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应对宝宝“打人”攻略 - 洛阳童翼感统训练中心


史上最全应对宝宝“打人”攻略

2018-10-18 邓琳 标签: 家庭指导

许多家长或老师抱怨过孩子打人、抢玩具的行为,也因此愤怒过、伤心过、妥协过。3-6岁的孩子处于成长的敏感期和关键期,正确纠正孩子的打人行为,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1.别让孩子从攻击中获得任何好处
孩子并不是故意选择使用武力争夺玩具,而只是一种本能的自卫或是生理特征。一旦他从这种行为中获得利益——得到了他想要的玩具,那么他就可能把攻击别人和取得玩具联系起来。也就越来越喜欢用攻击的方式和人交流。


应对方式

1. 当宝宝打人的时候,不要给予任何表情回应(即使是生气或痛苦的表情,宝宝也有可能觉得很好玩),或者把头扭到一边,家中其他人也不要大笑或做其他反应。

2. 如果宝宝继续拍打,轻握宝宝的手,再拿起一个玩具来转移他的注意力。

3. 允许孩子拍打甚至摔打玩具,让宝宝逐渐明白他们的每次动作和各种结果(发声、掉落等)之间的因果关系。

2.更多注意受害的宝宝

当你的孩子打了其他小朋友时,最好给受伤的宝宝更多关注:吻一吻受伤一方的小伤口,询问他有没有问题。然后,用坚定的语气对欺负人的宝宝说:“不许打人。打人会让别人很疼。”

此时注意,千万不要因为孩子打人,就让他也尝尝挨打的滋味,孩子不会理解你的用意,他只会觉得你是在伤害他,最坏的结果可能使孩子不再信任你。


应对方式

1. 向孩子示范认识情绪和表达情绪的方式。比如,开心的时候可以一边说“太好了”,一边欢快地拍手;当孩子焦虑惶恐时,拥抱孩子给他安全感,如果他抗拒,可以买一个那种有软软突起或小刺的软球,让孩子可以无意识揉捏。

2. 增加孩子的运动量,让他们的情绪在运动中得以宣泄。还不会走路的娃,让他们尽可能多的爬行,会走路的娃,直接放出去野,让孩子充分“放电”,能够有效减少孩子情绪宣泄式的“打人”。


3.对孩子的行为说“不”

当孩子行为可能发生危险时,你应该及时制止他。用最简单的语言清楚、严肃地告诉他不可以打人,不可以咬人,否则会受伤的。然后把孩子的注意吸引到其他有趣的事情上。



应对方式

1. 找一些绘本和视频,结合孩子自己的交友实例,向孩子示范如何正确而友好地邀请别人和自己一起玩,教会孩子说:“我们一起玩吧!”开启沟通互动的语句。

2. 找一些表情图片,和孩子一起看,并讨论哪些表情表示对方已经生气或不耐烦了,哪些表情表示对方很友好。

3. 在家里就各种场景和孩子进行情境模拟练习,比如玩具被别人抢走了,他的感受是怎样的,有这种感觉的时候,小朋友的表情是怎样的。


4.了解真正意义上“打人”的原因

真正意义上的打人原因有很多种,我们主要从伙伴关系、家庭环境以及养育方式三个方面来探讨。

原因一:伙伴间资源的争夺

当孩子看上其他小朋友手里的玩具,或者自己手里的玩具被其他小朋友看上;当两个孩子同时都想玩某个公共游乐设施……这些情况下,他们就会本能地出现攻击性行为。

原因二:伙伴间的模仿

伙伴关系对于孩子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两个孩子在一起只要混熟了,就会很快地开始模仿对方的言语和行为。很多妈妈反映说,孩子的小伙伴中有一个特别喜欢打人的小朋友,而恰恰自家的孩子又特别喜欢和那个小朋友一起玩,结果原来不打人的孩子也越来越喜欢打人了。

应对方式

1. 从小培养孩子的分享和轮流意识。如果他想要别人手中的玩具,就手把手地教他拿着自己喜欢的玩具,走到别的小朋友面前,试着和其他小朋友换着玩。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教会孩子等待和轮流的概念。

2.注意观察,及时预防和制止。如果发现孩子和小伙伴发生了冲突,而且情绪反应激烈,就需要家长的介入了。比如,你可以和孩子说:“你看起来很想玩那个火车,是吗?”如果孩子回答是,你可以接着说:“那么,你去问问某某,你们能不能轮流玩?”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的反应不大,不要太快介入孩子的小冲突,孩子需要大量的实践机会来锻炼自己的社交技巧。


原因三:养育方式

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父母平时的教养方式比较严厉,倾向于用打骂解决问题,孩子也会出现较多的打人行为。

在这样的养育方式中,孩子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认为:生气的时候是可以打人的,打人会让人痛,然后那个人就会害怕并乖乖听话。于是,每当生气的时候,就表现出攻击性的倾向。
 
原因四:家庭环境

孩子目睹父母的婚姻暴力对于孩子的影响尤其大。长期在这样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会存在很大的情绪压力,容易出现逃避、恐惧、以及攻击性行为。


原因五:吸引父母的关注

父母忙于事业,没有时间陪伴孩子;父母吵架闹矛盾,没有顾及孩子的感受;妈妈怀孕期间或者二宝出生后,老大觉得自己被忽略……

孩子通常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想把父母的注意力拉回到自己的身上。

父母在孩子表现良好的时候无视他们,在他们有问题行为的时候则给予大量的关注(批评、指责或者惩罚),于是,孩子的问题行为就会变得持久甚至升级。


原因六:父母给孩子太多的限制

有时候我们给孩子的限制太多了,这个不能玩,因为太脏;那个不能玩,因为太危险;你要分享,不分享妈妈不喜欢你……

我们大人在被过多禁锢和强迫的时候,会觉得压抑,会生气会反抗。孩子也一样,很多孩子就会直接地使用打人的行为来发泄心中的愤怒,甚至有些孩子的愤怒累积过多,看到别的小朋友哭泣他反而会觉得很开心。




应对方式

1. 不要恐吓孩子,避免打孩子

父母完全没有必要用让孩子反叛、变得攻击性为代价,来获得短暂不持久的“听话”。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尽可能采用“正面管教”的方式,既能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又能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机会

比如,你问孩子:“你是想现在洗澡还是五分钟以后再洗?”其实早五分钟也好,晚五分钟也罢,对于大人来说是没有太大差别的,却可以不费口舌就收获一个配合的孩子;而孩子也能感觉到自己做主的掌控感和快乐感。这就是“双赢”的过程,何乐而不为呢?



3. 二宝家庭应兼顾两个孩子的感受

父母要避免忽略任何一个孩子的感受,既要考虑老大的感受,也不能矫枉过正,完全以老大为主,牺牲和老二的互动时间。建议创造机会,父母带着老大和老二一起玩,也分别给两个孩子独一无二的、各自分别和爸爸妈妈独处的亲子时光。

4. 处理好夫妻关系

一定要避免在孩子面前爆发剧烈的争吵甚至肢体冲突。如果孩子不可避免地目睹了,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是为一件事有不同意见而争吵,并不是不爱对方了,也不是因为他的原因。

无论何时,不要绑架孩子的意愿,让孩子当“调解员”、“评判员”,向孩子哭诉一方的不是,要求孩子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谴责另一方;或者向孩子哭诉:“要不因为你,我早就不和他/她一起过日子了!” 这样会让孩子陷入深深的自责和无助之中。
 
除上述谈及的原因之外,宝宝打人还可能和以下因素有关系:发育行为问题(多动症、自闭症、语言障碍等)、遗传因素、气质特征、激素水平、感觉统合能力失调等。



一旦孩子被贴上“爱打人”、“坏孩子”的标签,就容易使周围的人对孩子的过失行为、攻击行为过于敏感和关注,有时反而容易强化他们的攻击行为。

所以,对于父母来说,发现孩子有“打人”的行为,应该平静下来,仔细观察和思考,孩子“打人”行为”的背后到底传达了怎样的信号?然后我们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方式。 


本文链接:http://gantong.cc/news/174.html

发表评论:

豫ICP备18031914号-1 洛阳童翼感统训练中心 / GANTONG.CC 技术支持 / 洛阳翼展科技
TEL / 18738412791 QQ / 253097215
Powered by emlog