写完1—300这一系列数字。测验前先练习一下,感到书写流利很有把握后就开始,注意掌握时间,越接近结束速度会越慢,稍放慢就会写不完。一般写199时每个数不到一秒钟,后面的三位数字书写每个要超过一秒钟,另外换行书写也需花时间。要求在四百二十秒钟内准确写完300个数字。

测验要求:

(1) 能看出所写的字,不至于过分潦草

(2) 写错了不许改,也不许做标记,接着写下去

(3) 到规定时间,如写不完必须停

结果评定,家长将测验情况记录,留与以后的测验作比较。

二 、辨音法

这种方法取材广泛,简单易行,它既能训练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性,还有助于增强孩子听力。

方法1:打开收音机,听广播,然后放低音量,然后再放低音量,把音量慢慢调到尽可能低,低到刚好听清为止。微弱的声音迫使自己尽力集中注意力,使自己的注意力集中性得到训练。这个训练的时间不要超过15分钟,否则易疲劳。

也可以用钟声来做练习。这种训练在睡觉之前做。要求训练者用正确放松的坐姿或仰卧的睡姿,平心静气地倾听闹钟的嘀哒声。开始听时,会感到闹钟声即轻且远。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就会觉得钟声变响了,变近了,如果练到能感觉到钟声是从周围墙壁和门窗上反弹回来的时候,这就表明训练者的注意力已经集中到非常惊人的地步了。

当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有所提高后,可以要求他边听音边做一些默读训练或两位数的乘、除心算以提高难度。坚持这种训练,可以增强闹中取静的能力,使注意力集中的强度大大提高,可以不怕外界干扰而能集中注意力去学习。

    方法2:家长读一篇孩子没听过的文章,要求孩子边听边找出指定内容,听到了以拍手表示。如:边听边找出所有的“的”字,听到一个拍一下手,读完全文后再统计。训练一段时间后,可增加难度,如找成语,找数量词,找表示颜色的词等等。开始训练时,家长朗读的速度可稍慢,以后速度逐渐加快。


三 、拼图

让孩子玩拼图,从数量少的拼图起,逐渐增加拼图的块数。拼图要选儿童熟悉的、喜欢的形象,比如小动物、卡通形象等,让他完成后有惊喜、亲切的情感收获。如果儿童入门困难,可以让他对照着完整图形进行拼搭,指点他注意图块拼接处的特点。

拼图游戏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喜欢拼图的孩子,有时能达到十分入迷的程度,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持续研究、拼搭。注意,拼图的难度要逐渐加大,要让孩子有成功感,才能保持他对拼图的热情。

四 、小帮手

孩子对父母的日常用品很关注,利用这个特点可设计一些游戏。比如,出门前,让他帮忙找你的手袋。手袋要一直放在规定的地方,待儿童熟悉后,悄悄挪动位置,但不要藏匿,让他稍加寻找就可以看见。儿童找到后,要感谢他,并引导他说出手袋应该放在何处。同样的游戏,可转换成找拖鞋、找衣服等。

寻找物件的游戏目标明确,容易集中起注意力,同时的收获是,孩子耳濡目染养成井井有条的习惯,有益于形成理性思维和良好的注意力。

五、 找不同

一幅图片上,有长耳朵动物,比如兔子等,有短耳朵动物,比如熊猫等,长耳朵和短耳朵动物各两三种。让儿童找出长耳朵动物,再找出短耳朵动物。这个游戏也可以改成找长尾巴动物和短尾巴动物、找有烟囱的屋子和没有烟囱的屋子……也可借助专门的找不同的书或游戏软件。

六 一模一样

和孩子面对面,你一边报“眼睛”、“鼻子”、“嘴巴”、“耳朵”、“手”、“脚”……一边触摸自己五官四肢的相关部位,让孩子跟着做,比一比谁正确、速度快。开始时一个部位、一个部位地报,随着熟练程度的加强,你可以连续报三个部位,如“眼睛、鼻子、嘴巴”,让儿童连续触摸,报的速度也可逐渐加快。

这个游戏在高度兴奋中凝聚起注意力。游戏开始不强调左和右,比如,你触摸左耳朵,孩子可以因面对面而模仿着触摸自己的右耳朵。熟练后可增加难度强调左右。

七 、发现美丽

利用大自然的天然色彩,让孩子寻找。比如,找出万绿丛中的一点红、一点黄。当儿童能力增强时,让他在斑斓色彩中寻找某一种色彩的植物或事物。在广袤的背景中寻觅,对孩子的注意力是一种“考验”。

八 、抗干扰游戏

本来一个人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就不容易,如果旁边再有人进

解读自闭症

2022-6-11 邓琳 评论(0) 浏览(178)

解读自闭症(负向循环):刻板行为与逻辑思维切换障碍缠绕的自闭状态


本期的内容非常硬核,可以拯救一部分被认为是中重度的自闭症案例,如果身边有这样的孩子请记得转发给孩子家长。


常看我文章的都知道我对自闭谱系的分类是分得很细的。能融入社会的叫做自闭稳态,不能融入社会的才叫自闭症。


那么都已经发展为自闭症的,还能捞出来吗?答案是有一部分可以,那么是哪一部分呢?


之前说过,我认为自闭特质发展为自闭症主要有四类情况:

  1. 智力低下

  2. 自闭特质过重

  3. 情绪基线两极化(过度亢奋/过度焦虑)

  4. 逻辑思维切换卡顿

以上四类情况可以组合出现,这里的1和2都是由先天决定的,如果先天智力低下或自闭特质过重,恕我也无能为力。但3和4是却是可以后天改善的,我的干预思路也是主要针对这两项偏离。


但问题是第3点里的佛系娃与第4点的逻辑思维切换障碍经常会缠绕在一起,而这类孩子容易被认为是中重度的自闭症,这部分孩子如何改善?


我需要从发现这个问题讲起:



研究背景

早几年,我在研究阿斯伯格时有两个发现:一是大部分阿斯伯格是两项感统失调;二是阿斯伯格驴系娃居多。


两项感统失调帮助我意识到了感统失调数量与自闭特质程度间的关系,而阿斯伯格多驴娃又意味着什么呢?


娃是指激素水平较低的闭娃,他们内向胆小,自闭特质更明显;驴系娃是指激素水平整体偏高的闭娃,他们会有社交欲望,但缺乏社交技巧,很容易被误诊为多动症。


按理说佛娃(内向)驴娃(外向)应该各占一半,为什么大量的佛系娃没能成为阿斯伯格?这一现象背后肯定有更合理的解释。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在结合刻板行为和逻辑思维切换障碍的底层逻辑后,得出了“负向循环”的概念,来解释这一现象。



负向循环

负向循环的逻辑是这样的,由于自闭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情绪波动大,所以当闭娃感受到压力时,他们的焦虑感来得更加明显。


之前有论述过,焦虑会触发刻板行为,闭娃会通过刻板行为拉抬激素水平,从而克服环境带来的焦虑感。

孩子发音不准确怎么办?

2022-6-8 邓琳 评论(0) 浏览(122)

孩子发音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今天,跟大家分享分享这个话题。

孩子发音不清楚,首先要找准原因。

舌、唇、下颌、软腭、喉是构音的主要器官,当其运动功能受损时,即出现构音障碍。再者就是孩子的气息,尤其肺活量的训练,这就需要大量的活动量,持之以恒提高孩子的肺活量。故对其训练尤为重要。

1、舌运动功能训练
训练时先做舌外伸训练,再做舌伸缩训练。为锻炼舌的伸出力,可用压舌板抵抗舌的伸出。待舌外伸功能改善后,可做舌伸出、舌尖舔上下唇及左右嘴角训练。平时可用棒棒糖诱导舌的运动。

2、唇运动功能训练

先从口唇闭合训练开始,令患者双唇紧闭夹住吸管、压舌板等物,尽可能逐渐处长保持的时间,以增加嘴唇的收缩力,接着做双唇的活动训练:双唇尽量向前噘起,然后尽量拉向两侧做呲牙状的反复交替训练,以增加唇运动的灵活性。

3、下颌运动功能训练

下颌运动在构音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当下颌关节运动障碍时,必须进行下颌关节上抬、下拉的运动训练,促进其下颌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如:口的开合;尽可能把嘴张大,使下颌下降,然后再合上,缓慢重复 3 — 5 次,休息。以后加快速度,但要使下颌保持最大的运动幅度。平时加强咀嚼功能训练,如:嚼口香糖。

4、软腭的训练

先要对软腭进行系统的按摩。用压舌板或干净的手反复地把软腭推至后咽壁。可多使用咀嚼、打哈欠、吞咽、咳嗽、叹气等自然动作的训练。它们都能使软腭上升,接触后咽壁。为避免舌根与软腭的接近,开始训练时,可让儿童把舌头伸出口外。

5 、喉部的训练

让儿童一手摸着自己的喉部,一手摸着家长的喉部,同时注意听自己发出的嗓音。这样能使他将声带振动和嗓音联系起来。重要的是设法引出他比较自然的不带多余紧张的嗓音。

以上的练习尽可能准确有力。这要求儿童注意力集中,而也易疲劳。当发现有疲劳迹象时,应转移到别的活动上。

还须使儿童感触胸腔的共鸣。发声时让他将手置于胸部,体验一下:发声靠的是呼气(胸部会内收缩),一旦感到空气不够,胸部就应停止送气(胸肌不再向内收缩)。发声的持续时间可逐步增加。   

6、肺活量的训练

负责发声的各个器官得到了训练,但是孩子的语言还是不清楚,这个时候就要考虑孩子的气息是否足够,有没有力气说话,训练孩子的肺活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肺活量训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孩子的活动量,让孩子体会累的感觉与用嘴巴深呼吸的感觉,平时的钻爬跑跳必不可少,还可以辅助孩子做仰卧起坐,有条件的可以让孩子游泳。只有提高了活动量,并且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孩子的气息会更加有力量,声音也更加的洪亮!




当他们发声时,要立刻与其对话和应答。即使说不成句,也应点头示意,反复教他,启发他想要表达的话语。要多表扬或夸奖,避免过多的批评和指责,让他们树立学说话的信心。利用他们的各种要求和欲望,鼓励他们发声的积极性。唱歌对于发声活动很有好处,它不但有助于形成言语呼吸,增加其长度,加大发声的力度,而且有助于儿童学会变换自己的嗓音。

教育要持之以恒,语言的矫治和训练是长期而艰苦的,学校和家长要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这样才能有收获。

构音器官运动练习

一、舌头

1、舌头伸出伸进

2、把舌头伸出外面再往上翘

3、舌头向左右嘴角移动

4、舌头在口内左右移动,推抵两颊内侧 

5、用舌尖舐 上下唇 

6、舌头用力舐 饼干

7、舌头在牙齿外侧转动,做清洁牙齿状 

8、卷舌做马蹄声

9、舌头卷起由齿龈后扫至软腭再扫回来

二、嘴唇

1、噘起嘴唇做吹口哨状,说 呜

2、拉开嘴唇,说 伊

3、不停交换说 咿---唔 --咿---唔

4、露出上下牙后放松,重复的做

5、两颊内缩,噘嘴做声

6、上下唇内缩后用力发吧!

7、上下唇含住管状物品,用力往外拉

8、吸半吸管的水,以舌、唇抵住使水不下掉

9、中型纽扣,穿线,置牙齿与嘴唇间,用力往外拉

三、软腭

1、尽量张开嘴后噘起嘴,说 啊--呜--啊--呜

2、说 啊---衣--啊---衣

3、说 啊--呜--衣,啊---呜---衣

4、说 啊--喂,啊---喂

5、上下牙相碰出声

6、做大咀嚼状,或嚼饼干或口香糖

四、吹气

1、做不要说话的信号:嘘---,嘘---

2、吹火柴,蜡烛,碎纸片,或口哨

3、用吸管吹水

4、慢慢哈气,越长越好

5、置舌头于上下齿之间,慢慢吹气

6、鼓胀两颊,持续越久越好

7、鼓胀两颊,然后爆 啪 声

8、鼓起两颊做漱口状

五、其他

1、劈、啪,劈、啪 

2、噗、泼,噗、泼

3、滴、答,滴、答 

4、踢、他,踢、他

5、啪、啪、啪 

6、他、他、他

7、卡、卡、卡 

8、啪--他---卡

9、拉、拉、拉 

10、、发、发

11、嘶、嘶、嘶

12、小鸟叫,吱、吱、

13、青蛙叫,呱、呱、呱。

14、小狗叫,汪、汪、汪。

15、猫叫,喵、喵、喵。

16、火车开动声,楸、楸、楸

希望每一个孩子能够流利清楚的说话,给每个家庭带去欢乐。

豫ICP备18031914号-1 洛阳童翼感统训练中心 / GANTONG.CC 技术支持 / 洛阳翼展科技
TEL / 18738412791 QQ / 253097215
Powered by em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