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 洛阳童翼感统训练中心-专注于儿童感统训练,洛阳专业感觉统合失调培训机构。


“这孩子很聪明就是学习不上心”,这句话耽误了多少孩子

2018-10-31 邓琳 评论(0) 浏览(992) 标签: 家庭教育

为何家在伤人?

知乎有一位网友分享:

初中最害怕的就是深夜,因为总被另一个房间的吵架声惊醒,那是爸妈为了孩子而妥协的仪式:为了不影响他学习,吵架要偷偷关着门吵。

其实,他早就知道爸妈关系不和睦,长这么大从未像其他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能和爸妈一起出去玩,哪怕只是一起散个步。



他家里的情况,永远都是,有爸没妈,或者有妈没爸。



而他在那个阶段,成绩也很不理想,班主任多次找爸妈聊过这件事,但在他们眼里看来:成绩下降,会不会是孩子谈恋爱了?会不会因为跟学习不好的人一起玩?



他们从不知道,孩子不能静下心思学习,都拜他们所赐,这个家,根本就没让他省心过。



 



老师讲台上讲课,他却满脑子回放父母剑拔弩张的争吵,一边写作业,一边担心明天爸妈会不会离婚;



同学们考砸了,会懊恼成绩不好,他的懊恼更多一层:是不是因为我成绩不好,他们才一直吵架?



他尝试过努力,以为自己好好学习,这个家就会好起来,但无济于事。



随着自己长大,上大学、工作,父母越吵越厉害,不仅肆无忌惮在他面前吵,甚至还在他面前大打出手。



家,既是膏药,又是毒草。



一个和睦的家,是孩子的盔甲,是奋斗源泉和坚强后盾。



一个破碎的家,每一个碎片都是刺刀,将孩子拉入恐惧深渊。



除了互相争吵,这对父母还将矛头伸向了孩子,他们成绩差,是笨,是蠢,是懒。



在他身上,没有什么比家庭更伤人了。



 

缺位的父亲,焦虑的母亲


去年,国内上映了一部家庭成长纪录片《零零后》,主角是几个“00后”出生的孩子,从他们上幼儿园,一直跟拍了整整十年。



第一集的主人公叫锡坤,小时候他聪明伶俐,很爱“干坏事”:



在厨房里点燃盆子里的挂面。



把小伙伴的皮球扔进比自己还高的垃圾桶。



调皮、好动、喜欢在自己的世界探索,小锡坤给观众呈现的,是一个很有活力的元气男孩。



对比同龄孩子,小锡坤在学习上的主动劲儿特别让人宽慰。



然而镜头一转,十年之后,锡坤变了。



他没有了当初的活泼,他变得不再主动,永远找妈,越被动越一副没劲的样,生活懒懒散散。



把镜头聚焦给锡坤的家庭,永远有锡坤妈妈,并且总是一副无时无刻忙碌、茫然、又着急的样子。



担心孩子这里学不好,那里兼顾不来,从饮食起居到功课爱好,锡坤妈妈都要插一脚参与。



而锡坤的爸爸,在镜头里从未出现过。



唯一提到孩子父亲,是妈妈说为了给锡坤更好的就学条件,自己辞职与锡坤爸爸分居两地。



锡坤妈妈十分焦虑,她为了孩子做了如此牺牲,孩子成绩,却一落千丈。

 

孩子厌学,暴露家庭的缺陷


父母关系失和、父亲缺席……有这些问题存在,家庭系统是不完整的。



一个家里,夫妻关系,父女、母子关系,彼此紧密关联,共生存亡,家庭系统的失衡,直接带来孩子成长不完整的问题。



家庭本身出了问题,会通过孩子的症状来表现。孩子也会通过暴露问题,来“维系”整个家庭。



而在孩子成长阶段,最突出也最严峻的症状,就是厌学:不认真听讲、拖延作业、迟到早退、沉迷游戏甚至休学……



一组权威调查显示:



70%的中小学生、80%的大学生都有不同程度厌学。



厌学还有一种低龄化的趋势。原先大部分是高三,或者是中考前初二初三的学生,现在,厌学已经蔓延到小学一年级。



甚至,“好学生”突然厌学的现象也越来越多。



……



扛得过五万一平的学区房,报得起三万一个月的暑期班,就是没有办法根除孩子的厌学问题。



很多家长会向外找原因:孩子不好学,是不是学校有问题、是不是老师方法不有趣、是不是同学关系出了问题?



转学、上辅导班、买学习机,成绩依然起色不大,治标不治本。



还有的孩子,被误诊为多动症、双向情感障碍,甚至精神分裂症,家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但仍然收效甚微。



厌学“锁住”了全家,让父母很挣扎、难受。



但其实,真正能解锁这个家的钥匙,就在父母和孩子共同联动的这个家庭身上。



 



 

激活家庭功能,才能重焕生机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孩子在入学之初,都是渴求知识的,但是这点火焰很快熄灭,产生了教学上最凶恶最可怕的敌人——对学习的冷淡态度。



每个孩子内心都有渴望学习的源动力,只是在他们一遍又一遍的挫感后,没有及时得到父母的正面积极扶持。



在习得性无助的助力下,厌学情绪便被激发,让不少父母乱了阵脚,病急乱投医。



厌学问题专家李旭博士说:





孩子厌学,是在孩子学习遇到困难以后,家长没有能力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导致孩子没有信心继续有效接受学校教育。





一个健康的家庭系统,除了必须创造一个安全的物理环境外,父母还要积极参与、协助、共情,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



学习的至高境界,是创造心流状态,这对孩子而言,学习不再是一项任务,而是一种能令自己亢奋、快乐的体验。



解决孩子厌学,其实也是一个反馈家庭系统问题的过程,也是父母孩子共同成长的最佳契机。



因为,它逼迫你竭尽全力,激发你的智慧,放下你的防御,帮助孩子也帮助你自己活出最好的生命状态。



而你,别无选择。




4岁前的家庭教育,影响孩子的智商发展

2018-10-10 邓琳 评论(0) 浏览(819) 标签: 家庭教育

很多研究指出,掌握四岁前的正确教养,会影响孩子未来的“责任感”、”正向的情绪“、“学习理解力”、“情商”,因此掌握0~4岁关键期以及教养技巧很重要。不管孩子是否已过4岁,都一定要知道:

01
0-2岁发展大脑本能

1.父母正确的表达情绪

当孩子有正向的表现,要清楚传递出来,当孩子表现不好,也要具体表达,而不是仅仅告诉他“不可以”、“不对”,不要以为孩子年纪小听不懂,要正确适当的传达情绪,孩子才会更快学会区辨是非好坏。



2.不让孩子模仿自己的坏习惯

小孩是天生的模仿家,他们就好像一块海绵一样,我们给他什么,他便会吸收什么,不管你有没有察觉到或是愿不愿意,和小孩朝夕相对的父母或是主要照护者,就是小孩最喜欢模仿的对象。

3.不以暴制暴的处罚孩子

当孩子惹你生气或者是犯了错误的时候,因为父母的一气之下,打了孩子,效果往往是孩子不明白自己哪里犯了错误,而且可能滋生叛逆心理。

4.经常对孩子的声音及语言回馈

如果父母刻意不及时响应,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创伤。

因为孩子在心里内化了一个不愿意满足自己的苛刻客体,这个客体留在孩子心里,会使得他在今后的生活中总是去主动创造苛刻与被苛刻的关系,投射性地认为别人都不愿意满足自己,自己不配过舒适顺畅的生活。

5.经常说故事给孩子听

亲子共读及亲职引领的过程中,孩子获得更多感情释放及表达的机会,也获得感受他人心理状态的深度延伸。

因此,这些认知智商以外的情绪培养,是孩子成就人格上更重要的因素。



02
3岁社会学习期

这时期的孩子,会出现强烈的社会探索行为,开始用大人的方式去观察及建构思考,爱问为什么,也发展出复杂的情感,爸妈的教养,对孩子人格的养成,有重要的影响。

1.用引导式沟通,取代命令

孩子做错了事,不用立马就指责批评,可以过一段时间,让他自己感受做错事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家长在旁边适当的教孩子应该怎么补救,下次应该注意些什么。

2.让孩子有适当表达的机会

教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才能更好地与他人沟通,才能避免将太多的不满都埋藏在心里,积蓄太多的怨气,才能避免因误会而失去一些好朋友,才能争取到孩子应有的权利。



3.教孩子判断父母沟通的语气

对孩子来说,情绪判断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也需要爸妈引导。爸妈在生活中越常与孩子分享心情和感受,孩子分辨情绪的能力会越高,也越能有效率地判断他人的情绪。

4.用故事互动,让孩子说出对故事的感觉

阅读,不单单是念书,文字与图画的世界深深的与儿童语言发展能力、注意力发展能力、抽象思考与推理、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情绪同理的内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此,与书对话,就是正确的引导幼童发展,促进学习重要的第一步。



03
4岁认同期

这时期的孩子,希望被尊重、信任,也希望可以得到别人的认可。所以,不喜欢大人用怀疑的方式互动。
 
1.阻止孩子冒险,还不如陪着他冒险

父母过度保护孩子不让他们干这干那,会剥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冒险和从错误中学习的机会。

如果孩子自我表达的方式或所做的事情不会危害他们,就给他们一些空间去学习做出适当的决定并承担后果。

2.带着孩子分析自己的错误

当孩子犯错,父母可以提醒孩子,但不要教训孩子。父母可以和孩子讲清道理,让孩子懂得某种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

当孩子出现某种不良行为的时候,父母可以提醒他,但不要教训他,因为过失所造成的后果将会给孩子适当的教训。
在孩子不同的年龄,绝对不能只用同一个教育方法。4岁前是孩子成长和学习的重要阶段,正确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影响深远。 

从小见过世面的孩子,竟然如此优秀!

2017-12-27 杨老师 评论(0) 浏览(913) 标签: 家庭教育 家教 洛阳学区房

留心身边的孩子们,你就会发现,有的孩子彬彬有礼,活泼开朗,有主见,显得特别“优秀”。而有的孩子粗鲁无礼,不懂规矩,活脱脱就是一个“熊孩子”。

孩子之前为什么会有如此差异呢?原因就在于“见识”不同。

知乎上有个提问:“见过世面究竟有多重要?”其中一个回答让无数网友产生共鸣:会讲究,能将就,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坏的。

见过世面的孩子,自然会在人群中散发不一样的气质:温和却有力量,谦卑却有内涵。

为什么有的孩子特别“优秀”?

前几天和几个好友聊到这样一个话题:你见过特别优秀的孩子,他们的父母都是怎样的?

然后大家就纷纷列举了身边“优秀孩子”的父母们。虽然大多数都是企业家、大学教授、高知人群,但也有一些家境很“普通”的父母。

好友A说,她认识一位妈妈,来自二线城市。不是书香门第,家庭经济也说不上富裕,但是这位妈妈的孩子还不到5岁,就已经跟着妈妈游览了国内不少的名胜古迹,以及周边几个国家。平时周末常常跟着妈妈四处游玩,发现各种好玩的,例如做彩陶、看人偶剧、徒步等等,很多大人都没体验过的东西,这娃儿都亲身体验过了。

所以虽然才小小年纪,他比身边的孩子就更为稳重,来到陌生的场合不会怯场,来到熟悉的场合也不会人来疯,并且很多时候,这娃儿总是好奇心满满,非常有主见。比如,来到游乐场,孩子们都想去玩摩天轮、海盗船,他却想尝试“画个可爱的小丑妆”,原因是“我已经坐过摩天轮和海盗船了,我想化个妆,拍个照给爸爸看,看看爸爸还认不认得出我。”


好友B说,有位前央视编导的妈妈,现在在做家庭主妇。他们没有买房,还住在单位分的一个只能居住的老小房子里,物质方面也极为简朴。但她工作经常需要出差到处跑,她就带着孩子一起(从还未断奶的时候)。

所以她的孩子虽然还不到6岁,却像个“小大人”,不仅一点不怕生。在别人问她事情她如果不知道,就会礼貌地承认不了解,并给出“可以百度哦~”的建议;也可以在受到熊孩子误解的时候,说“妈妈我不理他就是了。您不是说过,话要说给懂的人听吗?”这样的母亲,培养出来的孩子一定不会差,后来见到她的孩子后,也证实了这一点。

我深深感觉,家教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也正应了那句话:好的教育,就是要拼妈。优秀的孩子必定是见过世面的孩子,但他们的背后一定有“有眼界和高度”的父母。

见识对孩子究竟有什么影响?

海明威曾说过:“如果你有幸在年轻时到过巴黎,那么以后不管你去哪里去,它都会跟着你一生一世。”

这句话现在还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最后都会成为你身体和思想的一部分。

以前去面试一对双胞胎女孩的家庭老师,认识了一位非常知名的董事长父亲。他的妻子在国外留学,所以他就既当爹又当妈。他告诉我,每次出差去国外,都会把自己的孩子带在身边。他们在欧洲一路游历,去伦敦,去威尼斯,巴塞罗那,然后又去巴黎。

他的一双女儿很开心,在卢浮宫博物馆出来之后,说感觉今天2小时的参观,收获并不比在学校里一学期的艺术课少。那位父亲也说,虽然我们请了假,但我们行万里路,都是知识。


他说:我们的父辈那一代人,是有贫穷基因的,他们没有良好的物质条件,也没出去见过世面。所以,一直到成年之后,都会有一种对生活的不安全感,害怕没饭吃,所以拼命赚钱,希望出人头地,拼命地用物质来装点自己。而我希望,下一代人,不会是这样。

所以,他尽可能多地让孩子去看外面的世界,见外面的人,所以他的孩子们也不一般,你能感受到身上的那种平和与从容。

中国有句古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讲的就是见世面的重要性。如果说,读万卷书是提升思想认识的深度,那行万里路就是开阔你视野的广度。对此,我深感认同。


让孩子见世面到底有什么意义?

因为见过世面,孩子们就更容易对物质保持一种天然的宁静,对欲望有天生的收敛,他们不需要用买买买来满足自己,而是对精神有无限的渴求。

他们会知道,一个人不应该囿于乡土,而是应该走南闯北。一个人非常努力,就可以有机会成功。见世面给予孩子的一切,带他们走过的路,见过的人,都将在他们的岁月里熠熠生辉,永远留存。

让孩子见世面一定要很有钱?

或许每一个父母都希望孩子成为“有见识”的优秀之人,但没有谁的孩子一生下来就是这样的。这时候作为父母的,则是能将外界一切新鲜事物传达给孩子的最佳人选。

父母见过世面,对孩子真的很重要。

想让孩子有见识,那自己也要成为有见识的父母。让孩子明白世界的广袤,未来的宽阔,让孩子懂得努力的意义,这样他们就才会有平和的内心,和生机勃勃的勇气。

我们不能让自己孩子的世界,只有方圆几里地,我们希望他看到的世界,是开阔的、丰富的、美丽的、多样化的。


但让孩子见世面一定要花很多钱吗?答案是否定的。有见识的父母,不等同于有钱的父母。不然那些土豪为什么还是教育不好孩子呢。

我觉得有位成功的妈妈说得很好,一个见过世面的孩子,不是带孩子去报个班旅个游去外面晃荡一圈就可以培养出来的。

因为那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只能将这些经历过的路途化成脑海里的一副画面,却不能融入他的灵魂之中,成为自己终身散发的气质。

作家龙应台也曾说过:“上一百堂美学的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他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


有些家长物质生活并不好,但他们通过努力、勤奋,对万事万物的平和,对所遇到之人的真诚,言传身教地直接影响到孩子身上。

因为:

父母的见识和眼光,比父母的金钱更重要;

父母的放手和鼓励,比处处帮孩子铺路更重要;

父母的高效陪伴,比让孩子报夏令营出国更重要;

给孩子准备一屋子书,比给他买800万的学区房更重要。

很多事,是不需要花多少钱的。比如,周末带着孩子一起读一本课外书。也许,这就足以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让孩子保留无尽的幻想

见世面对孩子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父母的眼界、高度和思维,也决定了孩子能见多大世面。

豫ICP备18031914号-1 洛阳童翼感统训练中心 / GANTONG.CC 技术支持 / 洛阳翼展科技
TEL / 18738412791 QQ / 253097215
Powered by em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