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童翼感统训练中心-专注于儿童感统训练,洛阳专业感觉统合失调培训机构。


锻炼手眼协调的能力的小游戏有哪些?

2022-7-20 邓琳 评论(0) 浏览(117)

一、容器里面来回倒水

目的:手眼协调、

手部的控制能力

训练方法:初期强化时,先看孩子对哪一个容器感兴趣,如:大口的杯子→小口的杯子→营养快线的瓶口→爽歪歪的瓶口,来决定用哪一种容器,开始时容器里面不要放太多的水,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如:小明来跟老师比赛看谁把水先倒到完,奖励谁吃好吃的。

二、橡皮泥

目的:手指肌力的锻炼、双手的协调、

听觉理解、

训练方法:满手抓→捏→搓→揪→团→拍→切→造型,每一步在过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比如初期介入一个新的内容时,给孩子准备的橡皮泥要大一点,这样便于孩子建立自信。同时还要给孩子进行讲解,比如在玩造型时,告诉孩子他做出了一个什么造型,以及是什么形状和颜色等,都要给孩子进行讲解。

三、插插棒

      目的:视觉注视、视觉定位

手眼协调、拇食指的灵活运用、手指肌力的锻炼

训练方法:初期强化时,不要把插棒全放在孩子面前(否则孩子会乱拿乱放),一个插棒插完了,此时要求孩子看老师,然后在给第二个插棒,这样孩子的社交眼神的对视能力就会逐渐的建立起来,同时视觉观察能力也会得到提高。从简单一个插棒开始,如:套圈→几何插棒→圆柱插棒→不规则圆柱插棒→形状插棒(笑脸、小丑的插棒)→旋转插棒。

四、拼拼板

      目的:视觉定位、视觉观察

手眼协调、

训练方法:在练习拼板时,根据孩子的情况来选择,如从简单的形状拼板开始(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心形、五边形、六边形)→6-8块动物、交替工具拼板→26个英文字母拼板→钟表拼板→脚手印数字拼板→组合拼板鹅→组合拼板蜗牛→组合拼板地图,不管是哪一种拼板,在强化的过程中都要从单一的一块开始,期间要变换不同的形状,如正放、倒放、悬着放让哈子去找,针对不同的形式提高孩子的能力是不一样的。

五、描红

目的:视觉注视、握笔姿势的培养

运笔能力的培养

训练方法:初期强化时,首先要根据孩子的能力,选择适合孩子的彩笔(大、中、小)或者是铅笔。对于握笔时需要注意,不能出现翘手腕、勾手的现象,同时坐姿也要注意。先竖线(┇)→横线(┉)→十字→弧线→折线(┕、┙、╭╭╯╯)→形状(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

六、书写

目的:握笔姿势的建立、运笔能力的锻炼

手腕的灵活度及控制能力、

训练方法:有了以上描红的基础后,所以在此项内容强化时,从简单的数字描红开始,数字(1、2、3┉)→大写数字→简单汉字(人、口、上、下┉),同样在书写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坐姿、握笔姿势。

七、益智游戏

目的:记忆力的锻炼、理解力的锻炼

想象力的培养

训练方法:当强化到这个阶段的孩子,理解力已经到了一定的高度,所以在强化时,先试探性去给孩子发指令,看孩子的反应(如小明你拼一座房子或公园的造型让老师看看), 当孩子接收到这个信息之后,孩子会做出什么样的举动,老师在根据孩子的这个举动及时的给与引导和辅助。当一个造型在制作的过程中,老师还要给孩子进行讲解,以此来提升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如你看你房子搭好了,那是不是还少一个院墙呀?房子前面咱们是不是还可以种一颗树呀等等?

八、剪纸

目的:视觉注视、视觉定位

手眼协调、手指的控制及应用、想象力的培养

训练方法:首先此项内容在强化时也根据孩子的年龄来进行(三岁半以上),期间要注意先用窄的纸张进行,慢慢的在用宽的纸张或者是整张大的。初期先让孩子掌握如何开合剪刀→随意剪→沿直线剪→折线剪→弧线剪→波浪线剪→形状→图案等。

九、折纸

目的:双手的协调、手指的灵活度

想象力的培养

训练方法:初期所用的纸张不用固定,但随着孩子折纸意识的建立,对于纸张也要有所要求,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在折纸的过程中,先给孩子做示范,然后让孩子去模仿。先从简单的随意折→对折→对角折→沿线折→折简单的造型。

十、系鞋带

目的:手眼协调

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

训练方法: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孩子看的基础上去给孩子做示范并讲解,先示范两手捏鞋带在交叉。并试着让孩子去做,需要多次的示范讲解,一步一步的根据孩子的情况来调整。

十一、水果切切乐

目的:手部肌力的运用

联想能力的培养

训练方法 :结合孩子的情况,来针对性的去做,比如:不认识水果的就先以认识为主,在认识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切。注意在强化时要结合游戏和认知同步去做,给孩子多讲解和示范,讲解的过程中要注意大人的语言要富有童趣,并且表情要夸张。

如何加强认知理解、生活自理能力?

2022-7-19 邓琳 评论(0) 浏览(108)

在组织孩子的学习环境时,将一些维持性活动例如孩子已经掌握的活动)同新的、更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穿插起来是十分重要的。


这么做,孩子的动机和自信就能得到提高和维持,使他能够着手从事在总体上仍然容易成功的新任务,这会使孩子一贯地增加其行为项目。这一程序不同于只让孩子练习新的、更难的任务的程序,这样的程序只会导致挫折和动机的丧失。再看下面的例子:



再看下面的例子:



A. 好的例子


思思已经学会了认数字,现在她的母亲王艳认为这是让他学习自己的电话号码 (555-4713)的好时机。因为她知道思思喜欢同他的姐姐丹丹谈话,她估计思思会喜欢用电话同姐姐说话。

放学后,王艳抱起思思说道:“我们打电话给丹丹吧”。他们来到电话旁,王艳拔号码并指着“3”问思思说,“这是什么数字?”。丹丹说:“3”(维持任务),然后妈妈允许他按数字键。电话响了,丹丹拿起电话,思思就能同她谈话。


接着,王艳说,”你的电话号码是什么,555-47…”并鼓励思思说“3”(获得任务),当思思说“3”的时候,他就去拔最后一位数字并同丹丹说话。接着,王艳就拔“555-47…并指着1说“这是什么数字呀?”,思思说“1”,并去按1,然后去按3 ,并和丹丹说了话。王艳接着说,你的电话号码是555-47……”如此等等,一直到思思能够说了自己电话号码的数字并自己拔为止。





这里,王艳将命名数字的维持任务同学习自己电话的号码的数字组合这一新的获得任务结合起来。注意,王艳同丹丹的简短的交谈也是一种愉快的维持活动。此外,诸如这一学习任务的长时间的任务,最好是将各种尝试分布在几天进行。通过这种方式,王艳就能教思思一些重要的技能,同时提高思思成功的机会,并因此维持其动机。下面一个例子与这个例子形成鲜明的对比。


A. 坏的例子


思思已经学会了认读数字,现在他的妈妈王艳想让他学习自己电话的号码。她说:“你的电话号码是 555-4713.你能说吗?说 5-5-5-4-7-1-3."思思说 "1-3" 王艳说 "7-1-3."直到思思感到受挫折,并开始咬手指为止。为了使思思不咬手指,王艳中止了教学.



此处,王艳不断地用获得任务训练思思,而没有穿插维持任务。思思很快丧失了继续从事这一困难任务的动机,并开始从事破坏性的、自我伤害的行为。其结果是,王艳不得不中止教学。



B. 好的例子


莎莎爱花,她的父亲王强决定教她一些她最喜爱的花的名字。王强决定使用莎莎有关颜色的知识来激发其学习花名的动机。当他们在花园里散步时,王强指着玫瑰说道:“什么颜色?”莎莎说道:“红色”,并获准摘了一朵玫瑰。接着,王强指着另一朵玫瑰,并说道:“这是什么花?”,并鼓励她说“玫瑰”。

当莎莎说了以后,同样也得到了这朵玫瑰。接着,王强指着黄水仙问:“什么颜色?”莎莎说:“黄色”,并得到了这支水仙。王强接着指着水仙花问:“这是什么花呀?”,同时鼓励莎莎说黄水仙。在莎莎说了之后,她同样摘到了这支花。



这同样是一个将维持任务(颜色命名)穿插在更为困难的获得任务(花的命名)之中的出色例子。这一例子也还表明,语言训练也同日常活动相结合,可以增加父母和孩子对学习训练的乐趣。


B. 坏的例子


莎莎爱花,她的父亲王强决定教她一些她最喜爱的花的名字。当他们在花园里散步时,王强指着玫瑰问道:“那是什么花?”他鼓励莎拉说“玫瑰”。莎拉说“玫瑰”。王强说“莎拉好孩子”。王强指着另外一朵玫瑰问:“这是一朵什么花?”莎拉说:“玫瑰。”王强说:“莎拉好孩子!”并让她摘下这朵玫瑰。


接着,王强指着一朵水仙花问:“那是一朵什么花呀?”莎拉说:“玫瑰”。王强说:“不对,莎拉,那是水仙花”。他指着另外一朵水仙花,问:“那是什么花呀?”莎拉说“水仙”,王强让莎拉摘下了这朵花。然后,王强指着一朵雏菊问:“那是什么花?”,莎拉开始感到嘀咕并开始感到不安。



在这一例子当中,王强没有将维持性任务同获得任务穿插在起来。其结果是,莎拉萨产生挫折感,并感到在花园里散步并不令人愉快。在以后的日子里,当王强要再次带莎拉去花园时,她试图完全回避这一经验。




C. 好的例子


糖糖在和他的患自闭症的妹妹 月月玩球. 月月踢球踢得很好,但接球不行。因此,糖糖在开始玩的时候和月月 说:“我踢球了”,并将球踢给她。然后说:“月月把球踢回来!”月月 说:“ 我踢球了”并将球踢回给糖糖。现在糖糖想让月月接球,他说:“我现在要扔球了,你要做什么呀?”月月说“我想要扔球。”糖糖为月月示范正确的反应,说:“我要接球”。月月说:“我要接球。”“行 ”糖糖说,“球来了”他将球扔给月月,但 月月没有接住,“很好”,糖糖说,“现在你扔球”,你要做什么?”月月说,“我要扔球”并很好地将球扔给糖糖。糖糖赞扬了她,并在她再次扔球给 月月之前,两次将球踢给月月。



在这个例子中,糖糖将将维持任务同获得任务相穿插这一原则运用于运动技能的获得上,就象语言技能的获得上一样。他轮流让月月踢球和接球,以便不让她产生挫折感,并愿意继续玩下去。与此同时,糖糖还有意识地将言语维持性任务和月月尚未获得的言语任务穿插起来进行。



C. 坏的例子

糖糖在和他的患自闭症的妹妹月月玩球月月很喜欢玩球。月月踢球踢得很好,但接球不行。因此,糖糖着手让月月接球。他说:“现在我要扔球了,你要做什么?”月月说:“我要接球。”“行”糖糖说,“球来了”。糖糖将球扔给了月月,但她没有接住。“你没接住“,糖糖说 。糖糖拿过球,然后说:“现在我要扔球了,你接”。月月 作好了准备,糖糖将球扔了过去,月月还没有接住。"再来一遍,月月,"糖糖说。糖糖一连好几次将球扔给月月,但她都没有接住。这样,糖糖和月月都产生了挫折感,并回到屋子里。第二天,糖糖问月月是否还想去玩球,月月说:“不。”




在这个例子中,糖糖要教的是接球这个新的任务。最后,两个人都产生了挫折感,月月则对再次玩球完全丧失了兴趣。还要注意的是,糖糖在这一互动中的大部分谈话,他说话的时候,忽略了许多在一种轻松、自然的环境中教月月语言的机会。




练习


1、描述一个例子,说明你在教孩子的时候,怎样将维持性任务和获得性任务穿插在一起的。
2、描述一个情境,你没有将维持性任务同获得性任务穿插在一起。

最全的0到10岁感统运动清单,请收藏!

2022-7-18 邓琳 评论(0) 浏览(103)

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对个体从视、听、嗅、味、触、前庭、本体的不同感觉通路输入的感觉信息进行选择、解释、联系和统一的神经心理过程,是个体进行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础。感统训练,包括视觉、听觉、本体觉、触觉、平衡觉。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一份适合各年龄段孩子的感统运动清单,一起来看看:

图片

0~6个月



这个阶段的宝宝还是通过感官信息来认识世界,父母在这个时候要给孩子温柔稳定的感官体验。


比如,在宝宝睡醒或是换尿布的时候,可以给宝宝做做按摩操,双手搓热,轻轻地从上至下按摩宝宝的四肢、手脚、胸腹、后背,动作轻柔的给孩子训练触觉。


同时可以轻唤宝宝的名字,告诉他你在做什么,或为他念一段上口的童谣。


或是抱着孩子旋转,将他举高,在保护下提供前庭刺激。


也可以给宝宝准备颜色鲜艳、声音适宜的摇铃,让他抓在手心里摇一摇。


还可以在旧手套的各个部分缝上质地和颜色不同的碎片——法兰绒布、丝、棉、尼龙布、灯芯绒、天鹅绒——每个手指上的碎片都缝结实,然后让宝宝触摸感知不同材质的布料,看不同的颜色。


让宝宝去触摸及抓握,都是训练精细动作及触觉的最佳选择。


图片

6个月~1岁



此阶段的宝宝开始可以移动自己的身体。


肚子贴地爬行以及手掌和膝盖撑地爬行时,大脑会接收本体觉,前庭觉和视觉的感觉刺激,同时了解环境中物品与自己的空间关系,以及对自己身体位置的知觉。


此时让宝宝双手并用拿起奶瓶或者用手抓起手摇铃,由一手换到另一手,这些动作都是对日后感觉统合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平时收集一些宝宝喜欢的瓶子和玩具,用绳子把它们系在一起,留出足够长的一段绳子,让宝宝可以拉着这些玩具玩,来锻炼孩子的肢体协调力和听知觉能力。


图片

1~2岁



这个阶段的宝宝虽然还会时不时地把东西塞进嘴里,但往往只咬一下就拿了出来,并且用眼睛去观察,用手去把玩,还喜欢用手到处去触碰东西。


这正是培养手掌触觉辨识能力的大好时机,帮助宝宝稳固精细动作的基础。


比如,在吃饭时让宝宝自己抓饭吃,让他感觉什么是“热”。在洗手时,把手放在清凉的水里告诉他什么是“凉”,促进宝宝手掌触觉的发展。


妈妈还可以跟宝宝一起用玻璃丝串扣子、串洞,或者让宝宝拿着笔涂鸦,培养宝宝精细动作发展。


图片

2~3岁



这个阶段的孩子不仅可以单独活动每一根手指,也可以协调几根手指的活动。


因此,可以有意识的给孩子玩拼图、穿木珠、魔力沙和黏土等需要动用一点点脑力的小玩具,提高孩子的进行动作完成能力。


可以让孩子独自上下楼梯、金鸡独立、蹦蹦跳跳,改善孩子的身体协调性,改善前庭觉和本体觉能力。


另外去儿童游乐场玩是2~3岁幼儿最兴奋的事。


无论是滑滑梯、荡秋千、攀爬架、浪板、跷跷板等,都是感统训练不错的选择,培养平衡技巧与双侧动作协调。


图片

3~6岁



3岁之后,孩子的大脑对身体的控制能力更强,家长要让孩子多运动来提升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比如,很多孩子喜欢钻来钻去,在楼梯里爬上爬下,那家长不必刻意阻止。


除此之外,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进行大运动的感统训练,比如,练习单脚跳,让他们跳起来用头去顶悬挂在空中的球等。


而在精细动作方面,3-6岁的孩子双手协调性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动手能力,可以自己动手去做一些事情,比如穿衣脱衣,穿袜穿鞋,整理玩具,洗手吃饭。


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通过一些训练精细动作的游戏,比如穿珠、夹豆、涂色、描线、拼图、剪纸等,更好地开发孩子手的功能,为入小学之后握笔写字奠定基础。


图片

6~10岁



这个阶段的孩子一旦进入小学,感统失调的表现就会突显出来,这时要积极参与感统训练,抓住脑发育关键期。


6~10岁的孩子平衡能力、运动能力有所提高,就可以鼓励参加各种球类活动,如排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尤其是排球、网球和羽毛球,可以几个人对打,也可以对墙练习。


球类运动对小肌肉、大肌肉协调以及反应速度、灵活性都很有帮助。


要是想亲子互动强的话,可以与孩子一起玩抛球击掌,准备一个质量较轻的软球,将球抛向空中后击掌数次,之后接住球,击掌次数多者获胜。




游泳也是这个年龄段训练感统的一种选择,在游泳过程中不仅全身都在动,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能够得到提高,而且由于水对孩子皮肤的特殊抚触作用,他们的触觉防御也会大大降低。


感统运动,主要是以运动和感知的形式对前庭觉/触觉/本体觉这三大感觉系统进行优化提升,但在实际运动中都会伴随多感觉的参与训练。


感统运动遵循孩子的成长发展规律,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和能力现状来进行,什么年龄做什么感统运动,都需要家长们合理规划按照规律才行。



今天给大家介绍几种在家训练的小方法,这是针对正常宝宝的一些训练方法。如果宝宝是高危儿或者存在一些问题的宝宝,建议带宝宝去正规的医疗康复机构进行训练。


视觉训练

婴儿喜欢移动的闪烁的视觉刺激,而不喜欢固定的刺激。婴儿容易看到具有高对比度的物体例如黑白相间的格子(格子应该大一些)、黑白条纹(线条宽度大一些)等。在新生儿期宝宝对于格子图案就特别敏感,使用格子图案可以吸引宝宝的视觉注意,能够训练注视能力并进一步训练视觉跟踪能力。

对于有中枢性视觉损伤的婴儿,给予他们的视觉刺激都应该是缓慢移动的。可以先使用黑白图案刺激、之后给予红色、黄色等彩色图案刺激。


听觉训练

听觉是最容易训练的,或者说听觉的好坏更多的是一种习惯的养成。降低电视的音量,就可以降低孩子的听觉阈限,大大提高听力。此外,有意识地让宝宝多接触不同的声音,亦可以促进他知性思维的形成。比如听各种自然界的声音,包括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本体觉训练

本体觉,又称运动觉。人体的指挥部是大脑,身体各个部分是他的士兵。决策英明,还得执行得力。本体觉就是一种“集体凝聚力”的体现。比如,有人走路的时候容易摔跟头,说话的时候大舌头,这些都与本体觉没训练好有关。在家里,儿童可以在闭目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家长的指令指点自己的身体部位。或者在箱子两端挖两个洞(手能伸进的大小),放玩具。把手伸进箱子里摸,让宝宝猜猜有哪些玩具等。


触觉训练

触觉,是非常容易被忽略的一种感觉,而它对于孩子的心理影响却很大。没有经过触觉训练的孩子或多或少都会在童年时期表现出多动倾向。那么如何进行触觉训练呢?

我们可以买一种器材,叫做“大龙珠”,是一个上面布满了“凸起”的塑料球。可以通过各种奖励方式让宝宝去接触这个玩具,比如原地拍球、坐在球的上面、拍球行走等。当宝宝充分接触“大龙珠”之后,触觉能力便会自然产生。另外,还有一种叫“羊角球”,可以让宝宝的触觉训练更丰富有趣。除此之外,有一项叫“袋鼠跳”的运动,对训练触觉也是非常棒的。你可以找一个布袋子,让宝宝站在里面,双手抓住布袋的边,让人和袋子形成一个整体,让宝宝朝一个方向跳跃,并适当奖励宝宝。


平衡觉

平衡觉,顾名思义,就是为了训练儿童的平衡能力。在学校一般会采用平衡木、平衡桥等。在家里,父母没办法选择这么专业又占地方的器材。没关系,只要你在地上画条线,让宝宝根据你的不同要求“走路”就行了。一开始,可以让他走一条线,从A点走到B点;然后可以要求在线上单腿蹦一段,再走一段。当熟练之后,可以画上两条线甚至更多,让他在不同的线上“行走”。


五觉的感统训练,是为今后的行为能力打好基础,培养宝宝的良好“执行力”,也是宝宝社会化中的重要一环。我们经常会说有些孩子听话,懂事,那正是因为他们具备足够的“行为能力”可以完成大人交给的任务。



最后再次强调一下感统训练的科学时间段:


0-3岁,是感觉统合失调的预防阶段


3-6岁,是感觉统合训练的黄金期


6-8岁,是感觉统合训练的弥补期


12岁之前是孩子感统训练的关键期,爸爸妈妈们一定要替孩子抓住,切莫错过哦!

推荐2-6岁语言训练小游戏!

2022-7-16 邓琳 评论(0) 浏览(145)


一、分清你我他

【游戏目的适用年龄】

  帮助孩子熟悉各个代词之间相互转换的关系,丰富孩子的词汇数量,增强孩子的表达能力。适用于2~3岁的孩子。

【使用道具】

一些小玩具。

【我们一起做游戏】

1.首先教孩子“你”“我”“他”之间的区别和关系:用“你”称呼对方,用“我”称呼自己,用“他”称呼不在场的第三方。

2.与孩子进行对话练习。

妈妈问:“这个玩具是谁的?”

孩子回答:“ 玩具是我的。”

妈妈:  “可以把你的玩具借给我玩吗?”

孩子:  “可以啊!我把玩具借给你。”

注意在进行这个对话的时候,要让孩子使用代词代替“妈妈”“爸爸”  “宝宝”等常用称谓。


图片

〔听听专家怎么讲〕

  分清你我他不仅对孩子语言习得很有帮助,而且非常有利于孩子自我认知能力的养成。学会了你我他以后,还要让孩子明白“你的”“我的”“他的”的含义,这将让孩子对物有关系有明确的认识。事实上,类似“分清你我他”这样的小游戏在生活中就可以做。例如规定在一段时间内,不要称呼人名或者“爸爸”“妈妈” 等称谓,而是用代词代替。通过这种游戏,孩子很快就能掌握代词的使用了。



二、连词成句

【游成目的及适用年龄】

  锻炼孩子的语言功能,培养孩子用词语说句子的能力。适用于2.5岁以上的孩子。

【使用道具】

识物卡片。

【我们一起做游戏】

1.给孩子看一个识物卡片,例如布娃娃,然后用一个衣服卡片与之搭配,问孩子:  “布娃娃和衣服有什么关系?”以此引导孩子用两张卡片的内容造句。

2.孩子可能会说:“布娃娃穿衣服。”这就实现了第一阶段的目标。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孩子锻炼用词造句的能力。

3.孩子能够熟练造短句后,逐渐延长句子的长度,增加其他句子的成分,最终形成类似“ 我给布娃娃穿衣服,她还穿了红色的鞋子”这样的复合句。同时,逐步锻炼孩子对连词的使用。


图片

〔听听专家怎么讲〕

  连词成句游戏的原理是给孩子“材料”,让他们想办法将之组织起来。这与小学阶段孩子常做的造句练习还是不一样的。造句练习是让孩子用一个词,发挥想象力来组成完整的句子,这就像盖房子只给建筑工人一根柱子,其他砖瓦和房屋造型要工人自己创造一样。但是连词成句却是给了工人所有能给的东西,他们只要知道建筑规则,能将材料组织在一起就可以了。无疑连词成句更简单一些,但是它对2岁半以后的孩子学习掌握使用长句、复合句的方法很有帮助。

需要注意的是,刚开始孩子并不一定能很流畅地完成长句的拼组,经常会出现“妈妈苹果吃”这样顺序颠倒的句子。可是孩子强大的语言习得能力很快就会让他们摸清其中的规则,最后准确造句。父母要做的,就是给他们足够多的素材和可供模仿的正确句子。



三、角色大扮演

【游戏目的及适用年龄】

  锻炼孩子的语言功能,培养孩子的语言理解能

力和随机应变能力。适用于2.5岁以上的孩子。

【使用道具】

  符合所选择剧目内容的一些小道具, 例如演《三只小猪盖房子》剧目时,家长可以准备一些小猪头饰和大灰狼头饰。

【我们一起做游戏】

1.先给孩子准备一 些小故事,要求情节简单,人物较少,故事情节以语言对话为主,例如《三只小猪盖房子》的故事。

2.当孩子对故事相对熟悉,甚至能够自己简单复述故事以后,开始进入剧目表演阶段。家长与孩子一起,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爷爷扮演大灰狼,奶奶扮演猪妈妈,父母和孩子扮演三只小猪。大家戴上头饰,开始根据情节表演。

3.注意多引导孩子在表演中发言,但不要死记硬背台词。表演结束后,由孩子对剧目表演进行点评,评出谁是最佳演员,并说说为什么。


图片
〔听听专家怎么讲〕

    除了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这个游戏对孩子想象能力的提升也非常有帮助。

   在表演过程中,家长要尽量引导孩子多说、多做、多想象。如果遇到剧情卡壳,可以给孩子一点提示;如果孩子演错了,也不要强行纠正,而是要多鼓励,调动孩子的兴趣,让他顺利地把话剧演完。事实上,在进行这个游戏时我们会遇到很多有趣的情况,例如孩子强行更改话剧剧情。这种情况下,我们也不必完全死抠剧本,可以让孩子自由发挥想象力,完成表演。我们的目的不是让孩子表演,而是通过表演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

3岁以上孩子的语言训练小游戏

图片

一、手影讲故事

  [游戏目的及适用年龄]

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社交能力和手部精细动作的能力。适用于3岁以上的孩子。

[使用道具]

无。

[我们一起做游戏]

1.晚上,打开台灯,让灯光照在一面干净的白墙上。

2.给孩子做示范:手影。父母可以先在墙上投影出一只狗,然后给孩子用狗的口吻讲故事。教给孩子做手影的方法,让孩子也尝试做手影。

3.父母与孩子一起在墙上做手影,然后编一些小故事一起讲。


图片

〔听听专家怎么讲〕

  这是一个综合性的能力锻炼游戏。现在网上或者电视上有许多类似的节目,家长可以带孩子一起看,以此激发孩子的兴趣,然后与孩子一起玩。玩的时候,家长可以有所侧重:或者着重培养孩子的手部运动,或者把练习重点放在手影中的故事编纂和人物对话上。具体情况,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需要而定。

二、我是小向导

  [游戏目的及适用年龄]

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拓展他们的词汇储备,训练他们对方位词的运用。适用于3岁以上的孩子。

[使用道具]

无。

[我们一起做游戏]

1.与孩子一起出门的时候,要给孩子介绍沿途饭店、超市、写字楼等,告诉孩子建筑的名称,并说明它们之间的方位关系。例如“宝宝你看,那个门口有石头小狮子的房子是银行,  银行的左边是超市  ......


图片

图片
2.走路时,不管是向左拐还是向右拐,都要告诉孩子具体的走法。例如“这个路口向左拐,我们就可以去超市啦!”

3.孩子熟悉某一地区的地形后,与孩子说好,出门由他来带路,尝试让孩子当向导。最开始的时候,可以提醒孩子沿途的标志性建筑,顺利完成导航。孩子熟练后,鼓励他独立完成。

图片
图片

〔听听专家怎么讲〕

  方位词的使用有利于促进孩子组织语言的能力和在脑海中建立形象思维的能力。这个小游戏就可以起到很好的锻炼作用。此外,对孩子在家附近进行这种训练,也有助于孩子加深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记忆,提高安全性。



三、故事讲错啦

  [游戏目的及适用年龄]

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记忆力,促使孩子尝试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家长进行辩论。适用于3岁以上的孩子。

[使用道具]

无。

[我们一起做游戏]

1.挑选一本孩子很熟悉,也很喜欢的故事书,家长读给孩子听。

2.阅读过程中,家长故意将某一个细节明显地讲错,或者进行改编。例如“三只小猪的故事”中,将猪老大盖的房子说成石头房子,猪小弟盖的房子说成草房子。说到改编细节的时候,家长要尽量放慢讲述的速度,给孩子充分的反应时间。

3.如果孩子提出家长讲错了,家长可以做出恍然大悟的样子,承认错误。如果孩子年龄大一些,家长可以和孩子进行一下小“ 辩论”哪里讲错了?正确的应该是什么样的?引导孩子独立讲出正确的故事情节。

图片
〔听听专家怎么讲〕

  这个游戏中可能会出现一种现象,孩子对父母讲的很明显的错误无动于衷。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父母要尽快查找原因:孩子是对接收的信息反应慢,还是根本没有记住细节?家长可以尝试用更重一点的语调重复错误的细节。如果孩子依然没有反应,就要考虑加强孩子在信息接收处理方面的训练。

孩子总是对活动游戏没兴趣?这些方法教给你

2022-7-15 邓琳 评论(0) 浏览(128)

不知道家长们有没有留意到,对于一些重复性的活动,孩子一旦学会之后就会对它失去兴趣。或者你的活动内容无法吸引他的注意力。


当孩子对一项游戏或活动失去兴趣时,他们会在游戏过程中减少对你的回应,轮到你进行活动时,孩子会东张西望,肢体语言也会改变,会从主动到被动或从被动到过度活跃。


感觉社交常规对孩子大有帮助,为了让孩子能从中获益,我们就要不断发展这些感觉社交常规,提高孩子的参与度,如果有机会,我们还可以选择适合的辅助物品。


01


和孩子轮流做游戏时,在轮到我们的时候尽量缩短你活动的时间,这样孩子就会有更多机会进行回应。


理想的情况是,孩子每隔5-10秒就应该有一个回应的机会。如果我们做得太多,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就会不平衡。孩子将无法充分地参与进来,并感到无聊,或者至少无法充分地进行沟通,在最大限度上从活动中获益。

02


警告!要避免仅仅是通过取悦孩子来让他开心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孩子虽然玩得开心,但只是在被动地观察,享受观看我们所做的一切!相反,在整个活动中,和孩子应该通过移动、手势、目光接触、声音、语言或其他动作来保持一来一往的沟通。


这么做的目的是让孩子能够积极地参与,并通过某种方式与我们沟通,即便只是凝视,从而发起、回应或是继续感觉社交常规活动。我们需要开始、停顿和等待,来给孩子提供沟通的机会。在停顿时要耐心等待孩子的回应。


03


当孩子开始喜欢和参与并认可一个熟悉的常规时,你可以继续这项活动并加入一些新的内容。


给歌曲配上简单的手势很有用,原因有许多:重复的语言让孩子更容易预料到即将发生什么;对于你和孩子来说,这样的游戏也具有共同的社交意义;当中的手势能培养孩子模仿手势的能力。


04


尝试在一天中的多个不同时段进行感觉社交常规活动。


除了在洗操和换衣服时,在换尿片也可以玩肚子游戏、脚址游戏、拍手游戏、躲猫猫和手指游戏。尝试让感觉社交常规,成为日常换尿片和上厕所的一部分。


如果你有时间坐下来和孩子吃饭或吃零食,吃饭时间也是借助食物和饮料来做鬼脸、发出声音的好机会。如果可行,试着和孩子一起坐在桌前,尽可能面对面地接近孩子。你们要吃一样的食物,喝一样的饮料。孩子吃食物或喝饮料的时候,模仿孩子的动作并加入音效:喝水的声音、吃东西的声音、“嗯,好吃”、“太好吃了”。


看看孩子是否喜欢你的表演。如果孩子喜欢,那就再做一遍。更夸张一点!让孩子咬一口你的食物,也试着让孩子喂你吃一口他的食物。当孩子照做后,发出一些有趣的声音或做出其他回应。


一定记得重复几次这样的常规,这样孩子才能看到活动中的模式,并知道应期待什么。把你的动作、声音和搞怪都夸张化,这是吸引孩子注意你和游戏,并学会其中的模式的方法。

05


如果你觉得游戏重复了太多遍,就增加一些变化!


加入新的句子、新的声音、新的步骤,你甚至可以加入新的道具或新的游戏成员来给孩子带来惊喜。变化能让游戏持续更久——这意味着孩子将有更多学习的机会。

06


知道什么时候应该结朿游戏。


如果您的孩子反应渐渐变得不再活跃,而你也不能通过变化让他有所回应的时候,你就应该结束游戏并尝试不同的活动。如果你也感到无聊,那就是时候改变了。如果你的孩子还在不断回应,但变得毫无组织并且过度活跃,那么你也该让气氛冷下来。把游戏的节奏放慢,把声音降低或是降低强度。


如果这都不能让您的孩子在游戏中平静下来,那也是时候结束游戏,告诉孩子你不想玩了,并帮助他逐渐进入像玩玩具一类比较安静的游戏中。

孤独症孩子的个训该如何操作才最有效?

2022-7-14 邓琳 评论(0) 浏览(112)

对孤独症孩子进行个训,一般是指一个老师对一个孩子进行指导的形式,个训需要训练人员有较强的专业性以和耐心从刚开始辅助孩子完成指令,然后通过强化,经过一段时间反复训练最终使孩子能够独立完成指令。


个训不但能提高孩子的认知力和理解力,还能让孩子懂得如何配合老师。


对孩子的个训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第一,我们要调动孩子的动机,有了动机之后孩子的训练才有意义。


第二,一定要让孩子有注意力,只有在有注意力的情况下,我们才会去发指令;如果孩子没有注意力,我们不发指令,而是想办法把孩子注意力吸引过来。可以用一些辅助方式,辅助过程中,随着孩子的能力增加我们要逐渐减少辅助手段。


第三.当孩子有了注意力之后,我们才能够发指令。对于刚开始训练的孩子来说,发完指令孩子肯定是不能立即完成的,这就需要我们辅助孩子来完成。


第四,孩子经强化完成指令之后,就可以让孩子享受她的强化物了。这时家长需要把孩子的训练过程和步骤详细地记录下来,一来我们可以看到孩子整个训练过程的变化;二来可以观察分析孩子的整个行为趋势。
辅助手段一般要根据孩子的能力来执行,孩子完成之后我们立即给孩子强化,这是整个训练的核心和灵魂,只有把强化跟得及时,那么您前面的训练才有意义。由最初的全辅,到半辅,再到半半辅,到最后越来越接近独立,不但可以证明我们的训练是有效的,也能为家长本身增强信心。

记录对于我们专业训练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连续十天,孩子变得忽而可以独立完成,忽而需要全辅,那我们可以查看训练过程中是由细节操作不当所导致的。找到原因之后,需要紧接着进行下一轮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对问题所在进行改正。

这样环环相扣、节奏紧凑的训练是在专业的行为引导的原理基础之上演化而来,且符合科学原理,因此这样训练出来的孩子效果是最好的。

  

例如:一个优秀的妈妈教孩子骑自行车:



我家大宝4岁,刚开始对三轮的脚踏车是抗拒的,因为幼儿园每周二都有骑三轮脚踏车的一节课,我女儿总是一个人在那里,我就下定决心教会她骑脚踏车。


第一步,让她不害怕脚踏车。她喜欢零食,干果,玩手机。每次做她喜欢的事情的时候(吃好吃的,玩好玩的,玩手机)我就让她坐在脚踏车上,刚开始就算那个车很矮她也害怕,我就扶着她坐着,慢慢的扶的越来越少,最后不扶,之后大宝主动要求坐在脚踏车上吃和玩。


第二步,让她的脚放在脚踏上面,我推着走,推着去商店买好吃的。让她扶着车把,脚放在脚踏上,刚开始慢慢推,后面速度正常。


第三步,自己用力踩脚踏直行。不需要太大的地方,只要练会她腿会用劲踩着走就好。还是先准备好强化物(这次强化刚开始会很频繁,所以强化物要选好)。我家女儿是脚放在上面怎么都动不了,我是想着她能从上面往下面踩半圈就给她强化,可惜她不会用劲,好吃的在眼前都吃不上,她就哭啊哭,我也急……后面我就手抓着她脚让她踩脚踏,过渡到抓脚腕,抓小腿,抓膝盖,抓大腿。这个过程她慢慢懂一点怎么用劲了,然后再让她独立踩半圈,踩半圈强化一个,再踩再强化,就这样慢慢的会连续踩着直行。


第四步,拐弯。这个是最难的。还是骑着脚踏车去商店买好吃的,刚开始外出自己踩着直行,我还是扶着她让她自己踩着走,整个过程不能让她感到害怕,要鼓励她,适当也要有强化。慢慢可以自己外出骑着脚踏车直行的时候,每当需要拐弯的时候就两只手抓着她的手拐弯,慢慢的抓手腕,抓小手臂,慢慢的不用抓自己拐弯了。这个过程差不多两个月,期间要多练习,她自己会掌握一些经验。哭也哭了很多次,路人都在看我,但是我一直没有放弃,很多次她哭着,我气鼓鼓的回家了。但是坚持教她,她每一个小小的进步我都跟高兴,对我来说都是惊喜。当她可以一个人骑着三轮脚踏车去买好吃的的时候,我看着她真的很开心,很幸福,我拍了小视频发给我的家人,朋友,还有星希望的老师。现在可以骑带辅助轮的自行车了,我打算在她6岁的时候把辅助轮慢慢去掉。



通过以上孩子妈妈做的个训,我们可以看到,整个过程符合我们孩子个训课程的要求,每次一个回合比如,指令,辅助,完成,强化,然后记录,如此反复,通过两个月训练才完成。当孩子慢慢熟练以后,她就能够适应各种环境一个人骑脚踏车了。



个训项目是让我们的孩子训练效率最高的,但我们的训练的终极目的是让孩子能够独立走向社会,因此在个训课程中,我们也是强调,个训的最后一步就是最好泛化,泛化到不同的人,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场景,只有个训的能力泛化出去,孩子才能真正的走向社会,融入社会。


这也正是我们干预训练的最高理想,在恰当的时间,恰当是地点,和恰当的人,说恰当的话,做恰当的事。

超全超细!宝宝精细动作训练指南,宝宝越练越聪明

2022-7-13 邓琳 评论(0) 浏览(151)

什么是精细动作?

通俗来说,精细动作就是宝宝依靠手和手指等进行的细微运动,这些精细动作也主要是依靠手指来完成。

宝宝出生后的1~12个月里,他们的肢体动作是很少的,主要就是靠手和脚来做出的,他们通过手指肌肉的反应进而传达给大脑的神经系统,大脑在接收肌肉群的信号后作出指令,手指才能做出细微的动作。

精细动作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我们经常说“十指连心”,其实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手指和神经系统之间的紧密联系;

我们发展精细动作也就是发展手指的灵活度,而手指做出动作更加灵活敏捷也就促进了智力和感知系统的发育,这是息息相关的,“心灵手巧”一词也恰恰是精细动作发展的意义,也是作为孩子身体发育的重要指示之一。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部分宝宝精细动作训练方法,家长可以作为参考。训练方法有很多,家长也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能让宝宝自己动手做的动作,家长一定要让宝宝自己来哦。


1.捏气泡袋


收到快递,如果有气泡袋,千万别扔。留给孩子搓一搓、捏一捏,再听一听声音,完美利用废物。


2.拧旋训练

找边缘不锋利的瓶子,让他们拧紧或旋开瓶盖。也可以拿一些大螺丝让婴幼儿拧紧或放松(对于比较小的零件一定要看好宝宝,避免宝宝放到嘴里发生危险)


3.撕便利贴/纸胶带

把不同颜色、不同宽度的便利贴或者纸胶带贴在安全的物体上,让孩子尝试将它们撕下来,也可以让孩子听指令撕下某种颜色。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上肢力量,同时又能教他们认识颜色。


4.翻揭训练

父母和宝宝一起看画册或者书籍,鼓励宝宝自己用手去翻揭。看画册上的人和物不是最终目的,其目的在于在翻揭中锻炼婴幼儿的手指力和腕力。

因此,不管宝宝看不看图画情节,只要他能一个劲地翻下去就行,哪怕是一次翻揭好几页也不要紧,随着手指灵活性的加强,渐渐会做到由厚到薄一页页地翻了。


5.夹物训练


父母在一个盒子里放上一些小的物体如豆子、花生米等,让宝宝学着用镊子或筷子夹出来放到另一边,夹完后再重新夹回到盒子去,如此反复。

在此过程中被夹出的物体也应由大变小、由少变多。同时在这个时间父母要尽量训练宝宝使用筷子自己夹出饭菜的能力。


6.挑豆子


给宝宝准备一些不同颜色大小的豆子,比如黄豆、绿豆、红豆、黑豆、扁豆等,让宝宝自己动手挑拣分类。这个训练不仅能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7.串珠子


父母可以选购一些不同颜色、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珠子,让宝宝自己动手穿手链、项链。串珠子这个动作,可以训练孩子手部动作,比如拿、转、穿等。

以上是简单给大家举例一些相关精细训练方法,家长们可以开散思维,运用生活中的各种工具,都能作为培养孩子精细动作的“教具”哦

注意力训练游戏(听觉训练)

2022-7-12 邓琳 评论(0) 浏览(112)

注意力训练分为注意力视觉训练、听觉训练、触觉训练、协调训练、记忆训练、放松训练。

上次我们分享的视觉训练游戏(注意力视觉训练小游戏

本文将介绍注意力听觉训练。听觉训练分为两部分:

1、听指令做动作

2、听指令做相反动作


1 听指令做动作


听觉分辨

注意力训练


玩法

听到成语/水果/动物/建筑就做出特定的动作,例如举手、拍手、跺脚、摸头发、点头等……听到其它词语不做动作。 

举例

当听到水果马上举起右手

听到动物就马上举起左手

听到其它词语不做任何动作


橙子,老虎,书包,苹果,钢笔,

香蕉,公鸡,兔子,桔子,电脑,

大象,鸭子,手机,铅笔,西瓜,

乌龟,书,麻雀,台灯,葡萄,

芒果,蝴蝶,杯子,荔枝,芒果,

作业本,熊猫,文具盒,恐龙,

草莓,榴莲,橡皮,孔雀,尺子,

企鹅,樱桃,运动鞋,北极熊,

柚子,菠萝,柿子,狮子,电视,

喜鹊,猴子,猕猴桃,洗衣机,

蚯蚓,橙子,鲤鱼,桃子,自行车


这里的动物和水果可以换成任何类型的物品

动作也可以自己设定

家长可与孩子轮流出题

以增加趣味性


听短文做动作

注意力训练


玩法

听一段短文,听到某个特别的字的时候,作出相应动作,例如听到“一”,“的”,或“了”时,就拍手/跺脚/举手,并说出这个字出现了几次。 

举例

听到“一”时请拍手

并数一数出现了几个“一”


       有一只小鸟,它与两只老鸟的家搭在高高的树枝上。一天早晨,它醒了。两只老鸟都去找食物了。它看见一棵树上的一片好大的树叶,树叶上又站着一只小鸟,正在吃害虫。害虫吃了很多树叶,让大树不能长大,大树是我们的好朋友,每一棵树都产生氧气,让我们每一个人呼吸。这时鸟前辈马上飞过去,与小鸟一起吃害虫。

文字段落可以由家长和孩子自己选择

反应词“一”也可以换成其它字

如“的”或“了”

可以请孩子自己制定规则

以增加趣味性和配合度


指五官

注意力训练


玩法   

孩子把左手食指点在鼻尖上

父母把孩子右手心朝上

放在自己两手中间

父母拍一下孩子右手

同时报出一个面部器官

孩子要迅速用左手指那个器官

指认完毕后左手食指放回鼻尖

反应越快越好

 

举例

可以指认的面部器官有:

          鼻子、左右眼睛、嘴巴、

          左右耳朵、头发、左右眉毛、

          牙齿、左右鼻孔、下巴、额头、

          左右脸颊、舌头


手脚并用

注意力训练


玩法

在地面上画上3×3的九宫格,写上数字(如下图),快速将手脚放在口令要求的四个数字上。


举例

让孩子站在九宫格中间的数字5上

家长说出四个数字

例如1、4、6、8

孩子注意听父母的指令

手脚并用地把手和脚

放在/踩在这四个数字上

速度越快越好


爸爸说/妈妈说

注意力训练


玩法

孩子听爸爸/妈妈指令做动作,但是只有在指令前加“爸爸说”或“妈妈说”的指令才有效,要跟指令做动作,否则不能做动作。 

举例

如果指令是:“爸爸说,举起右手”

孩子要迅速举起右手

如果指令是:“举起右手”

孩子则保持不动


这个游戏如果是妈妈与孩子一起玩

指令就是“妈妈说”

同理可以是“奶奶说”“爷爷说”

为增加趣味性

可以邀请孩子发指令

指令为“宝宝说”

或者是孩子的小名

例如“安安说”“毛豆说”

“奔奔说”“团团说”


寻找遗漏

注意力训练


玩法

爸爸妈妈按照顺序快速说出一串数字,孩子需要全神贯注倾听。听这些按顺序排列的数字中遗漏了哪些数字。父母报数完成后,孩子报出遗漏的数字。 


举例

父母说:“1、2、3、4、6、

7、8、10、12、13、14、

15、16、18、19、20”

说完后,孩子说出

“5、9、11、17”

则为挑战成功


报数过三

注意力训练


玩法

一家人(至少2人)一起玩,从1开始数数,凡是遇到数字3、带3字、或者3的倍数,就喊一声“过”,接下来的人继续报下一个数字。如果遇到30到39,就要一直连着轮流喊“过”,心里要默默计算数到哪个数字,挑战难度不小,建议会计算乘除法的孩子与家人一起玩耍。 


举例

全家人轮流说出

1、2、过、

4、5、过、

7、8、过、

10、11、过、

过、14、过、

16、17、过、

19、20、过、

22、过、过、

……依次类推


2 听指令做相反动作


信号拦截大小西瓜

注意力训练


玩法       

听到指令“大西瓜”

要口里跟着说“大西瓜”

然后做一个小西瓜的手势

听到指令“小西瓜”

要口里跟着说“小西瓜”

然后做一个大西瓜的手势 



信号拦截上跳下蹲

注意力训练


玩法       

听到指令“蹲下”

要口里跟着说“蹲下”

然后身体跳起

听到指令“跳起”

要口里跟着说“跳起”

然后身体要蹲下 



左转右转

注意力训练


玩法       

听到指令“向左转”

要口里跟着说“向左转”

然后身体要向右转

听到指令“向右转”

要口里跟着说“向右转”

然后身体要向左转



前后一步

注意力训练


玩法       

听到指令“向前一步”

要口里跟着说“向前一步”

然后身体要向后退一步

听到指令“向后一步”

要口里跟着说“向后一步”

然后身体要向前一步

父母如何做到高质量陪伴自闭症孩子?

2022-7-11 邓琳 评论(0) 浏览(116)

教育界有一句至理名言:优秀的孩子,都是父母“陪”出来的。


父母如何陪伴,深刻影响着孩子的未来。尤其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家长如何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对孩子的康复效果影响重大。




在康复训练中心,我们每天都会看到许多家长来送孩子上课,同一个孩子有时候会看到是爷爷、奶奶来送孩子,有时候是爸爸、妈妈来送孩子,甚至还有许多家长竟然为带孩子还雇佣保姆。问题是,这样无时无刻地陪伴孩子,究竟能帮助孩子起到多少作用?

家长们怎样做到高质量陪伴呢?


高质量的陪伴,不是指父母随时待命,每时每刻都让孩子在你眼前。家庭中,高质量的陪伴不仅仅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父母全身心地陪着孩子玩耍,更重要的是:父母带着孩子一起做有意义的事,孩子在被陪伴的过程中学到东西,提高能力,真正进步。



比如,作为一个妈妈,常带着孩子一起做家务,你会发现孩子不但不会捣乱,还会经常帮忙干活,有时即使他要玩耍不干活,也总是兴高采烈的,呈现出一种满足愉悦的状态。

家长本身也是孩子生活的一种环境,我们如何为孩子创造一个高质量的陪伴环境呢?不妨试试以下几种陪伴方式,在融洽的亲子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帮助孩子把能力提升上来。



01

陪孩子一起享受阅读的时光


之前有人问过一位专家,说有没有一种教育方式,既能营造亲密的亲子关系,又能教育孩子变得更好?


专家说,“有,陪孩子读书。”


台湾知名教师宋怡慧也曾在自己的书——《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中表达过类似的观点:“教育上做不到的事,就交给阅读吧。”


对于自闭症家庭来说,父母陪孩子读绘本有非常多的好处。比如,能丰富孩子的词汇量,提升他的语言能力;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帮助他克服成长中的困难,如适应幼儿园、交朋友、管理情绪等;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增进亲子关系等。


绘本常常有着精美的插图,会利用一些浅显的故事来阐述一些道理,即便是不认识字的小朋友,也可以独立读懂一些章节。


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带领孩子一起阅读阅读过程中,我们要展现我们的“戏精”本质,夸张的声音与动作将内容演绎出来。


根据绘本内容进行提问阅读一遍后,我们可以根据绘本内容对孩子进行提问,加深孩子对内容的理解与表达。


自闭症儿童专注力大都有一定程度的不足,因此绘本活动时间以30分钟为宜,时间过长,自闭症儿童接收故事信息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当孩子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我们可以在孩子开始读前先抛出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去阅读,读完了引导孩子和我们分享故事内容和感受。



02

陪孩子聊聊天,交换一个秘密


美国人类学家贝蒂·哈特和托德·雷斯利曾做过一项名叫“3000万字”的调查,最后发现让孩子更聪明的秘密,竟是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聊天。


想起之前一对双胞胎学霸兄弟赵稞和赵棣。他们的父亲只是普通的农民,可高中三年,父亲每个周末都会特意赶到学校,与两个孩子面对面交心、聊天。


尽管家境普通,但父亲的陪伴,给了他们无尽的鼓舞和勇气,最后两兄弟分别被清华和北大录取。


所以说舍得花时间陪孩子“闲聊”的父母,孩子一定不会差。


语言刺激对自闭症孩子的语言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恰好,语言刺激对自闭症儿童的作用也非常大。


平时,家长可以在家里提前准备好一些具体的东西,比如玩具、水果等等,当孩子发现这些东西后,爸爸妈妈就可以一一指给孩子看,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刺激,激发孩子潜藏的语言能力。


心理学家Susan Harter曾说过,父母无条件地支持和关注,是奠定孩子身心健康、自尊自爱的基础。


而陪孩子聊天,就是我们给予孩子关注的最好的方式。不过,由于自闭症儿童存在语言障碍,一两次的语言刺激效果不大,需要家长们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03

陪孩子一起运动


心理学家胡慎之曾在一场直播中讲过: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就是爸爸妈妈带着孩子一起运动。


正如古人所云:“言传不如身教”,“言传”传递的是抽象的价值观,“身教”才能将价值观实践和检验,从而让孩子内化于心。


而运动就是身教的具体实践方式。


据有关资料表述:自闭症儿童的运动发展普遍晚于正常儿童三五年不等。从自闭症儿童运动发展的问题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自闭症康复训练需要大运动。


父母在和孩子一起运动的过程中,不仅能帮助孩子促进大脑发育,帮助智力发展,促进语言和交往能力的发展,改善注意力,促进身体健康成长,稳定情绪,改变行为,促进平衡及空间知觉能力的发展等,还能传递给孩子热爱生活的态度、刚强勇敢的意志以及合作冒险的精神,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重视和关注,理解爱的具体方式。




04

陪孩子一起出门看看


自闭症主要是社交沟通的障碍,带孩子多出去玩玩,给孩子积累一些经验,对以后有好处的,对于认知来说,经过反复的练习是可以习的,但是我们教孩子认知,让孩子学习,是为了让他们更好的生活,在这个社会上,避免不了的就是社交,让孩子多接触外界是有益无害的。


父母可以多带孩子亲近一下大自然,见见外面的世界,开拓开拓眼界。


可以去公园或文化广场转转;去绿植多的地方走走;去爬爬山、野野餐;或者去海边玩玩,进行一场难得的家庭旅行时光。


在旅行前最好让孩子也参与到整个准备和安排中来,包括天气状况的了解、物品的准备、行程的安排、住宿的选择等等。


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这样的家庭旅行才有意义。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和关注,也才能通过旅行增进亲子关系、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05

陪孩子一起做家务


其实做家务这件事情,自闭症孩子是完全可以胜任的,而且从小锻炼他们参与家务 ,对他们的康复是非常有益的。


我们都希望孩子未来能够生活自理,在生活中能照料自己。比如为自己做饭,收拾房间,洗衣扫除等,都属于孩子自理的技能范围之内, 


如果家长在干预中就把家务作为生活能力的一种进行针对性训练,经过多年的习惯养成,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内化成他的一种自理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反复强化身体与头脑的联系,培养动手能力,促进孩子认知技能的提高。


家务劳动往往整合了很多认知技能,有类别概念、对数字的概念,还有对颜色、形状的认识等等。


比如五六岁的孩子刷碗,刷盘子,刷完之后他需要将碗盘分类来放,同时他可以说出刷了三个盘子,四个碗,这又是一种数的概念。包括碗的颜色是什么,形状是圆形的,还是椭圆形的。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引导可以很好地帮助自闭症孩子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跟实际的生活场景结合起来,增加知识的泛化和迁移。


做家务还能帮助孩子的语言技能发展。如果在每一个家务完成的过程中,家长辅以语言的问答和指导,还能很好的提供孩子各种情景的语音榜样,刺激促进孩子的语言使用,并养成孩子使用语言沟通的习惯。这对于孩子熟悉不同场景中的日常会话也非常有帮助。



06

陪孩子一起做个计划


家庭干预的效果和训练发生的时间非常相关,训练的内容与孩子之间的搭配也很重要。所以,我们要利用好孩子睁眼后的“每一分钟”,每时每刻都是锻炼孩子的好时机。


杜佳楣老师建议各位家长,孤独症孩子的陪伴需要把握好时间和内容。家长们要学会高效利用一天当中的每个时间点,依靠高强度+高密度+高专业度的康复训练,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机、理解力和技能,来促进孩子更快地习得生活技能,适应日常,融入生活,实现高效康复!


比如:一天要完成哪些事;一周要学会哪些技能、养成哪些习惯;一个月要陪孩子读几本书;训练目标是什么、要达到哪些效果......大到学习训练安排,小到生活琐事,什么时候休息、什么时候运动、什么时候睡觉等。


有了一个清晰明确的规划,孩子既能劳逸结合,家长也能比较放心,不至于上演“母子大战”的戏码。


所以想要给孩子更高质量的陪伴,就和孩子一起做好计划吧!



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教育不过是以不同的方式陪伴。


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在于买了多少东西、花了多少钱,而在于是否将爱和陪伴落实到陪他读书、陪他聊天、陪他运动等等这些日常细节里。而这些看似无足轻重的小事,往往孕育着最伟大的教育。


所以各位家长,别再借口工作太忙,陪孩子太累了。相信用心陪伴的力量,这些亲子间的亲密时光,定会成为孩子内心的力量之源,托起他们人生的路。


希望所有家长都能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高质量的爱。带领孩子早日康复!


想要有效提升孩子语言能力,这5个误区一定要避免!

2022-7-9 邓琳 评论(0) 浏览(126)

大部分的自闭症父母,都是由于孩子出现了语言障碍选择就医,继而才了解自闭症。最初很多父母的想法都是这样的:



“我的孩子就是不说话,如果会说话就好了”


“能让孩子叫声爸爸妈妈,付出多大努力都值得”


“我就是想来学习怎么教语言的”


……



好像孩子只要会说话,其他方面都好解决了。

哪怕他们已经了解了自闭症是一个广泛发育障碍的事实之后,也仍旧会把语言训练看的比任何其他训练都重要,不管方法是否恰当,甚至不考虑孩子是否具备了进行语言训练的基础条件。

但切记的是,一定要了解孩子本身的能力状况以及语言康复的原则,这是孩子拥有良好语言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01

语言的本质是工具


语言能够很好地帮我们了解别人的意愿,也可以让别人更好地理解我们。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与人交往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工具。

但不管它多么重要,也只是一件为我们所用的工具,如果我们没有要和别人沟通的意愿,或许根本就不需要语言。

相反,当我们有强烈的沟通需求时,即使语言不通,我们也可以寻找到各种方式进行“交谈”,比如聋哑人可以用手语沟通。



你会发现沟通的工具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我们为什么如此的看中语言,尤其是口语表达呢?首要原因是它更方便。我们都希望用语言来进行流畅地交往,但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语言却是一种最难掌握的工具。

那么怎样帮助自闭症孩子提升语言技能?

首先是要培养孩子的交往欲望,不管孩子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表达,只要是孩子在正确表达,都应给予相应的回应与奖励。

让孩子体验到与人交往是愉快和必要的。帮助他们理解语言的功能也是至关重要的。跟什么人说什么话、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话……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产生主动语言。

02

思维认知发展决定语言能力发展


自闭症儿童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常常是自言自语,随意打断别人的说话、不能围绕一个主题谈话……造成这种表达内容和表达方式上的“非社会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自我中心化的思维方式。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密不可分,语言表达能力受思维发展水平的制约。自我中心化的思维方式,制约了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表达,同时也影响了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能力发展。

家长在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时,往往只注重语言形式的训练,而忽视了自闭症儿童认知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没有将语言训练与思维认知训练结合起来。

要走出这个误区,就要求父母在孩子语言训练的同时,也要重视自闭症儿童认知能力的培养,改变自闭症儿童自我中心化的思维方式,在解决生活问题的情景中,锻炼自闭症儿童的思维能力,在学语言、用语言的过程中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



干预措施

1

为了改善孩子的自控能力,首先从听指令做事情入手,如搬凳子,过来拿杯子喝水等相关指令,这些指令不仅提高了孩子的理解能力同时孩子听指令的主动性、配合性也会随着提高,从而孩子的自控能力会随着改善。

2

口语技能方面:前期首先以口型模仿为主,使孩子的口型转换能力及对气息的运用得到提高,在具备一定的口型模仿能力的基础上,从视觉模仿过渡到听觉模仿,从听觉模仿过渡到听指令复述(仿说)从而达到运用语言的主动意识。

3

认知方面:在提高孩子视觉观察、视觉理解的基础上,从而把所学结合认知进行强化,使孩子真正的达到学之所用。


通过以上干预方法和策略的实施,能够较为有效地提高自闭症患儿的认知能力。这都要依靠家长坚持不懈的引导帮助,孩子的认知才能够有效提高。希望家长要保持信心,坚持的治疗能够有效改变孩子的现状。


03

非语言比语言更重要


正常人之间的沟通包括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纯文字沟通只占很少一部分,绝大多数是通过语气语调和肢体语言(比如面部表情、眼神、手势和身体姿态等)传递和获得并理解信息的。

有一些语言本身很好的自闭症孩子,仅仅从词汇量、语法、发音等等方面,可能会让人觉得这个孩子语言能力不错,但接触一会儿就会发现问题了。

他们无法捕捉沟通中的非语言信息以调整自己的谈话内容,比如别人可能不耐烦了,他们也不懂得停止聊天或者换个话题,再加以他们可能不理解别人的谈话内容,所以无法发起和维持话题,做不到一来一往的对话。

因此,我们对孩子干预时要注重非语言能力的发展,多使用眼神、手势、表情来跟孩子交流,孩子的沟通能力才会真正得到提升。


04

别剥夺孩子提需求的机会


父母对自闭症儿童的过度关怀与照顾,让自闭症儿童在没有使用语言表达之前需要就得到了满足,失去了说话的机动。



语言最本质的作用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需求得到满足,也就让语言的使用得到了强化,人的语言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习得并发展起来的。

由于父母的过度照顾,自闭症儿童的很多需要在没有运用语言的情况下就获得了满足,也就是说自闭症儿童就失去了学习和使用语言的机会。

要走出这个误区,需要父母让孩子自己把握表达需要的机会,再把语言工具教给他们。

自闭症儿童常常因为不会正确表达需求而出现问题行为,比如想要一个什么东西,只会哭闹,而家长为了阻止孩子哭闹的行为就直接满足了孩子的需求,这样就等于强化了他们不正确的非语言表达行为,以后有相同需要的时候,他们会继续发出他们自我以为是“正确”的信号。

停止过度的照顾和辅助,让孩子用正常的语言方式提出需求,调动他们使用语言的动机,这样才会有好的结果。


05

让孩子体会语言的作用与乐趣


在对自闭症儿童进行的所有训练中,需要他们通过不断的练习来寻找发音的感觉和发音的位置。

因此语言训练可以说是一件又艰难又枯燥的劳动,孩子很容易在训练过程中受到挫折进而对语言训练产生畏惧。

有些家长在语言训练时更多的是采用“逼迫”的办法,根本不考虑孩子当时的情绪和目标设置的难易程度,而强行要求孩子要说出来。有时强迫孩子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某种程度的效果,但却忽视了因此对以后的训练带来的深远影响。

语言的训练绝不是仅仅教会孩子发出一个音,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体会到使用语言的作用和乐趣。

所以,虽然我们要重视每一天每一阶段的训练成果,更要重视这些所习得语言在社会中的运用,因为,只有功能性的语言才具备社会意义。
豫ICP备18031914号-1 洛阳童翼感统训练中心 / GANTONG.CC 技术支持 / 洛阳翼展科技
TEL / 18738412791 QQ / 253097215
Powered by em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